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纺织(地方)集群简介.doc

38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35563549
  • 上传时间:2018-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6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1318241189; 群:175569632 纺织(地方)集群简介纺织(地方)集群简介·辽宁省海城市辽宁省海城市海城市位于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全境总面积 2734 平方公里,总人 口 112 万,辖 29 个镇(区),包括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综合体制 改革试点单位、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 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 2002 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实 现 20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可实现 5.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实现 38 亿元;城 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可实现 233 亿元;外资调入额可实现 5800 万美元,出口创汇 可实现 1.3 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实现 567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可实现 4230 元在去年全国县市综合指标评定排名中,海城名列第 56 位,财 政收入名列第 37 位目前海城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以西柳服装市场为龙头的纺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集 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 一目前,全市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 7463 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占全市工业 企业总数的 38.6%,从业人员 5.5 万余人,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人数的 33.8%。

      其 中,纺织印染企业 772 家,从业人员 1.3 万人;服装加工企业 6691 家,从业人 员 4.1 万人现有溢流染色罐 261 个,轧染生产线 15 条,印花生产线 10 条, 剑杆织布机 1480 台,平缝机 5500 台,并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 术产品共分百大类,千余个品种2001 年,全市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 186.4 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 33%,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 6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92 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 32.2%;实现利润 4.7 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 11.8%;年上缴税金 1 亿元,占我市地方财政收入 的五分之一;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资产总计达 9.8 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 11.2%;出口创汇 781 万美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 10.8%;实现出口交货值 3.1 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 11.3%2001 年生产各种服装 8100 万件,生产西裤 140 余万件,织布 10 亿余米,染布 15 亿米近几年,我们在土地、税收、政 府服务、收费、保护企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我市纺织产业发 展特别是纺织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感王 高科技纺织工业园、西柳服装工业园等一批现代化纺织工业园区 未来海城纺织产业发展,我们将以西柳服装市场为龙头,以辽宁海城纺织工 业园等现代化园区为依托,以民营纺织服装企业为支撑,以吸收外商的资本技 术为主要途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千方百计抓 机遇,抢占纺织产业发展先机,千方百计抓市场,拓展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千 方百计抓项目,提升纺织产业发展档次,千方百计抓环境,优化纺织产业发展 条件,力争用 5 年左右时间,使海城纺织服装行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利用外 资 15 亿美元,出口创汇 10 亿美元,实现税收 10 亿元,安排劳动力 15 万人, 把海城纺织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好,把海城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纺织城”·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开放地区,是国家历史名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 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综 合竞争能力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2001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03 亿元,财政收 入 30.46 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309 亿元近年来,常熟先后获得国家卫生 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先进城市荣誉。

      常熟是著名的纺织产业集聚地之一,曾被费孝通赞誉为“衣被天下”纺织产 业是常熟工业门类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主体产业截止 2001 年底,常熟 拥有纺织服装企业 2300 多家,总资产 130 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 业 215 家,年产各类服装 3 亿多件,棉纱 2.9 万吨,棉布 3600 万米,化纤近 6 万吨,床上用品 465 万(件)套,从业人员近 10 万人2001 年常熟纺织产业 实现工业产值近 200 亿元,约占常熟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销售收入 150 多亿元,工业增加值 45 亿元,利税总额 18.75 亿元,其中实现利润 12.5 亿 元,分别占到常熟工业经济上述指标的 34%、37%、44%和 54% 2001 年常熟 纺织服装企业自营出口 3.6 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 30 亿元,均占常熟工 业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交货值的 34%,成为常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目前常熟纺织产业拥有“波司登”羽绒服、 “雪中飞” 羽绒服、 “梦兰”床上用品三 只中国名牌产品, “波司登”、 “梦兰”两只中国驰名商标,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床 上用品、汽车内饰件、力达高强低伸绦纶长丝、迎阳无纺机械及产品、纺织专 用风机、神花经编毛巾等七只产品成为全国纺织同行业中产销量第一的“单打冠 军”,名牌名品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波司登羽绒服连续七年全国销量遥遥 领先,波司登被推荐为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16 个中国名牌企业 之一波司登、雪中飞两大品牌雄踞中国羽绒服市场“半壁江山”,梦兰床上用 品是中国家纺行业第一品牌;高新技术大豆蛋白纤维全国首家产业化生产基地 也落户在常熟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崛起,还得益于常熟有一个驰名全国 的服装服饰交易市场——江苏常熟招商城常熟招商城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 批发市场之一,全国十大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之一,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全国首 批 35 家重点联系市场之一市场日均客流量 15 万人次以上,市场商品成交额 连续六年超过 100 亿元,2001 年达到 132 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面 料及其它纺织品的商贸集散地,大市场、大流通有力地促进和拉动了常熟纺织 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常熟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纺织产业高度重视,从 2000 年 开始,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全国纺织行 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三届服装服饰博览会累计成交额 150 多亿 元,极大地提高了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面对入世和经济国际化的挑战,常熟纺织产业将在调整中提高,在创新中发 展,在巩固纺织产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力量的同时,着力加快纺织产业的 提升,实现由纺织产业大市向纺织产业强市的跨越。

