
运动性痉挛与消除方法_王长宏.pdf
3页2 0 0 7 . 4体育世界·学术肌肉痉挛( s p a s t i c i t y )就是俗称的“抽筋”, 是由于肌肉紧 张、 过度疲劳、 情绪激动、 受寒等诱因而引发的肌肉抽搐, 是牵 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引起的肌张力增高[ 1 ] ,是肌肉的一种不自 主的强直收缩运动性痉挛就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肌肉 痉挛,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体质教差的人, 也很容易在 其它项目中出现痉挛在锻炼过程中一旦发生肌痉挛而不及时 处理, 日后易形成习惯性痉挛 1运动性痉挛的症状与特征 肌肉痉挛以肌肉不能自制的间歇性收缩,肌腹僵直为特 点肌肉发生痉挛时, 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 剧烈疼痛, 而且不 处理不易缓解, 经常规处理即能缓解症状, 并且这种张力性牵 张反射亢进呈速度依赖性,即牵张速度越快,肌张力增高越明显 [ 1 ], 痉挛所涉及的关节暂时屈伸功能受限痉挛缓解后, 局部仍 有酸痛不适感 2运动性痉挛发生的原因 2 . 1电解质平衡紊乱 2 . 1 . 1N a +的丢失 运动时大量出汗, 特别是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或在高温 环境下进行运动, 体内电解质大量从汗液中丢失, 尤其是N a +,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N a +的内流使细胞爆发了动作电位,而动 作电位的产生就意味细胞产生了兴奋。
由于大量出汗,体内 N a c l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发生肌肉痉挛, 其原因是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N a +内流增加,从而 产生一连串反复发放的动作电位,导致前后各次肌肉兴奋时间 发生重叠而导致肌肉痉挛的发生 如果同时机体内缺钙,可导致 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处于不能充分关闭而造成持续性的N a + 内流,致使肌细胞处于持续除极或反复发生动作电位而引起肌 肉痉挛[ 2 ] 2 . 1 . 2C a 2 +的转移 随着肌肉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肌细胞中C a 2 +的转移幅度 大大下降, 主要包括2个过程: 肌质网对C a 2 +的释放和肌质 网对C a 2 +的重摄取L n e s i和h i l l认为随着p H值下降, 抑制 肌质网钙泵A T P酶活性,使钙泵效率下降,C a 2 +重摄能力下 降, 使肌浆中C a 2 +浓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从而使肌动蛋白 和肌球蛋白的横桥不易发生分离,大大延长了肌肉放松的时 间, 也就容易出现痉挛现象[ 3 ] 2 . 2乳酸堆积的影响 乳酸是机体运动必然的产物, 酸性代谢产物可能影响体内 的酶代谢,如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化激酶、 腺苷酸环化酶和乙酰 胆碱酯酶( A c h E ),前几种酶活性受影响会影响细胞能量的释 放,而当A c h E活性受到影响时, A c h的正常水解发生障碍,并 导致A c h在肌肉中的堆积,A c h的堆积持续作用于神经一肌肉 接点后膜,并引起肌膜持久去极化而不能复极;肌细胞便停留于 连续兴奋之中,缺乏收缩与舒张的正常交替,从而无法持续工作 并表现出痉挛现象[ 4 ]。
2 . 3肌肉舒缩失调 在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收缩, 放松的时间短, 肌肉容 易疲劳而导致肌肉痉挛; 或肌肉突然强烈地收缩, 均可使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关系发生破坏, 引起肌肉发生痉挛[ 4 ] 2 . 4寒冷刺激 肌肉受到寒冷刺激经常可以引起肌肉痉挛, 寒冷刺激可使 局部肌细胞对N a +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痉挛的发生由于寒冷 的原因导致血管受到冷的刺激而收缩, 肌肉的血液循环受到影 响, 肌肉温度偏底, 当身体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 这种刺激就会 通过神经系统传至肌肉, 使肌肉兴奋性增高, 造成肌肉强直性 收缩而引起肌肉痉挛[ 5 ] 2 . 5运动性肌肉损伤和肌肉局部缺血 运动性肌肉损伤 (指反复运动所致的肌纤维损伤) 后, C a 2 +进入细胞膜内, 肌细胞内C a 2 +增高, 使肌纤维收缩丧失 控制(C a 2 +是肌肉收缩的起动因子), 产生无效性收缩, 从而 引起局部肌肉痉挛剧烈运动造成局部缺血, 致使产生某些致 痛物质如K +, 运动中细胞连续去极化, 使细胞内K +流失过多, 出现了血K +浓度升高, 血K +浓度可参与调节神经、 肌肉的兴 奋性, 运动过程中由于当K +堆积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刺激肌肉 内的痛觉神经末梢, 引起疼痛, 而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
