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doc
5页第 4 课《孙权劝学》(一) 课内阅读理解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 ()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 议论(),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请给下面的字注音① 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2、文学常识填空1)《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2)文中“治经”中的“经” 指《 》、《 》、《 》、《 》《 》等书3、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 2 个)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1( 2) “刮目相待 ”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卿言多务 ,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②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8.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答:(2) 卿言多务 , 孰若孤答: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2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 ,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1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 ”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A.恐已 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C.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6、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7、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过: ( 2)诣: ( 3)就: (4)悉:19.用“ / ”给下列句子断句3于是又为择师使之其操心率如此20.句子翻译(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译文:2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答:22.联系课文《孙权劝学》 ,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答:补充资料一、古今异义:博士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 孤 今义:孤独 古义:君主的自称见往事 今义:看见 古义:了解 但当涉猎 今义:但是 古义:只. .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 过寻阳: 今义:路过 古义:到.. .二、一词多义:1、辞以军中多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把 2 、卿今当涂掌事 正在 但当涉猎 应当. . . .三、课文理解1.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2.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3.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 可谓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 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参考答案1.卿 qīng 涉 shè 邪 yé 孰 shú 遂 suì 岂 qǐ 2.(1)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3.(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6. 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9.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0.C 11.(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 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12.B(正面) 13.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二)课外阅读理解14、A迟,晚 B 怎么 C 再次,重新 D 到 的时候15、(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16、年纪大 事务多17、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18.( 1)经过,(2)到,(3)走近,( 4)全、都 19.于是又为择师 / 使之 / 其操心率如此 20.(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21.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22.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 1)勤奋好学;( 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