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年级四单元《诗两首》.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39323766
  • 上传时间:2023-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介绍作者,引入课文1. 孩子们,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因为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我们能从书中汲取营养孩子们,你们爱书吗?都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在读书中你又获得哪些乐趣?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读书,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对书的赞美今天我们将走进《诗两首》,一起去看看古代诗人与现代诗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也一同去领略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魅力齐读课题:16 诗两首首先我们学习的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2. 这就是朱熹,【屏显】课前你们搜集到作者朱熹的哪些资料呢?【屏显】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不光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师范读古诗】二、 初读解词义,诗句脉络清  1. 请孩子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个孩子来读,→孩子,请再跟我读读这几个词:亩、亩;徘徊、徘徊;这里的“那”字同“哪”,所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再请个孩子来读 →很好,大家一起读  3.孩子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你知道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呢?大家交流一下屏显】对,学习古诗,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看注释、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诗句、组词、借助图画等方法来理解  4. 现在请孩子们运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这首诗诗句的意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先小组里交流交流→大家一起交流: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了古诗,你读懂了什么?① 你读懂了第一句是说:半亩大的水塘像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这句的?哦,看注释,因为注释中“一鉴开就是像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的意思很好,请你读读这句大家看【屏显】1、半亩方塘一鉴开, [这一句采用比喻,半亩大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把半亩方塘的水比喻成一面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的水怎样?(对,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②哦,是第二句请你读一读→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四周的景色和天上的云影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确实可见水的清澈你也是通过注释来理解的,对,注释告诉我们:共徘徊就是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看注释理解古诗是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方法!【屏显】2、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里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是多么宁静可爱了!这两行描写池塘景观:小小的方塘像一面镜子明亮澄澈,蓝天的光彩、浮云的影子在水面一起荡漾这里展现的自然小景是何等的美妙宜人] →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一块水塘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水面荡起阵阵涟漪,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水中,也跟着一起荡漾    美读:真美!请孩子们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    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这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它,指水塘清如许:如此清澈这句诗的意思是:问水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作者自己又做了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来是因为源头有活水流来)这三四句连起来意思是:这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地流来屏显】 作者在第三行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小小的方塘为什么能永远这样清澈如镜,能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楚地反映出来?这是因为它的源头有活水不断地流来] →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6.现在请孩子们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都讲了些什么?(这首诗围绕水塘和水塘的水讲了水塘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蓝天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水面一起荡漾,这水塘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原来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地流来)7. 师:让我们想像着这美丽的景象,吟诵这首诗。

       三、设疑品诗句,寓意跃纸上  1.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了这首诗,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2.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当时诗人读书读累了,走到水塘边,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看的书,有所领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领悟到的又是什么? 他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 【人的头脑也像这水塘一样,也要不断读书充实知识,才能是头脑聪明,澄澈如镜】 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人的头脑,用池塘的“水”比喻书头脑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头脑明澈如镜,才会变得更加聪明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这样知识才会像源头活水流进池塘一样不断充实你的大脑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3. 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背诵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过渡:师: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考,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4、 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屏显】听老师读一遍,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①大家一起读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

      向来:从来,一向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    ②请孩子们根据注释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句所说明的道理       【屏显】 意思是 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齐读古诗四、 话锋一扭转,现代话神奇一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在了一起,这一切皆是因为书,它是多么的神奇啊!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这首诗再去感受书的神奇→这就是狄金森,你们课前搜集到她哪些资料呢?狄金森(1830~1886),美国著名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她生前,她的诗只有十首公开发表过;其余的都是在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她的诗公开发表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做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她的地位已经确立几乎在任何一部美国诗文集中,狄金森的诗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是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在狄金森《神奇的书》这首诗里,书神奇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再读课文,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