3运动性肌肉痉挛的处理 3 . 1牵引痉挛的肌肉 为改善功能,提倡局部治疗,即选择性降低单个过度兴奋肌 肉的兴奋性或选择性拉长挛缩的肌肉,牵张则是满足这个要求 的主要物理治疗方式[ 6 ] 例如, 小腿腓肠肌痉挛时, 让患者仰卧 或坐位, 膝关节伸直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 以免造成肌肉拉 伤 3 . 2按摩、 针灸方法 3 . 2 . 1按摩疗法 部分病例须配合推拿、 按摩等治疗方法, 因为特定区域的 深部按摩可缓解痉挛大腿肌肉痉挛、 全身肌肉痉挛除了牵引 痉挛的肌肉外,还须采取推拿、 按摩、 揉捏、 重力按压穴位(如委 中、 承山、 涌泉、 合谷、 愈门等) 这些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肌肉的血 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功能,消除肌肉疲劳、 酸痛[ 7 ] 3 . 2 . 2针灸治疗方法 对于腓肠肌痉挛可取患侧承山穴(双侧发病取双侧承山 穴) ,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1 . 5 ~ 2寸,行提插和平补平泻手 法,使针感传至足底部4 ~5次足三里穴:取双侧足三里穴,常 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1 . 5 ~2寸,行提插和平补平泻手法,缓解 后留针1 5 mi n 每日1次,共7日 治疗过程中注意休息,避免局 部寒冷刺激[ 2 ]。
3 . 3药物疗法 3 . 3 . 1离子补充 结合具体的运动情况, 补充适量的N a c l, 可以采取口服一定浓 度的N a c l溶液或在饮食中适当整加N a c l的摄入量口服钙剂 可使血钙升高,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以控制痉挛的发 作镁能明显抑制儿茶酚胺5 -羟色胺等物质的血管收缩活性, 而起到血管扩张作用,同时镁离子能使运动神经-肌肉接头处 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起到镇静 作用,对于神经肌肉应性, Mg 2 +和C a 2 +均具协同的下调作用 [ 8 ] ,可解除肌肉痉挛运动性痉挛消除方法与!王长宏5 4--河南省 高校河南省 高校3 . 3 . 2维生素E和葡萄糖酸钙片的补充 葡萄糖酸钙片1 . 0 g ,每日3次,共服4周,维生素E 1 0 0 mg ,每日 3次; 1周后改为1 0 0 mg ,每晚1次维持,共服4周维生素E具 有稳定肌纤维膜的作用,降低乙酰胆碱对膜的通透性,减少内流, 使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另一方面,维生素E能竞争膜上的乙酰胆 碱受体部位,致使动作电位不能除极化,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作 用[ 2 ]维生素E还能促进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 改善周围血 液循环, 从而缓解腓肠肌痉挛的发生[ 9 ] [ 1 0 ]。
3 . 4浅部冷疗和热疗 在痉挛后可以对拮抗肌中更加过度兴奋的那一块肌肉冷 却以暂时降低肌张力、 缓解痉挛其单独应用或结合其他训练 能改善主动运动或加强痉挛肌肉的拮抗肌的力量 冷疗停止后, 效果持续≤1 5 ~2 0mi nα和γ神经元对冷的敏感性比肌肉 本身更高 长时间冷却能降低肌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降低最大运动复合电位的幅度,在冷移除后还将维持3 0mi n 关于浅部热疗,中性温度(血液和深部组织的温度)被认为可降低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作为一种局部抑制手段,但整 体受热,如热水澡,则会加重痉挛[ 6 ] 此外, 面肌痉挛和膈肌痉挛也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面肌 痉挛常见于负重训练中的超负荷运动的后期, 因肌紧张减退了 肌腹的柔韧度或是机体疲劳超过限度而诱发其表现为面肌频 繁抽搐, 鼻唇沟健侧加深, 患侧眼裂较健侧缩小应将患者仰卧 平躺, 以放松颈部, 取锐物如缝衣针、 牙签在消毒后对患者地仓 穴(口角旁0 . 4寸)作扎刺, 挤出少量血液即可使痉挛停止膈肌 痉挛患者大多在背肌或上肢肌训练过程中因动作不当或者由 于屏吸气而造成胃部平滑肌痉挛可用拇指和食指揉捏患者的 耳甲腔, 同时由患者配合作深长呼吸即可消除症状。
4运动性肌肉痉挛的预防 4 . 1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使运动器官、 内脏器官 达到运动状态,对容易发生痉变的肌肉, 运动前适当按摩 4 . 2在疲劳和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出汗过多时要及 时补充水、 盐和维生素2 0 0 7 . 