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脉管系统.doc
7页第七章 脉管系统[学习目的]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3.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4.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5.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6.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 7.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 8.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9.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10.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学习要求] 1.利用网上资源(包括课程网站)或多媒体课件以及心的挂图、标本、模型教材图版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2.利用参考文献掌握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3.在心的标本、模型上找到并考察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4.利用自身触摸心尖、颈外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搏动[学习重点]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心脏的构造、心的血液供应3.体循环大动脉的分布[学习难点] 1.右心房的形态结构2.心壁、血管组织结构 3.心的支架结构4.心传导系统5.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6.体育锻炼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学生必须按照教材第七章的学习目标和思考练习预习本章内容,预做练习,按照章末网上资源、多媒体课件或课程网站浏览本章内容和图片,课上检查预习情况。
2.课后学生必须按照教材第七章的思考练习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总结3.开放实验室,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和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运用”的能力4.采用口试或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标本和模型的观察能力和、及识记能力5.结合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体会学习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如有条件从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的组织结构7.利用本章归纳的图表详细掌握体循环的路径8.利用口诀的形式加强各器官特征的记忆如:(1)心的位置与外形:心脏位于中纵隔,三分之二在左侧心尖朝向左前下,心底指向右后上心底连接大血管,房室冠状沟分界前后室沟分左右,房室交点在膈面2)胸主动脉分支:胸主动脉分支多,先发九对肋间后3至11肋沟走,肋下动脉左和右心包、食管、支气管,三根脏支是零头3)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腹主动脉膈肌平,沿着脊柱前下行第四腰椎前分叉,左、右髂总各一根成对脏支共有三,肾上腺中、睾丸、肾不成对的也有三,肠系上下腹腔干壁支细有五对半,骶中膈下腰两边4)门静脉的属支:门脉属支有7个,肠系上下胃左右,脾胆各一附脐多5)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支气管隔颈锁腰,以上四干各两条唯有肠干是单一,总共九条莫混淆。
右侧颈锁支气管,汇入右淋巴导管剩下六条淋巴干,统统汇入胸导管[知识要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机体各器官的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代谢产物肺泡左心房←—---肺静脉←———肺袍隔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肺循环氧气二氧化碳体循环心血管系统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组织液" 左淋巴管导管 " 左静脉角 "滤出进入淋巴管干" 胸导管 " 右淋巴管导管 " 右静脉角 " 头臂静脉上腔静脉淋巴循环淋巴系统图1. 体循环、肺循环与淋巴循环知识要点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胸部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1.左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营养脑营、面、颈部和眼等左、右髂总动脉总动脉主动脉腹部2.左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尺动脉"掌深弓和掌浅弓"营养左侧上肢、颈部等3.无名动脉(头臂动脉) " 右颈总动脉 (同左侧)右锁骨下动脉(同左侧)壁支"营养膈和胸腹壁脏支"营养心包、气管、支气管、食管壁支"营养膈和腹壁脏支"成对"肾动脉等"营养腹腔内成对的脏器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营养不成对脏器,如肝、肠等髂内动脉"营养盆腔脏器和盆壁。
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底动脉"营养下肢图2. 全身主要动脉分支与营养部位知识要点心脏大体解剖心脏微细结构位置形态 胸腔之内,膈肌之上,俩肺之间,纵隔偏左心的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有六条沟—冠状沟(又称房室沟,为分隔心房和心室的标志),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在表面上的分界标志),前、后房间沟(为左、右心房后面分界的标志)和界沟心腔结构心壁结构心传导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左半心右半心左心房:入口—四个肺静脉开口,出口—左房室口特殊结构—左心耳左心室:入口—左房室口,出口—主动脉口,特殊结构—二尖瓣、主动脉瓣、乳头肌、肉柱、腱索右心房:入口—上腔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开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特殊结构—下腔静脉瓣、卵圆窝、梳状肌、右心耳右心室:入口—右房室口,出口—肺动脉口,特殊结构—三尖瓣、肺动脉瓣、乳头肌、隔缘肉柱、腱索心内膜—内面光滑有一层内皮,心的各瓣膜由心内膜向心腔褶叠而成心肌层—由心肌组织构成心房肌由浅、深两层组成浅层肌左、右房共有,深层肌为各房所固有心室肌肥厚,尤以左心室肌发达心室肌分为三层,深层、中层和浅层心外膜—心包的脏层支架结构—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括主动脉瓣环、肺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以及连结瓣环的左、右纤维三角。
