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复习过程.doc
42页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精品文档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xx市实验学校精品文档教师备课本姓名:王利敏学科:美术年级:六年级下册日期:2013年2月18日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1明与暗12寻找美的踪迹13寻找美的踪迹14泥浮雕15泥浮雕16画扇面17画扇面18我设计的服装19我设计的服装110图文并茂111奇思妙想112世界奥林匹克日113世界奥林匹克日114二十年后的学校115我们即将毕业116我们即将毕业117电脑美术118我国古代建筑艺术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明与暗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 法能力目标: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 体的立体感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方法绘画法教学模式引导发展拓展法模式教学准备投影仪、射灯、静物台、示范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一) 导入(二) 新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三) 观察体会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 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光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 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课件演示)(四) 主动参与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1、 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 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 线、投影;三、 欣赏讲评全体学生欣赏讨论作品,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 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 中板书设计: 明与暗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球体的明暗变化: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并能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肌理的美,合理构图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学方法讲解指导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一)导入:1、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 揭示课题我们 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2)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3) 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4) 欣赏肌理图片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四、 作业评价: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五、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寻找美的踪迹1、 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2、 欣赏树林、沙漠的美3、 用语言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4、 欣赏肌理的美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教学反思: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泥浮雕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能力目标: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情感目标: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 趣教学重点设计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难点设计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方法制作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一) 导入:1、 欣赏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2、 揭示“浮雕”的概念(二) 新授:学习泥版浮雕的制作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 在底板上画上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6)塑造形象局部: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 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板书设计: 泥浮雕制作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 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5) 堆出大的形体:教学反思: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 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 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 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 和创造力学生在课上积极动手,动脑,能小组合作的完成作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画扇面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 受不同的扇面形式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 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增强学生 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冋形式教学难点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教学方法讲解、欣赏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笔墨纸砚、国画颜料、剪刀等工具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一) 导入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揭示课题:咱们今天就 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板书课题)(二) 新授: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
1)折叠扇面形(2)圆扇面形(3)鹅毛扇面形师总结: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2、 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3、 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 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 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三、 教师: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你想设计一 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讨论汇报)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板书设计: 画扇面(1) 折叠扇面形(2) 圆扇面形(3) 鹅毛扇面形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 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画扇面 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扇面的构图与布局教学难点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教学方法绘画练习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国画工具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教学过程:一、 讲授新课:1、 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
这节课我们来学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2、 教师指导(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2) 示范在扇面上作画:(3) 在扇面上题字方式: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 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 曲行4)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3、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二、 教师1、 欣赏了这么多扇面画,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扇面好吗?2、 现在大家都画好了扇面,但是我们的扇子还不能使用,想一个办法让作品 具有实用性各小组讨论,怎样让不同形状的扇子“动”起来教师总结:扇形的画面可以采用反复折纸的方式来做成扇子三、 作业评价四、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 画扇面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 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浓厚,学习认真,积极动手,最后更是以扇子作为礼 物互相赠送,表达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我设计的服装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 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赏析服装的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教学方法讲解指导法 操作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服装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各种布头、毛线、剪刀,胶水、胶带 等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授新课:(一) 导入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