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古典诗歌鉴赏常识ppt课件.ppt
33页古典诗歌鉴赏常识,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胡智勇,诗歌类别(内容),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诗 咏物诗 咏怀诗,羁旅诗 思乡诗 登临诗 闺怨诗,,情 感,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诗歌鉴赏答题格式,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山 水 田 园 诗,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 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_ _____ __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 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____绘______,绘______绘_________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日暮或傍晚,静,色,声,动,诗中有画,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边塞诗,边塞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解说: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将士们的思想活动。
后四句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高昂的激情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1、请概括前两句诗的内容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咏古诗(怀古诗),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评价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说这首元曲,起笔不凡,先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潼关一带险要的地势然后交代自己行踪,从西都长安而来,向东而去,沿途看到秦汉两朝的繁华宫殿都变成了废墟结尾点明自己的观点,王朝更迭,最苦的是老百姓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有几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
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咏物诗,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_______”(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_________________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句回应了_______________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远望______之景早,环境,首句,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近水,凌寒独开的丰姿,枫桥夜泊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咏怀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赏析,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思乡诗,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子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解说:,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隐含思乡之情。
后两句紧承前边,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梦像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摩诗人心志。
阅读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闺 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日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