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过借园闻笛》阅读答案.doc
2页《夜过借园闻笛》阅读答案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笛声”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1.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1分)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诗的首联引出"水上音",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展描写颔联借“笛声”抒发"秋士"哀愁之心,颈联写诗人与“笛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尾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通过“笛声”两人心灵到达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1分) 2.(5分)这两联主要运用了陪衬衬托的表现手法2分)颔联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颈联写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突出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的高超2分)诗人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衬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1分)(要求能结合颔联颈联分析鉴赏否那么酌情扣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江右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