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订技术指南.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036328
  • 上传时间:2018-03-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订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 年 3 月 14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 号); 4.《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 5.《农用地估价规程》(TD/T 1006-2003); 6.《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 〔2004〕238 号) 二、概念与内涵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又称征地区片价,是指在县(市)级行政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在农用地定级的基 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状况、土地区位、人均耕地水平、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等划分征地区片,并在标准耕作制度和现实农田基 本设施状况条件下,根据区片农用地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等评估 确定的某一估价基准日的农用地平均征收价格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由被征收农用地质量价格和社会保障价 格构成农用地质量价格是指在标准耕作制度、一定农田基本设 施状况和正常年景条件下,根据农用地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农用地所能实现的价格;社会保障价格是指农民土地被征收后,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应得到的补偿。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基准日一般为县(市)人民政府发布征地区 片综合地价当年的 6 月 30 日 三、基本原则 1. 同地同价原则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条件、客观收益水平、供求状况、人均耕 地数量等条件基本相同的农用地,其征收 补偿价格应基本相同, 以保证对被征地农民的公平性 2. 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保障农民长远生计相结合的原则 在制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时, 应考虑农用地对农民的生产资 料功能,征地 补偿价格要能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同 时, 还必须充分考虑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保证被征地农民生 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 与原补偿标准相衔接原则 在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水平时要注意与原补偿制度的衔接, 做到平稳过渡所确定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水平 应不低于原补偿 标准,与当前市 场平均补偿价格水平相当 4. 区域间平衡与可比原则 应按照规定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内涵、 评估方法,充分考 虑 所在行政区的实际进行科学测算,所确定的征地区片 综合地价水 平应与周边地区可比,并以省 为单位进行平衡 四、工作程序 1. 准备工作(1)确定工作范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范围应在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基本 农田、生 态保护区等被限 制征收的土地不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范围内; (2)制定工作方案; (3)制定技术方案; (4)方案论证; (5)人员培训; (6)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 外业调查 (1)资料收集; (2)现场勘查; (3)资料整理 3. 划分征地区片 (1)选择并确定划分方法; (2)划分征地区片; (3)验证并确定征地区片 4. 测算综合地价 (1)选择并确定测算方法; (2)计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3)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5. 成果整理 (1)编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体系; (2)撰写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3)编绘成果图6. 成果检验、论证与平衡 7. 成果听证与公示 8.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发布与备案 五、征地区片划分 1. 划分要求 (1)已经完成农用地定级工作县(市), 应在农用地级别基础 上划分征地区片 (2)征地区片内土地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应基本一致 (3)征地区片应为以可辩识、相 对固定的线状自然地物或永 久工程地物为界限的封闭图斑 (4)县(市)范围内征地区片应统一编号 2. 划分方法 方法一(有农用地定级成果): (1)分析整理农用地定级成果; (2)修正因素选择; (3)划分农用地区片; (4)绘制农用地区片图; (5)划分社会保障区; (6)绘制社会保障区分布图; (7)叠加农用地区片图和社会保障区分布图; (8)划分征地区片; (9)实地校核并确定征地区片。

      方法二(没有农用地定级成果): (1)资料调查与整理;(2)因素选择与权重确定; (3)计算因素分值; (4)划分基本单元; (5)计算单元因素综合分值; (6)根据综合分值划分征地区片; (7)实地校核并确定征地区片 六、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 1. 叠加法 (1)分组测算人均社会保障价格 以区片为单位,按照数理统计原理,抽取一定数量的村或村 民小组为样点, 测算并确定不同年龄组的人均社会保障价格测 算公式为: Y j= (Y jm ×b j+ Y jw ×C j)×M ji /M j0 + C je 式中:Y j —j 年龄组人均社会保障价格Y jm —j 年龄组男性公民保险费趸缴 金额基数Y jw —j 年龄组女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b j —j 年龄组男性人口占 J 年龄组总人口的比例C j —j 年龄组女性人口占 J 年龄组总人口的比例M ji —j 年龄组农民基本生活费(月保险费领取标准)M j0 —j 年龄组 月保险费基数C je —j 年龄组人均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 费用 年龄组按 0-18 周岁、18-40 周岁(男)及 18-35 周岁(女)、40- 60 周岁(男)及 35-55 周岁(女)、60 周岁以上(男)及 55 周岁以上(女)划分。

