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潼关吏原文及翻译赏析潼关吏原文及翻译.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66363404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潼关吏原文及翻译赏析潼关吏原文及翻译 《潼关吏》这首诗以表达了诗人梦想潼关将士以史为鉴的忧国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接待大家阅读学习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潼关吏翻译: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忍,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卫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处境: “那些防卫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惦记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交代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潼关吏字词解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乏不堪之貌何:多么 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⑷备胡:指警惕安史叛军 ⑸要:同“邀”,邀请 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卫工事 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⑼艰苦: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⑽桃林二句: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城,结果全军覆没,大量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 ⑾哥舒:即哥舒翰 潼关吏主旨: 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开初桃林一战溃败的可惜,梦想守关将士们确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好。

      潼关吏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溃关遂失守 杜甫在公元758年六月至公元759年秋,任华州(今华县)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公元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其次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潼关吏赏析: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有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切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理应是潼关吏的回复了可是他貌似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从布局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表达,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弥漫了信仰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缺乏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惦记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骄傲,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仰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观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朴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苦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由于诗人并没有忘却“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大量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

      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更加留神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制止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朴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置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终止,诗人连忙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冷静的印象其中“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特别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气力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