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3706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    严仲连(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Reference: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操作性强、能平衡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路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路径有资本路径、制度路径、专业发展路径;现实中主要采用城乡交流、资源整合、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等路径达到优化、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需要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应用多种路径Keys: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发展路径G619.2: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4.03.004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受到极大关注但农村学前教育也存在诸多的现实困难,如人口、经费、师资、家长的需要以及各地财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现实生活与理论框架中存在着不同的路径选择,各种路径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理想的路径应该是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多种路径的整合一、农村学前教育路径的影响因素与合理路径的特征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应该能尊重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关注农村学前人口、经济、学前教育需要,能考虑到当地政府职能发挥水平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程度,具有操作性强、能妥善处理公平与科学要求的平衡关系、目标定位准确等特征。

      一)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选择的因素影响路径选择的实际因素主要有:民主程度,政策的理解水平,政府职能的发挥程度,政府的管理水平;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当地的经济收入或者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程度;政府的学前教育理念以及对人口、经济、需要等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因素的了解程度1. 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政府的选择机会就可能越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财政基础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因素,财政收入多的地方政府比财政收入少的政府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进行资本路径选择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性,更容易选择到适合的路径2. 政府职能的发挥程度,即政府职能的执行水平是否具有灵活性,会影响到路径的选择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某项政策时,需要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以及适当的变通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种冲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职能齐全的地方政府信息渠道畅通,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到位,其组织工作完善,选择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手段方法更全面这也表现在政策执行水平上,即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政策有更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政策执行灵活的地方政府,对国家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理解到位,执行政策时能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路径的选择更灵活。

      3. 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或发展水平也影响着路径的选择在发展程度高、政策完备的地方,家长应该普遍认同现代学前教育的理念,政府实施有关的学前教育政策时面临的阻力小如果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程度低,困难会更多4. 学科专家的参与程度对路径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多学科专家的参与能比较全面地诊断地方学前的实际,只有少数或部分学科专家参与的话,对地方学前教育的问题的诊断可能不全面,甚至是片面,这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路径的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一般需要征求多学科专家的参与,涉及的学科专家越齐全,对问题的分析越到位,路径的选择就有可能越科学5. 对人口、经济、需要等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因素的了解程度,客观上也影响着学前教育路径的选择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得越透彻、越到位,选择的路径就越有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也越容易被家长认同二)合理路径的特征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符合当地的实际,又能得到贯彻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路径,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合理的路径选择,应该是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的统一。

      1. 可实现性合理发展路径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可实现性,可操作性,不是纯理论的方向,也不是理想状态,更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需要,当前的人口与经济水平)与现行的各种政策,整合了当地的各种人力资源,让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得到落实选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可实现性,体现在符合当地的相关政策,在当地的政策许可范围内;还要符合当地学前教育或者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这可以理解为符合教育发展的科学性要求在部分地方,由于政府管理机构职能的懈怠,或者相关机构没有一定的权力,或者政策不完善,或不具有主动灵活实施政策的能力,一些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或先进经验在当地往往变得行不通,即变得不可实现2.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公平问题反映的是学前教育领域的民主性要求,效率问题体现的是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即在解决幼儿的“入园难”问题上,同时关注办园质量与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在满足公平发展的基础上,兼顾效率问题不能因为未来人口的减少趋势,而不敢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导致农村儿童失去学前教育的机会,这是效率对公平的影响;也不能单纯考虑当下儿童的入园机会而不考虑未来人口的减少趋势,致使刚建几年的幼儿园闲置,这是公平对效率的影响。

