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五柳先生传》精品教案1.pdf
7页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主备人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从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陶渊明集》 ,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教学参考资料上,有这样的内容: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写道: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时人谓之实录 ”有些教师先入为主,上课伊始就将此文定为陶渊明自传,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的成长背景,将知识的生硬地传递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是一次次旧知与新知的碰撞、重组、融合的过程,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的进程,这种学习,才是主动的、深入的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归园田居》 ,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
这些知识、情感、乃至能力储备,都为此文的学习,作好了各种准备教师适当的设疑激趣,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在课文的《导读》中,有这么一句话: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教师可以这句话作为教学的起点正规、传统意义上的传记是怎样的?本文别具一格在何处?作者为什么要别具一格?教师增补有关传记文章,与课文形成比照,让学生带着疑问,在筛选,加工、处理中,积极思考,有效延伸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翻译文章,积累文中“许、辄、晏如、会意、汲汲、戚戚”等词义,辨析“之、言、志、意”等一词多义现象; 2、品读文句,筛选信息,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 3、了解传记文学,领会本文特殊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借助课文注释,疏通全文;教师应在读的环节上,作好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赏读——诵读涵泳;比较联系、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安贫守志,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学习他坚守理想,在污浊中不迷失本性的节操,培养高尚的情趣 三、教材分析和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进入八年级, 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六个教学单元中,五、六单元共有十八篇古诗文,而第五单元选取的,大都篇幅短小,涉及方面较广泛,学习难度相对低些,符合渐次深入的学习规律。
本单元第二篇《五柳先生传》是从古文传记的角度,来陶冶情操,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田园诗歌”开创性的人物,在文学上,在人格修养上,都给予后世以精神滋养,怎样理解这样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呢?教材选编者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将咀嚼、评判、审美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写意般的几笔,勾勒出一位不入世俗的率真之人,这使学生深切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与伟大,激发着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本文短小精悍, “平淡出于自然”的文风,既适用于诵读,又适用于品味,在诵读品味中,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强语感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根据课标,根据学习目标,理解字词,积累文言语汇,感受人物,夯实基础,这依然成为本教学课的重点,但应避免教师逐句灌输 教学难点 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 2、探究此文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的不同 课标上说: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作为文学作品的《五柳先生传》 ,虽为文言文,但在教学中,也承担着这样的任务。
对“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晏如也”等关键句的深层次的鉴赏,有益于学生脱离浅显,富有独立的思索与判断 在与一般性传记文章的比较,本文的写作深意,作者的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都学生的归纳、概括、评判中得到落实 教学疑点:这篇传记中的五柳先生究竟是谁?作者为什么写作此文?通过上述难点的比较,学生可以理解到文章中五柳先生其实是特立独行,飘然出世的隐逸者形象根据学生所搜集,掌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握的相关材料,不难看出这是陶渊明在为自己写传为什么以这种形式写下自传?在此处激发学生思索,从个人志趣、社会因素、写作文风等角度释疑,对教材的深度与广度都进行了拓展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教师从学生已知的陈述性知识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竞赛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1、学充分预习,读品结合,尊重珍惜阅读的初体验,敢于质疑 2、合作交流,分享资源,互相促进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是: 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 2、回忆、查找、复习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及学习过的作品 3、对于传记文学,通过查阅资料,有初步了解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课内学习的有益的补充与准备 文言文的预习,教师更着重于文言文的朗读预习,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培养语感 (二)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演练导学 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的名人以他们丰富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以他们独特而强大的心灵感召着我们,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本本充满神奇与哲理的书,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写下,给予后世以精神给养,这种文学样式叫做传记你读过哪些传记?有怎样的收获? 这种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的文学样式,叫做传记文学当然,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