      Y jm、Y jw 、M ji 、M jo 、C je 按组中值周岁取值 (2)计算人均社会保障价格 对样点数据进行同一性检验和异常值剔除,采用算 术平均法 或加权平均法计算并确定各年龄组人均社会保障价格计算公式 为:n n Y= ∑Y j R j / ∑R jj=1 j=1 式中:Y—人均社会保障价格R j —j 年龄组人口数 (3)单位面积社会保障价格 计算单位面积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计算公式为: P α =Y/A α 式中:P α—— 单位面积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 A α—— 人均农用地面积 (4)叠加征地区片所在农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和区片社会保障 价格即为该区片的征地综合地价; (5)经适当调整确定区片征地综合地价 2. 样点法 样点法是在划分征地区片的基础上,采取抽 样调查的方法选 择一定数量的农用地样点,按照征地区片 综合地价的内涵分别测 算样点征地价格,并利用样点价格计算征地区片 综合地价具体 步骤如下: (1)按区片确定农用地利用类型,再分 类型抽取样点;(2)采用投入产出等资料测算样点农用地地价; (3)计算样点的社会保障价格(按照上述公式计算); (4)计算样点征地价格:样点征地价格等于样点农用地地价和 样点社会保障价格之和; (5)以区片为单位,按不同用途采用样点征地价格的简单算 术平均数、加 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法计算征地区片综合 地价; (6)经检验、调整,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3. 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在划分征地区片的基础上,全面 调查近三年来当 地已经发生的征地案例,采用案例的实际征地 补偿标准(不考虑 地上附着物补偿和青苗补偿)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具体步 骤 如下: (1)按区片确定农用地利用类型; (2)调查近三年来的农用地征地案例; (3)计算案例的征地补偿标准,如果 实际征地补偿标准中包 括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需 进行扣除; (4)交易时间和交易情况修正; (5)以区片为单位,按不同用途采用案例征地补偿标准的简 单算术平均数、加 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法计算征地区片 综合地价; (5)经检验、调整,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七、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体系的编制 1. 编制步骤(1)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选择; (2)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3)各因素影响地价修正幅度值的计算; (4)计算并编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系数表; (5)编制征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 2. 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的选择 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选择范围:在各区片内对被征地地价影 响较大的产值、土地区位和人均耕地数量等因素 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选择的原则:考虑宗地条件与区片条件 之间的差异。

      3. 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可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按各因素对地价的影响程 度,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 4. 征地区片综合修正幅度值的计算 以区片为单位,调查各区片中正常土地收益的上限、下限值 等,分别与该征地区片地价折算的土地收益相减,得到上调或下 调的最高值 上调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F 1 =(I nh - I lb ) / I lb× 100% 下调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F 2 =(I lb- I nl ) / I lb× 100% 式中:F 1 :征地区片综 合地价上调最大幅度F 2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下调最大幅度I lb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折算的土地收益 I nh :区片正常土地收益的最高 值I nl :区片正常土地收益的最低值 在确定上调、下调幅度的情况下,内插修正值,将征地宗地 地价修正幅度划分成优、较优、一般、较劣、劣五个档次 5. 计算并编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系数表 根据第 2 款所确定的各因素的权重,按下式计算各因素的修 正幅度: F 1i = F 1 ×W i F 2i = F 2 ×W i 式中:F 1i:某一因素的上调幅度F 2i :某一因素的下 调幅度W i:某一因素对征地宗地地价的影响权重 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为一般水平,其修正幅度为零。

      在一般 水平与上限价格之间,内插条件较优的修正幅度,通常为 F 1i /2,同 时确定较优条件下的地价水平;在一般水平与下限价 格之间,内插条件较劣的修正幅度,通常为 F 2i /2,同时确定较 劣条件上的地价水平在此基础上按优、较优、一般、较劣、劣确 定各种地价水平下的因素修正系数,通过已有地价样点检验、校 核,编 制各级别(均质地域)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系数表修正 系数表的格式参见《农用地估价规程》附录 B 6. 编制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 根据第 2 款确定的被征地地价影响因素体系,以各级别(均 质地域)对应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因素条件为一般条件,比一般条 件好的分优、 较优,比一般条件差的分较劣、劣,分因素进行描述,编制各区片征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被征地地价影响 因素指标说明表的格式参见《农用地估价规程》附录 B 7. 其它 采用样点法评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时,如建立了较丰富的样 点地块数据档案库,可直接通过与样点地价比较修正确定征地宗 地地价 八、成果整理 1. 成果要求 (1)成果表达方法要正确; (2)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成果齐全完整; (3)评估报告论述全面、清晰和合理; (4)图件成果符合图件编制的一般要求; (5)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 提交成果 (1)市(县)级成果 a. 文字成果,包括:市(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测算技术报告、 市(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工作报告等; b. 图 件成果,包括:市( 县)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图、市(县)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图等; c. 其他成果,包括: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正体系、中 间过渡 成果等 (2)省(区)级成果 a. 文字成果,包括:省(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汇总平衡技术 报告、省(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汇总平衡工作报告、省(区)征地补偿相关政策研究报告等; b. 其它成果,包括:省(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汇总表等 九、成果检验、论证与平衡 1. 成果检验 根据征地案例资料和建设用地生地价格等资料以及实际情 况对测算成果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对测算成果进行适当调整 2. 成果论证 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论证, 并提交论证报告 3. 成果平衡 在省(区)范围内对不同市(县)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总 体平衡,特别是对相邻市(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平衡和调整 十、听证与公示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初步成果制订后, 应按照《国土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