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教学设计.doc
18页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 1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7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 13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掌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新课教学]: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师: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所以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什么是非常重要的?生: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师:上图是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是非常好的,但是从第二个图片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生: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师:那你们还可以想到什么相似的例子呢?生: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师:看下图,这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个说明了什么?生: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师: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部分地区)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风暴刮走,风所经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大量死亡,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北美大陆一片凄凉这就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北美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强沙尘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生: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师总结: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3.改造自然:(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2)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师:上面两张图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图片,先看农业社会时期,什么资源是对它最重要的呢?生:土地资源师:那么在工业社会时期呢?生:矿产资源师: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师:沙特阿拉伯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所以自然条件是相对恶劣的,但是为什么这个地区会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富裕国家之一是因为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与开发,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自然资源?生:石油师:所以说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有什么关系?生: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师: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这充分说明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这说明了什么?生: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师:我们在前面说的大部分都是由于自然资源丰富而一举成为经济大国,但是自然资源缺乏一定就不能成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吗?生:不是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例如,瑞士利用其技术、金融等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教师总结:1.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2.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3.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4.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这两个部分,掌握了无论拥有的自然资源多还是少,只要发现本国优势,都有机会成为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板书设计]: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态脆弱区;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
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新课教学]:一、生态脆弱区教师:我们上述所说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是我国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那么生态脆弱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学生: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教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请看下面的对比图来给出答案学生: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教师:生态脆弱区中写着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所以它的稳定性怎样呢? 学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教师: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说到土地退化,你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教师:我们看ppt上的图片了解一下土地退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之后容易出现石漠化土地如果出现石漠化,耕地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耕地会减少教师:现在农民还是以种地为生的,石漠化会让农民伯伯无地可种,那么就会加剧贫困,既然贫困是耕地减少引起的,所以就会去开垦新的土地,那么土地一开垦多了,水土保持度降低,又会产生水土流失所以产生了一个死循环让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教师总结: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特性:稳定性较差4.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5.中国生态脆弱区:(1)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原因:师:21 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结合生态脆弱区和牧区的对比图,我们当时得出生态脆弱区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所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师:提到北方农牧交错带,从名字来看,你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和什么的交错地带呢?生: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师:看上面我所给出的对比图,北方农牧交错带还是什么和什么的过渡地带?生: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师:所以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会出现什么变化?生: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板书】1.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师:在这个地带,土地退化是该地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自然因素来看,为什么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想想我们刚才所提的它处于什么地方?生: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师: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加上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所以说对于降水的变化会非常敏感,这是根本的自然原因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第二个,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变率大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完了,现在我们来重点说一下临界性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
所以说具有临界性还有一点自然原因是什么?学生:多大风师:是的,回答的非常好,这个大风指的是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的风,大风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所以土层疏松易发生土地退化拓展: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飘;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板书】2.原因:(1)自然原因:①根本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②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③多大风师: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这是它的根本自然原因,那过渡带的环境一向是比较脆弱的,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严重的土地退化,现在出现了呢?生:在人口增长的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