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室内传导系统(包括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网心的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构成心的静脉由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前静脉、心最小静脉构成交感神经—加强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兴奋性,使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肌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兴奋性,可使心跳减慢,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表面特征图3. 心脏知识要点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心静脉系心的静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 冠状窦头颈部静脉深静脉"颅内、外静脉"颈内静脉浅静脉颈外静脉上肢静脉胸部静脉深静脉"手部静脉"桡、尺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浅静脉"贵要静脉头 静 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侧肋间后静脉、支气管静脉等"奇静脉左侧肋间后静脉 半奇静脉腹部静脉盆部静脉下肢静脉成对脏器静脉"如肾静脉等不成对脏器静脉"如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等"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盆腔璧静脉盆腔脏器静脉"如膀胱静脉丛等髂内静脉小隐静脉深静脉"足的静脉"胫前、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浅静脉" 大隐静脉图4. 全身主要静脉属支与收受范围知识要点奇静脉、食管静脉 H 食管静脉丛 H 胃左静脉 D 门静脉 ——" 肝脏髂内静脉H直肠下静脉H直肠静脉丛D直肠上静脉D肠系膜下静脉股静脉H腹壁浅静脉 腹壁深静脉腋静脉H胸壁浅静脉H 脐周静脉丛 D附脐静脉胸壁深静脉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图5. 上、下腔静脉与门静脉间吻合表1. 人体动脉压迫止血部位和范围知识要点动脉名称压迫部位止血范围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喉环状软骨弓两侧,向内后方第6颈椎横突上压迫颈总动脉。
一侧头面部面动脉下颌骨体表面、咬肌前缘处,向下颌骨压迫面颊部颞浅动脉外耳门前方,向颞骨压迫头前外侧部锁骨下动脉锁骨中点上方1--2指处,向后下方第一肋骨压迫全上肢肱 动 脉肱二头内侧沟,向肱骨压迫压迫点以下上股 动 脉腹骨沟中点,向耻骨上支压迫全下肢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向深部压迫动脉足部胫后动脉内踝和跟结节之间向深部压迫足部表2. 心瓣膜的位置、功能和听诊区知识要点名 称位 置功 能听诊部位肺动脉瓣肺动脉口防止肺动脉里的血液返回右心室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主动脉口防止主动脉里的血液返回左心室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二 尖 瓣左房室口防止左心室里的血液返回左心房心尖处三 尖 瓣右房室口防止右心室里的血液返回右心房胸骨下端偏右下腔静脉瓣右心室防止右心室里的血液返回下腔静脉并导引血液的流动—冠状窦瓣右心室防止右心室里的血液返回冠状窦并导引血液的流动—[阅读参考文献] 1. 胡声宇. 运动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 常 芸. 运动心脏的实验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3. 钟世镇 人体解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邹仲之. 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李东野, 等. 心脏形态与功能学基础[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 田振军. 运动心脏生物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常 芸,等. 运动心脏重塑与微损伤发生中的细胞凋亡现象[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4):344-3498. 常 芸,等. 运动心脏重塑中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6):9. 常 芸,等. 世纪之交的我国运动形态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40-34110. 常 芸,等. 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肌毛细血管的研究之一毛细血管显微形态计量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9(3):11. 魏 勇, 等. 运动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与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力学指标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2):156-159.12.丁树哲, 等. 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NOS/NO,COX和HIF-1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4):395-399.13. 张 钧,等. 力竭运动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探讨[J]. 体育科学,2001,21(5):62-64.14. 张 钧,等. 运动对心肌线粒体钙和细胞色素C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03,23(2):130-133.15. 张 钧,等. 运动对心肌细胞中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05,25(8):79-82.16. 田振军,等. 运动性肥大心肌活细胞胞浆游离Ca2 + 动态变化的激光共聚焦研究以及局部IGF-Ⅰ和AngⅡ的变化[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6):644-64817. 田振军,等. 不同运动强度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结构重塑的扫描电镜观察.体育科学,1999,19 (3):70-73.18. 田振军,等. 运动对大鼠窦房结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Bcl-2、Bax的表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24 (5):546-550[网站] http://sln.fi.edu/biosci/biosci.html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