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四上教材法讲座.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40275193
  • 上传时间:2023-09-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8.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四上教材法讲座主讲:金阊实验小学 吴涧石 彩香实验小学 金卫国(1单元 溶解)溶 解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对于溶解,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溶解”一词,但很难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本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等等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主题,不断地提出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修订后的单元,由原来的5课扩充到7课,保留了原教科书中一些经典的活动,增加了一些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新的内容,单元内的结构也更趋合理,活动的安排更能体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同步发展的理念 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l~4课,始终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部分为第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第三部分为第7课,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让他们亲眼目睹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从而使他们感知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完成既定的观察研究活动的同时,去思考、提出一些新的可研究的问题,以使对溶解的研究逐步深入并扩展开去期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这里的物质既可能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体的表面积、水的温度、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学习过程强调鼓励学生对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过程,经历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不断地提出一个个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并通过自主的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同时,期望在活动的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等科学工具进行实验和测量,体验到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二、理解·思考·研讨 1.强调溶解的操作方法有何意义? 2.“面粉与水的混合”这个活动对学生建立溶解的概念有什么作用? 3.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有什么意义? 4.修订后的教科书为什么把“液体之问的溶解现象”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放在前面? 5.液体之问的溶解现象为什么选用洗发水或胶水作为材料?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要注意些什么? 7.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为什么要使用石棉网? 8.“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的说法有问题吗?(面粉与沙不溶于水) (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物质绝对不溶于水,只是有些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很弱,所以这么说也是可以的) 9.本单元插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都是一些标准的仪器这与我们鼓励使用简易的自选材料相矛盾吗? (我们仍然鼓励使用自选材料,插图中选用标准的仪器一方面是为了图像清晰的考虑,另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插图认识一些实验室常用的标准仪器)三、活动分析和建议(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技能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教科书又介绍了过滤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能否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技能 1.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 为了使对比更加明显,建议使用淘洗干净的沙粒对于食盐和沙能否溶解于水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知道答案这项活动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对变化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要提醒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这里共有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引导学生关注两杯混合物的主要区别和特征观察之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的描述,描述和观察可以相互促进 2.观察、比较面粉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变化 学生对于溶解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像食盐放在水里会化开,这是溶解了,像沙子那样放在水里,沙子不会化开,没有溶解这是学生已有的认识,是学生在非教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认识面粉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矛盾,把面粉放在水里,更像盐水,还是更像沙与水的混合物?看起来,面粉在水里也化开了,似乎更接近于盐水,这里就介绍了新的观察方法——沉淀和过滤。

      通过沉淀和过滤,学生发现面粉加水与盐水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区别指向溶解的概念 司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告诉学生两种观察方法:一是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中的颗粒,可以发现水中的面粉颗粒,但不能够看到水中的食盐颗粒;二是静置后观察,可以发现沙和面粉都会沉降到水底,而食盐不会这两种观察方法指向溶液的两个特点:(1)溶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2)溶液的稳定性观察之后,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描述与讨论 修订后的教科书,详细地提示了过滤的方法和注意点因为,过滤实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而且希望学生以此来作为判断是否溶解的依据要尽可能保证过滤实验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比如,下面烧杯中的水里还有明显的面粉颗粒,就会导致学生得出相反的判断学生是第一次操作,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演示,特别是拆装滤纸的方法要做示范可以先用少量清水打湿滤纸,使滤纸贴住漏斗壁,往漏斗中倒入液体时速度要慢,要十分小心,让学生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漏斗外过滤实验的注意点很多:滤纸上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漏斗的尖嘴一端要贴住下面的烧杯壁,应该要求学生明白并一定做到二)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1.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溶解现象,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分散到水中去的,最后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缺乏感性认识,而这个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对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观察是由静置的观察发展到变化的观察的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糖和盐可能是怎么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学生的描述就是他们的初始想法,他们肯定非常想亲眼看一看物质是如何分散到水中成为溶液的教师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教师的取放演示一定要规范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药品,让学生先对高锰酸钾进行观察和描述,实验之前,先观察相关材料,应成为一个习惯观察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静观高锰酸钾是如何逐渐分散到水中去的第二步是搅拌以后,观察高锰酸钾的水溶液要引导学生借助溶解过程记录表对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描述,这些语言描述越来越接近溶解的本质特征这里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里的溶解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把刚刚建立的认识进行迁移 2.观察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 学生分别观察了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接着比较它们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对之前的观察和描述进行整理和概括,这里要充分发挥溶解记录表的作用,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细致的比较分析,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让学生对溶解和不溶解进行判断,并能说出判断的依据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原教科书也涉及了液体溶解在水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内容,但那时是作为对溶解现象的拓展来认识的可能会给学生一种不正确的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是一种正常的溶解现象,而液体或气体溶解于水是特殊现象新教科书这么编排的一个用意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液体溶解于水、气体溶解于水、固体溶解于水是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对溶解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 原教科书使用酒精,酒精的外观与水十分相似,酒精与水的溶解现象难以观察,而洗发水或胶水与水相比,密度和黏稠度差别明显,更容易看清溶解的过程 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水溶解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学生会发现胶水和洗发水一开始是沉入水底,并蜷缩在杯底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胶水和冼发水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学生会发现胶水和洗发水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问题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它们在水中怎样扩散?使实验过程有明确的观察点。

      教科书选用家中常见的三种液体作为研究材料,让学生经历预测——验证的研究过程先让学生预测这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然后把它们分别和水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再让学生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学生第一次使用试管振荡的方法,教师要做好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的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学生会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后,食用油也被溶解了,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一些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别的液体中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实验,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两杯水必须一样多,每次分别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一样多,要同时用筷子进行搅拌而且,实验的过程尽可能科学规范,比如要等第一份加进去的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第二份,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较对比实验的条件和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应选用含气体量多的汽水,在开启之前,摇晃汽水瓶,观察里面的气泡,问学生:“这些气体是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用注射器吸出三分之一管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活塞,让学生仔细观察注射器里气泡的变化,比较直观地感知气体确实可以溶解于水,并初步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大小有关。

      五)溶解的快与慢 1.研究哪一个溶解得快 首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学生会比较自然地谈到搅拌,再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搅拌能加快溶解?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讨论教科书中的实验设计强调了什么?什么条件改变了?什么条件没改变?为什么只改变一个条件?让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严格地按教科书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比实验的过程,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实验尽可能的科学、规范,甚至要注意到指导学生如何投放食盐,如何进行计时等第二组实验,分别使用冷、热水,如果使用的是原来的两个杯子,要强调把杯子里的溶液倒掉、洗干净,使用热水需强调安全 2.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