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6114195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理解、积累重要词语  ——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这首词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黄河东征时所写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的请求,亲笔书写相赠并得以公开发表  全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典型地代表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可谓中国词中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片用一个“引”字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  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交相辉映,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第1课时  【重点解析】  例1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描写的是否诗人所见景致?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分析 诗人创作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取决于其创作的目的,本词作者写景,既是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又为后文引出历代英雄人物争着为大好的河山奔走操劳,并进而评论他们张本  解答 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雪中的景色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晴朗中显得娇艳,借助想象,形象更加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两种色彩,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用“分外妖娆”结束上片,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结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2 分析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分析 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写景、抒情之中也兼议论.而且水乳交融,不能截然分开  解答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总结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注意“服从文体、服从主旨、增强效果”的原则  【课堂达标】  1.《沁园春·雪》选自《》作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本文的体裁是,“沁园春”是,“雪”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折腰( ) 分外( )  妖娆( ) 略输( ) 成吉思汗( ) 今朝( )  3.根据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ɡ( ) 素ɡuǒ( ) 顿失tāotāo( ) 原chí( )蜡象  江山多jiāo( ) 稍xùn( ) 风sāo( ) 一代天jiāo( )  4.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惟余莽莽( )  (2)顿失滔滔( )  (3)须晴日( )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稍逊风骚( )  (6)俱往矣( )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7.写出两句古诗词中有关“雪”的句子  (1)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8.前三句在上片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10.“望长城内外”一句中的“望”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1.诗人写“山”与“原”时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  12.选文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  13.选文重在写景,而写景又有实有虚,试作分析第2课时  【重点解析】  例1 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分析 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  解答 下片中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涵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总结 采用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本词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表现力,  例2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  分析 诗词是具有浓烈情感的文学样式,但旧体诗词往往受到篇幅、字数等的限制,用词造句极讲究凝练解答此题要领悟诗中的情、诗所描绘的意境,必须进行推敲、品味  解答 《沁园春·雪》全词仅114个字,却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其用词的含蓄、凝练可见一斑如,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又如,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雪覆盖之广;“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总结 这首词用词准确、精练,而且形象鲜明,给人很深的印象  【课堂达标】  1.填空  (1)词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词中描写作者想象的景物的句子是,  (3)上片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4)词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是,  (5)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2.《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 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 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 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3.判断正误  (1)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  (2)“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  (3)“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 )  (4)描写群山、高原的两句话中作者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方法( )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风流人物”( )  (6)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  4.仿照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  仿句:  5.作者描绘雪景,未出现一个“白”字,却有多处突出了“白”,如“原驰蜡象”中的”蜡”就有“白色”之意,请再举出两个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句中指  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8.下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具体指哪些历史人物?  9.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哪些内容?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10.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11.如果将“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改为“却”字,行不行?为什么?  12.应当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风流人物”?  课外延伸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更著风和雨”的“著”怎么读?结合语境分析其原因  14.毛泽东同志喜爱梅花,在这首词里,他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15.作者在下片中着意描写了梅花安详欣  慰的神态一个字,不仅写出梅花一的风貌,更写出梅花的的风采  16.比较两首《卜算子·咏梅》,分析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第l课时  1.《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 革命战略理论词 词牌名 题目  2.略 3.略  4.只剩 立刻 等到 鞠躬、倾倒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  想、文化在内都  5.(1)对偶、夸张(2)比喻、拟人(3)比喻、拟人  6.D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