(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为导入,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从心理上降低对文言文学习的陌生感;并明确了传记文学的概念,以便于对文本的分析理解 ) 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了解传记文学 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 本纪” ﹑“ 世家” ﹑“ 列传” ﹐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 纪传体” ﹐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既然是传记的样本,就让我们来拜读片段,看看传统的传记应包含哪些格式与信息 (多媒体出示)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所增补材料,出自《史记》 ,阅读难度低,故事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很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顺势将古文的魅力展现一二,启示学生课外阅读古文依据增补材料,自行概括归纳传统传记的相关写法与内容,教师此时将进入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已交给学生以上环节需时 6 分钟左右) 明确:传统传记应详细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目的:证实传记的真实性; 选择典型事例与典型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与性格;文后附“太史公曰” ,对文章进行评论传记一般在为杰出人物树碑立传,这些人具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解惑质疑 1、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明确音节停顿感受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强调字音: 造饮辄尽 曾不吝情去留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颇示己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无怀氏之民欤 注意停顿: 3、请学生表演读,并请说说这么处理的原因,请其他同学评判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表演朗读。
尽力体现主人公的性格,鼓励学生大胆演绎我心中的五柳先生,追问原因,使学生深入思索,比如“晏如也”三字拖长音韵, “也”字洋溢着自得坦然之意;其他同学的点评,便于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地倾听,清楚、连贯地表达,提高口语能力 4、通译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1) 、同桌为一小组,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合作解决;假如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提问其他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亦可在全班解疑时提出 (2) 、以多媒体形式,出示以下竞赛试题,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促进其深入文本,积累语汇,夯实基础 ①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 每有会意 C 亲旧知其如此 D 造饮辄尽 E 期在必醉 F 晏如也 G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一词多义 或置酒而招之 闲静少言 亲旧知其如此 之 无怀氏之民欤 言 其 其言兹若人这俦乎 黔娄之妻有言 黔娄之妻有言 以乐其志 寻向所志 每有会意 志 以乐其志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颇示已志 目似瞑,意暇甚 ③翻译句子 A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三)反馈达标 1、请以“我喜爱 ,因为 ”的句式深入挖掘,以个性化的阅读形式,概括五柳先生形象 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交流示例: 我喜爱“闲静少言”四字,因为这“闲静”写出五柳先生不愿与外界多交往,喜爱一种宁静,这种宁静也可以说是心灵的宁静 “少言”体现出人物不愿应酬,淡淡地沉默中,无言独立却让人油然生出敬意恬淡,自适的形象就从这四字中浮现在我们眼前 我喜爱“宅边有五柳树” ,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 ,无需太多关注,柳树以沉静而倔强的姿态生长,她不是牡丹那般娇贵,柔弱的外在中却有着坚强的个性主人公将柳树作为宅边树,一定是有深意的树普通,人亦平凡,柳丝轻拂,绿意围绕,丛中先生饮酒、作诗,很质朴,也很淡雅这也是突出主人的朴素无华与清高,散发着田园的芳香。
我喜欢“不”字句,文中共有九处“不” : “不慕荣利” ,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这是在向世俗大胆地说“不” ,是格格不入,是不同流俗,是与众不同,这正是先生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对自己节操的坚守这是一个卓而不群的形象 …… 明确:五柳先生贫困却自适,嗜酒、读书、写文章,在贫困中却能“晏如也” 、 “不戚戚” “不汲汲” ,他是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追问,思索,作者为什么要为这样的人写传?他的用意何在? 交流示例: 作者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成为传记的主人公,作者欣赏这样的人格,从文中很细处都包含着这种颂扬与肯定,如“欣然忘食” ,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在作者的概括叙事中,表达着作者的人生主张其实,他是在以这种为他人作传的形式,展现他的性灵,他的灵魂,从这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是他的自传 作者那种纯真本色,高洁自守的人格,为我们营造了一方艺术的净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3、这真的可以看作陶渊明的自传吗?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适时出示《桃花源记》 、 《归园田居》 、 《饮酒》 、 《爱莲说》等片断) 4、假如看作自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在写作上,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交流示例: 这样写,避免自夸之嫌,含蓄;以为他人作传的形式写自传,让人感觉更客观,更易接受。
这样写,有可能是东晋末年那种黑暗压制的社会造成,作者无法直示胸怀,只能以此曲笔写,这和《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因是一致的; 这样写法,构思很巧妙,读完后,人们才恍然悟到,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自己啊很幽默,很曲折 (以上环节为拓展延伸部分,时间可视情酌定 ) 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业布置: 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所掌握资料,提出自家之言,学会评判与辩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 思与强化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姓名 不详 字号 五柳先生 籍贯 不详 生活状况 贫困 环堵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爱好志趣 读书 饮酒 写文章 性格品德 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 不汲汲 评价: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格格不入世俗, 淡然坚守本性 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的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