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1).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203332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望岳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一、整体把握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 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 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 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 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 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 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评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 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 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 785~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 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 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 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 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 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 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 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 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 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 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评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 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 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 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 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 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 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 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 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 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 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 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 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 “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 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 新之感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 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 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 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 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 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王昌龄五十八岁春,以“不护细行” ( 指不注意小节)之罪,被谪龙标(今黔城)尉 时李白还金陵,与王昌龄相遇,遂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送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 一个人 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 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 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鉴赏】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 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本诗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 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 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 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 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 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 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 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 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 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 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 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使②至塞上①王维单车③欲问边④,属国⑤过居延⑥征蓬⑦出汉塞,归雁⑧入胡天大漠⑨孤烟直,长河⑩落日圆萧关逢侯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⑩长河:黄河 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人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作品鉴赏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