      这就需要结合当地人口数量,作出相对科学的规划:人口密度过小的地方,可以选择复式班的形式;人口密度过稀的地方,甚至可以考虑建游戏点的形式,提供学前教育机会,满足儿童的学前发展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性的体现3. 目标定位准确这是合理路径的科学性表现适当地超过目前的水平,特别是目前的质量水平,但又不至于因质量过高产生过多的财政压力,即质量提高产生的费用增长处于家长、地方政府财力能承担的范围内质量定位能从儿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兼顾家长需要与社会需要,使农村学前教育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准尊重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需要,满足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学前教育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主的体现目标定位准确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好目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考虑到目前儿童的发展,也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发展引发的学前教育发展在目前的质量水准与未来质量要求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不会因为只为准备未来发展而不顾目前儿童的发展这实际上关注的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理论路径目前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素主要是师资和园舍问题,也可以理解为经费问题,而造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上的不作为。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1]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理论上至少有三个突破口:需要地方政府从政策(包括资本、制度二个方面)、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一)资本路径这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路径,通常表现为发展民办园这一具体路径,主要针对当地政府经费不充分,而民间资本积极、活跃的情况通过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学前教育,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压力这种路径,走的是民间发展之路,引发社会资本对学前教育的兴趣由于民间资本的参与,这种路径容易导致政府宏观管理失控要么由于定位水平过高,幼儿园投入成本过高,家庭分担成本过重,要么由于定价水平过低,幼儿园办园条件达不到要求,影响到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民间资本参与学前教育,旨在获取相关收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失控,容易导致这类幼儿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忽视儿童的身心发展部分民办幼儿园克扣幼儿伙食,或者为降低伙食成本,降低幼儿在园的伙食质量二)制度路径一定的制度为教育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压力[2]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相对低下,与农村学前教育制度不完善有关关注幼儿园准入制度建设,以此规范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保证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目前国家倡导的“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强调的是幼儿教师的素质,各地方政府提出的“幼儿园办园许可”则强调的是幼儿园办园的基本设施水平,以此保证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而“3-6岁儿童发展指南”则关注儿童的发展水平,正在研讨的园长标准则关注园长的能力与素质这些制度或标准的建立,试图通过制度的完善,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但这种制度路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缺少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这些制度的权威性;二是城市与农村的同一标准会造成适宜性问题,即对农村来说,要求过高,而对城市来说,则是要求过低的问题制度路径的顺利实施,需要两个保障因素,一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有效的法律支持没有财政支持,不能引起办园者的主动合作;没有法律支持,任何制度都不可真正实现财政是基础,法律是保障[3](三)专业发展路径专业发展路径有两种方式,一种强调教师的作用,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发展路径,即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低下,主要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素质低下只有围绕提高教师素质这个因素,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从理论上讲,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低下确实是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素质低造成的一所学前教育质量高的幼儿园,肯定拥有一支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创办优质的幼儿园,必须从打造优质的师资力量入手通过教师来提高课程或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这是教育领域的客观事实。

      事实上,优质的幼儿教师资源,并不是一朝一夕通过接受短期培训就能达到的,需要现场的实践培训与锻炼,以及同伴的合作等因素而且现实中的教师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家庭与社会)太多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表面上与教师的素质有关其实,在农村幼儿教师收入还普遍偏低的背景下,政府或社会花大力气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未必能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第二种专业路径是课程(或活动)路径这一路径的选择或确定,是基于这一假设: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主要通过课程(或活动)来表现抓好了课程(或活动)质量,就能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理想的幼儿园课程(或活动)是通过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来呈现的教师专业成长也都是借助园本课程开发或特色课程的实施这一平台来完成的这一路径的选择是以一定素质的幼儿教师为基础,以规范的幼儿园管理为前提进行的离开了幼儿园的正常课程管理,以及幼儿教师的能力作为保障,借助课程或活动这一路径就无法展开三、当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合理性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围绕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长期探索,这些探索之路基本围绕着政策路径与专业路径展开,更多时候是从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角度来进行实践。

      有时也可以从正规机构路径与非正规机构路径来看一)城乡教师交流的路径利用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特别是师资与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转变如城乡幼儿园间的师资双向流动,让农村幼儿教师在城市幼儿园得到锻炼和提高,城市幼儿教师则可以在农村幼儿园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农村幼儿教师集体的素质提高,从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转变因此,这一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路径这种路径的选择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城市幼儿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和农村存在资源共享可能,即城市幼儿园有权接纳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也愿意到城市接受相关的业务培训[4]城乡幼儿教师的交流存在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是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与观摩稍高一点的层次,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城市幼儿园,被当作城市幼儿园教师中的一员,参与城市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合作最高层次是城乡幼儿教育机构间的双向交流现实中的城乡幼儿教师间的交流是以共同的管理机构的认同与支持为前提的,通常获得来自政府机构的倡导如果属于不同的县市,通常需要获得双方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认同如果属于同一县市,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参与和管理,方能使这种交流成为一种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成长的机制。

      这种路径的不足之处在于城市幼儿园教师一般不太愿意到农村,而且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