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指导之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模式详解例示.docx
21页高考作文指导之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模式详解例示高考作文指导之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什么是论点呢?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我们在确立论点时要注意这样三个原则:第一,论点要正确也就是说作者所提出的论点要符合辩证法不能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论点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示其规律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文章失败第二,论点要鲜明就是说在一篇议论文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态度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论点鲜明还包含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确立的论点要有明确的目的议论文所要论证的事情概括起来有三种:一种是解答“是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为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怎么办”的问题第三,论点要新颖写作议论文,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不同于“旧识”的新观念,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时代在前进,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做到“与时俱进”可以对前人的看法提出补充意见也可以是匡正性论点一、确立中心论点01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切入点1.谈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2.谈对陈旧观念的不同看法;3.谈对历史典故的偏颇评说当然,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孤立起来,很多时候是综合运用的,只有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提炼出好的论点。
还应注意,在提炼论点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抓住事物的本质,选准一个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高瞻远瞩,体现时代精神;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以小见大,言之有理注意事项:①抓主要信息;②角度多元化;③立意要新颖;④语言要简洁02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1.开门见山法: 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2.释题入篇法: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3.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4.引名言、诗文:引用名言、诗文足以显示作者深厚的语文积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有意蕴达到言约意丰、权威夺人的效果,对作文获得高分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5.对比引入法:运用对比引入法,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辩证说理、对比鲜明、判断曲直、深刻有力二、拟写分论点01什么是分论点?1.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2.作文分论点“分开”的基本思维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02内容阐释——是什么1.阐述中心论点是什么——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公众号2.示例:(1)以“勇敢”为话题写三个分论点①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②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③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2)《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阐释内涵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3)“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小结】此类形式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适合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基本模式:一般以“话题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话题”的形式来写分论点03因果阐释——为什么1.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2. 示例:(1)分析理由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发人们前进的斗志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2)揭示结果——主要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话题:“谈意气”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到话题:“珍惜拥有”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③珍惜拥有,才能有多姿多彩的人生小结】为什么或会怎样——从“原因或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可运用:“……,因为……”;“……,才能……”;“会使……”,“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04做法阐释——怎么办1.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2.示例:(1)“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谈意气》:①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②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③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小结】怎么做——探寻方法可以使用公众号的句式:话题(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就要……要有……需要……05正反分论1.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2.示例《如何估价自己》: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③过低评价自己,盲目崇拜别人,妄自菲薄,悲观绝望,同样会倒退06角色分解法1.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2.示例:角色分解(范围、职业、性别、地域)《慎独》君子若慎其独,则显其德也商人若慎其独,则益于民也黎民若慎其独,则享太平也《关爱》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07分论点拟写时注意的问题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更好,不必强求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7.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08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或不同角度解答中心论点。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议论文写作模式详解例示:中心论点+分论点式(俗称三并列段落)模式1 观点+素材+分析+小结01 . 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小结——归纳,点破主题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示例: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
小结引申分析)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反例:“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修改:“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模式2:观点+道理+素材+分析+小结02.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道理——进一步诠释观点,力求准确、具体、深刻材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小结——归纳,点破主题例文:回到原点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提出论点)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道理论证)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道理论证)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事实论据)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分析)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