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全套.doc
345页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上册目录前 言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 商品 P6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P6商品的基本属性 P7 发商品的价值量 P9第二节 货币 P1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P16货币的职能 P16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P20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P36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P3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40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47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P47国家的宏观调控 P5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57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P68企业及其作用 P68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P71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P7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P76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P83§3.1-1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P83§3.2-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P87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 三大产业 P9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P98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P106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P110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P115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P115劳动台同制度 P11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P123P1前言一提到经济,有人觉得深奥莫测。
其实不然经济,决不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来看,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菜,样样不能缺少,水、电、煤气都得交费青少年学生当前的生活依靠父母,将来自己参加工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贡献也会有不同的收入每个家庭收入的开支,不可能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钱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有余钱的时候怎么办?是把钱存到银行,还是购买债券、股票?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更复杂了春夏秋冬,农民生产出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棉花;机器运转,工人生产出食品、布匹、机床、煤炭、汽车和楼房在工厂,有的厂家赚钱,有的却亏损在农村,有的时候卖猪难,有的时候卖猪易人们买东西,有的拿现金,有的拿支票,还有的人用信用卡;有的东西要预付款,有的东西可以赊销有些地方的农民脱贫的时间还不长,有些地方的农民却早已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 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经济现象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许多经济现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之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离不开经济人人都要懂得有关经济的基本知识,因此,在高中阶段,学习经济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试一试你还能再列举一些经济现象吗?P2我们所学的经济常识是这样一门课程,它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知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知识;关于企业和经营者的知识;关于三大产业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知识;关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的知识;关于我国银行和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关于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知识;关于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知识我们学习经济常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中国的现状和前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有基本的了解学习经济常识,能够使我们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懂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光明前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而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第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的中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时,将面临更加发达的社P3将面临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例如,作为劳动者,就要知道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各行各业对劳动者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消费者,就要了解自己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并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公民,要知道我国财政和税收的作用,树立应有的“纳税人”意识;即使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知识学习经济常识,可以使我们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说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第三,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同时,市场有自身的弱点,也会对人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以便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经济生活,维护经济秩序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懂得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加深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想一想如果你买到的商品是伪劣产品该怎么办?P4理解测试1.你自己最关心的经济问题是什么?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经济问题又是什么?2.结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说明学习经济常识有什么用P5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是市场上最常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经济常识,也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那么,商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商品为什么要花钱买?买一个馒头只要几角钱,买辆自行车要几百元,为什么有的便宜有的贵?钱是货币的通俗称谓,什么是货币?货币什么能购买各种不同的商品?在购买商品时,人们经常会碰到,去年某种水果价高、难买,今年这种水果却变得便宜甚至卖不出去;各种蔬菜的价格,时涨时落,不仅年年不同、月月不同,甚至天天不同。
这些经济现象的出现,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本课,我们将了解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知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P6第一节 §1.1--1 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在城镇生活中,居民吃、穿、用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都得花钱去买;在课堂上, 书、笔、 纸、墨,无一不是买来的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拖拉机,也是有卖有买,需要交换通过买卖进行交换的物品,都是商品看看自己,环顾四周,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人 们生活、学 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商品,数也数不清那么,商品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呢?凡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如空气、阳光等) ,就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如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别人手中的在解放前,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农民向地主交的租粮,虽然是为别人即供地主消费的,但无需通过交换,仍然不是商品可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全部用于自己消费,没有剩余,不可能同别人交换产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偶然地出现了劳动产品的交换这样,就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名言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马克思P7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大分工,剩余产品增加了,产生了私有制,于是就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必然和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不能交换,商品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原始社会末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有个叫“ 商”的部落,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因从事商品交 换而颇有名气,所以别的部落把从事商品交 换活动的人叫“ 商人”,把交换的产品叫“商品”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灭商,把殷商遗民迁到洛邑附近新筑的成周由于土地不足或失去土地,殷商遗民出于谋生需要,而大量从事商品交换这一行业因此,人们把商族人和从事商品交换的人混同起来,统称之为商人从此“商人”称谓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想一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这种说法对吗?§1.1--2 商品的基本属性大家都知道水对维持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在世界的 许多地方,人 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生产自来水。
由于加工比较容易,自来水的价钱比较便宜而在某种情况下,淡水资源十分贫乏,采用科学方法 对海水进行加工,使海水变为淡水,这种淡水的价钱就十分昂贵 同样是饮用水,都是用来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价钱却有“便宜”和“ 昂贪”之分,要弄清其原因,就要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通过交换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因此,一种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有用,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于各种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它们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例如,棉衣可名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马克思P8棉衣可以御寒,食品可以充饥,书籍可供阅读,艺术品可供欣赏,收割机可以收割庄稼,各种原料可用于生产,等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随着生 产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人 们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例如,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来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 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以外,还必须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不同的商品相交换,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比例。
例如,一把斧子换 15 千克大米用等式表示:1 把斧子==15 千克大米在这里,一把斧子和 15 千克大米是相等的那么,一把斧子与 15 千克大米这个等式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吗?当然不是,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差异斧子是砍柴用的,大米是吃的,它们的用途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量的比较一把斧子能够同 15 千克大米相等,说明在两者之中存在着“共同的东西” ,而且这个“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否则这个等式就不能成立一把斧子和 15 千克大米的“共同的东西”就是两者都是劳动产品尽管生产斧子和大米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产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一把斧子能够与 15 千克大米相交换,是由于它们耗费了等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想一想商品有使用价值 其他自然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P9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