4体育世界·学术关键词: 河南省; 大学生; 课外健身运动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 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课外健身 运动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大学生通过参加课外 健身活动, 可以美体健身、 愉悦身心、 释放压力、 展示个性、 发挥 才能; 消化体育课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检验体育课教学的 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群体交往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满 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需求, 促进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 观的习惯本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课外健身运动的状况进行 调查与分析, 给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贯彻素质教育 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理论参考 1 .结果与分析 1 . 1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的态度分析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对课外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态度倾 向, 但实际参加次数不足态度倾向是指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价 值功能的评定, 是由它们对任务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所决定 的。
它们不仅包含着参与认识过程直接相关联的心理活动, 而 且也包含着参与制约人的行为反应高校学生拥有积极的课外 健身的态度倾向, 是驱动这一行为的基本动力和需要, 甚至可 以说是前提条件 将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的态度分为, 很需 要、 一般需要、 无所谓和不需要四个等级, 调查结果表明, 总体 上来看, 女生对课外健身的重视程度比男生要高,8 6 . 6 %的女生 认为很需要或一般需要, 高于男生的6 8 . 1 2 %但仍有部分学生 持无所谓和不需要的态度然而, 河南省高校学生实际参加课 外健身运动的次数不够, 大多数学生每周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的次数集中在2 - 3次/周, 占总人数的6 3 . 1 %,5次以上的学生仅 占总数的8 . 3 %,可认为多数学生还未真正把课外健身运动当 作每天生活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分析还表明, 不 同年级的平均次数不一样, 对四个年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健身 运动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大二、 大四的平均数与大一、 大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 0 . 0 1 )分析其差异显著意义的原 因, 有可能是大二忙于英语过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大四 忙于考研究生、 分配走向、 毕业论文等, 学习任较大一、 大三重。
1 . 2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的方式分析 根据调查,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自由组织 和学校健身社团(健美操、 武术、 太极、 自行车等社团), 其原因: 一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的健身项目, 避 免了单独和集体组织活动的枯燥乏味和单一性, 容易调动学生 健身的积极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 二是可以使不同院系志趣相 投的同学一起参加健身运动,扩大了不同群体同学的交际圈, 提高了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 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 表1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方式表 1 . 3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的目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 以增进健康为首要目的, 同时其他目的呈多元化的特征参加 课外健身运动分别指向强身健体、 健美减肥、 缓解压力、 社会交 往、 消遣娱乐、 预防疾病、 提高技术参加比赛等目的值得一提 的是健美减肥的男女生的比例基本持平, 这说明男大学生也开 始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 想通过课外健身运动塑造完美身材 表2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健身运动目的统计表 1 . 4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