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州新田园诗派“崛起势所必然——从我国“学派”的兴衰谈开去.pdf
2页黄州新田园诗 ——从我国“学派"的兴衰谈开去 口饶学刚 “学派”,包含观点学说学派和文学艺 术流派它指古今中外文化学说思想活动 过程中所形成的派别《辞海》界定为:学 派,“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 成的派别这显然是片面的事实上,除 了“师承性学派”(包括历史文明、学问风 格性学派),如,先秦诸子百家学派,晚明 显学泰州学派,20世纪30年代,京剧名旦 梅荀尚程四大派外,以某一地域,或某一 国家,或某一社会,或某一民族,或某一文 明,或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而形成具有学 术传统特色的学术群体,也称“学派”我 国亦如此或名“地域性学派”(包括国家、 民族、院校性学派),如,南宋绍兴年间,创 办于湘潭隐山的“湖湘学派”,以少数民族 为研究对象的“壮学”“八桂学派”;或名 “问题性学派”(包括社会、专业性学派), 如,清末马启西创建、以汉学为研究对象 的“汉学派”,明代以“知行合一”、“致良 知”为研究内容的“阳明学派”,五四之后, 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红学派”,2l世纪 初,以田园诗为研究中心的“黄州新田园 诗派”不论“师承性学派”,“地域性学 派”,还是“问题性学派”,三者不是绝对单 一的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或交叉的。
凡是有学术争鸣的时代,必然有学派 存在凡是有学堂、讲堂和书院存在的地 方,必然有“讲学”与“听讲”、“讲学者”与 “听讲者”存在,必然有“讲学者”与“听讲 者”之间的学说师承关系存在,必然会形 成“师承性学派”、“地域性学派”和“问题 性学派”我国学派历史悠久,最早起于春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 学派林立的鼎盛期如,以春秋管仲、子 产、韩非和战国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 为代表的法家学派,战国杨朱创立的杨朱 学派,黄帝、老聃创立的黄老学派第二个 学派林立期为两宋时期如,以北宋程颢、 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学派(理学 学派),以北宋苏东坡和南宋辛弃疾为代 表的苏辛词派,南宋胡安国、胡寅、胡宏创 立的湖湘学派第三个学派林立期为明清 时期如,明代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学派(姚 江学派),以跨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的顾炎 武、钱大昕为代表的乾嘉学派及其重要分 支扬州学派第四个学派林立期为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后期如,以孙犁、刘绍棠、从 维熙、韩映山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以赵树 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为代表 的山药蛋派每一学派的兴起,都伴随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和繁荣 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 果和人文遗产,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昌盛矗 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然而建国后,标志着国家文化、教育、 科技发展水平的学派逐渐衰落了原因何 在?一是,学派是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产 物而建国以后,基本上不具备这样的环 境和条件一直在搞阶级斗争,搞政治运 动如,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 1952 年批判胡风文艺思想,1954年批判胡适思 想和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1957年批 判马寅初《新人口论》,1962年批判昆曲 《李慧娘》和廖沫沙《有鬼无害论》,1966年 批判吴晗《海瑞罢官》、批判邓拓《燕山夜 话》和批判邓拓、廖沫沙、吴晗《三家村札 记》等更为可怕的是1957年“反右运动” 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连命都 保不住,还谈何学派前程?二是,学派是独 立见解、众星拱月的产物而建国以后,相 当缺乏这样的品格和气氛如,学术研究 跟风跟科研经费;评职称仅凭核心期刊文 章,不问创新水平;导师当老板,研究生打 工;研究作风浮躁,文章抄袭、剽窃成风; 文人相轻,贬低、妒忌、挤压原创性,有学 术实力者难以得到众星拱月的青睐;“学 而优则仕”,没有多少人搞学术研究极为 可笑的,本世纪初竟然还有学阀歇斯底里 地攻击“东坡诗中词”论的推出者饶晓明 如此学术不端,连造庸才都难成气候,还 谈何学派前程? 就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价值 观念扭曲的潮流冲击下,“黄州新田园诗 派”,竟然在“楚头吴尾”、“穷乡僻壤”、“三 等州”的古城黄州崛起,难能可贵。
我在 《(东坡赤壁诗词)2010年印象》等文章中 明确表示:围绕《东坡赤壁诗词》,一群诗 人活跃在新田园诗的创作和研究的舞台 上,极具特色倍受中外诗坛的关注,在中 华诗词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影响较 大,引起专家和记者的寻访和探索,形成 了一个诗学流派——“黄州新田园诗 派” “黄州新田园诗派”的崛起不是偶然 的,而是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生 长基础;有着诗作、诗评、诗编的三驾马车 同治一门学问的强大力量 一是有着优越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鼓励文化改革, 鼓励自由创作,鼓励百家争鸣,涌现了实 事求是、思想解放的热潮,使得国家的文 化学术逐步繁荣起来,《东坡赤壁诗词》迎 来春天,“黄州新田园诗派”也就应运而 生 二是有着理想的发表园地和展示平 台中央年年一号三农文件发布,《东坡赤 壁诗词》,有意地组织田园采风,提升“新 田园诗词”栏目,增设“诗人看台”;晒出一 批批新田园诗词新作,推出一批批新田园 诗人;连年召开全国农村题材诗词创作座 谈会,开展新田园诗词大赛,出精品,出人 才他们成长的摇篮主要是《东坡赤壁诗 词》、《中华诗词》和《湖北诗词》;还有希望 的田野 三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诗缘和现实师 缘。
我读过黄冈许多新田园诗人的作品, 听过他们讲攻诗的路程和经验,极为可 贵他们通晓《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所 创作的新田园诗词与古典田园诗词一脉 相承他们拜刘征、刘章、丁芒、林从龙、周 笃文、王英等老诗人为师,大大地提高了 这些新田园诗人的艺术修养因师承传授 导致门人弟子同治一门学问而形成学派 是很自然的 四是有着近似的情操纽带和学说情 结他们诗词修身,是业余的新田园诗人 以勤奋笔耕,切磋琢磨,不拿报酬和稿费 为人生乐趣;以中华诗词“严格的格律韵 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 以及丰富的意象”(叶嘉莹语)为情操陶 冶;以农村为背景,以三农为对象,创作具 有朴素、明亮、清新、豪放、幽默、浪漫等风 格近似的作品为艺术追求被誉为五朵金 花(准确地应称为“五朵诗花”)的程菊仙、 夏爱菊、洪雪莲、田幸云、王琼,情投意合 地创办“东坡赤壁诗社女子分社”、《东坡 赤壁女子诗词研究》,实为“黄州新田园诗 派”的一个分支流派,值得推广 简言之,“黄州新田园诗派”是天时地 利人和所造就的,势所必然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 做韩愈式的学派人物:“韩潮学派百三汇, 公起文章八代衰为强健“黄州新田园诗 派”,振兴新田园诗,繁荣新田园诗而贡献 青春和才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