      “十五”期间纺织产业经济总 量年均递增 20%以上,并将重点在纺织服装及纤维生产技术、纺纱技术、织造 技术、染色和后整理技术、服装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创新突破,到 2005 年有 50%以上的成套生产设备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十五”期间要再争创一批纺织服装 行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并力争在创世界名牌上取得突破和超越·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江阴市 江阴地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在沿江经济带城市 群中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它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 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是策应浦东开发、辐射苏南腹地的“桥头堡”江阴距上 海、南京两大城市各 140 公里,距无锡、常州各 38 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的几何中心,长江下游、华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2001 年, 江阴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65 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 36 亿元,工业总产值 934 亿元,工业利税总额 69 亿元 江阴工业以纺织业为主,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在清朝嘉靖年间就有“日出万匹” 之称2001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312.6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33.45%目前全市共 有纺织企业 2000 多家,其中骨干企业 255 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30 家。

      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等 4 家上市公司,已通过发审委 批准即将上市的有三房巷股份有限公司,申利股份、霞客色纺 2 家公司已进入 申报程序全市已形成了从化纤纺丝、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到服装生产一 条完善的纺织产业链 江阴纺织业门类齐全,拥有毛纺织、化纤(涤纶、粘胶、丙纶、氨纶等) 、棉 纺、棉织、针织复制、印染后整理、服装、产业用布、纺织机械等九大类纺 织业中近 40%的是毛纺业,共拥有 56 万枚毛纺锭,其中精纺锭达 30 万枚,年 产精纺呢绒 5700 万米,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 25%以上,知名品牌有阳光集团 的阳光牌、海澜集团的帅毛、圣凯诺牌、华西集团的华西村牌、倪家巷集团的 虎跑牌等等精纺呢绒的生产达到了 100%无结、无梭化,产品质量达国内领先 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印染和化纤分别占江阴纺织业的 12.97%和 12.25%,印染布产量超 3 亿米,化纤年产超 75 万吨棉纱 13.5 万吨、棉布 1.85 亿米,服装 5700 多万件(套) 茶梅牌灯芯绒、精亚牌空调滤尘、智能型 大卷装整经机等一批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江阴纺织业始终坚持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技术改造为基础,以培养人才提 高全员素质为根本,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行业水平。

      每年 通过省级新产品和省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在 30——40 项,新产品产值率达 25% 以上,阳光集团的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开发和海澜集团的天然植物染料制备与应 用都被国家列入“863”攻关计划2002 年江阴纺织业技改投入超 30 亿元江苏 阳光、海澜集团分别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提高了纺织 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江阴市政府把纺织行业列入了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重点发展精 纺面料、高档纺织品的发展战略,以开发沿江纺织新材料产业带为基础,调整 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前后道产品扩展,重点规划发展 1 万吨氨纶纤维、50 万吨 直接纺涤纶纤维、建设 40 万吨 PTA 原料基地,大力发展印染、服装行业坚 持实施规模发展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引导江阴的纺织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做优,努力在国内外树立威尼帝、奥德臣、圣凯诺、华西村、阳光、茶梅、虎 跑等一批品牌服装、名优产品同时,进一步发挥江阴纺织业上市公司多的优 势,加大资本经营力度,加大技改投入,不断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聚积新的发 展优势,为江阴加快推进富民强市、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 张家港市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是长江下游南岸新 兴的港口工业城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环列四 周,总面积 999 平方分公里,人口 85 万。

      2001 年,张家港全市完成国内生产 总值 306.8 亿元(人均超过 4300 美元) ,实现财政收入 32.08 亿元,在中国县 (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 100 名中名列第五在第二届县域经济基本竞 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 张家港市一、二、三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分别占 3.4%、59.4%、37.2%全市 经济以工业为主体,目前资产超亿元和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 130 多家 十大企业集团和 50 家骨干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 70%以上20 多种产品的产 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280 多家企业通过 ISO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已初步形成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粮油食品 5 大特色支柱产业 纺织行业是张家港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 要和突出2001 年全市纺织行业完成销售收入 148 亿元,利润 4.8 亿元,税收 11 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 26%、21%和 27%;出口供货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