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京密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7094749
  • 上传时间:2022-0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0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京密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赵阿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节选自201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相关链接】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1932年 —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

      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在一个周末,他在玉泉山西侧发现了流向北京的引水槽B.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表明他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C.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E.本文攫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思想,不断求学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和奉献精神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和概括4)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DE(2)①侯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

      ②对北京玉泉山西侧水势的观察,成为他研究北京水源的第一手资料③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受到罗士培、达比的影响;回到燕京大学时完成思想飞跃,打破传统的桎梏④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建立历史地理学科3)①观察细致,具有探索精神发现玉泉山上的石水槽,推想这是过去的引水槽,由此发现了北京城的水源②打破常规,具有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桎梏,创立了现代历史地理学③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与师生一起观看流星雨,和他们讲述北京的那些人、事④情系祖国,具有爱国精神,为城市建设和中国“申遗”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侯仁之能被人们熟悉,就是因为他在中国“申遗”方面的努力和贡献①国内很少人知道《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时,侯仁之第一次了解这个公约;②外国人对中国寻常城砖感兴趣,引起他沉思;③侯仁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中国尽早参加《公约》提案呼吁,并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使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④1987年起,中国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侯仁之应记首功12. 试题分析:A项,当时对水槽的作用只是推想B项,侯仁之学术思想上的飞跃应该是在留学之时,而不是回到燕京大学之后。

      C项,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是罗士培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如本题,要作出答案,其实只要注意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处的叙写,加上正文中的有关作者自身的例子,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

      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