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私保护制度.docx
9页隐私保护制度 篇一:放射科 放射科保护患者隐私的管理制度 1、任何患者有权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工作人员有义务尊重和支持 2、患者在检查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场病人在进行X线检查需要暴露胸腹部时,工作人员均应尽到告知义务,向病人进行说明,以征求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得到病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 3、病人在投照胸腹部时,不分男女均可穿一件无扣、无金属饰物的全棉内裤,如衣物不符合以上要求,而必须暴露投照区时,需给患者提供干净检查服装 4、各检查室内做到“一室一患”,对于必须接受需要暴露人体部位检查的异性病人,应有同事或家属在场 5、如果病人投照区有疤痕或纹身等异常形态,决不允许嘲笑和议论,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取笑病人的生理缺陷 6、未经病人同意,医务人员不得将病人的个人信息、病情、宗教信仰、身体缺陷、个人隐情等透露与病人诊疗活动无关的人员 7、患者检查时的各种检查申请单及登记资料、登记本要妥善保管,严禁无关人员随意翻阅、拍照 8、严格保管患者检查图像与报告,无关人员不得翻阅,报告只能由患者或其授权人员领取,或由其接诊主管医护人员领取患者检查资料、报告未经授权严禁拍照、拷贝 9、未经注册的医师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开展医疗活动以及观摩学习,涉及病人隐私的,应征得病人同意。
篇二: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切实尊重和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践行我院“一切为了患者”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请各类各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隐私权是公民具有与公共利益的一切个人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 病人隐私是患者不愿意告知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它主要包括:患者个人身体的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生理心理缺陷和特殊疾病,如奇特体征、性器官异常,患有性病、妇科病等“难言之隐”患者的身世和历史秘密,包括患者的;出生、血缘关系,如系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生育婚恋史及其他特殊经历:患者的性生活秘密,包括夫妻性生活、未婚先孕、堕胎、性功能缺陷等;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秘密,包括夫妻生活关系,家庭伦理关系、亲属情感状态和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二、医疗行为当中有意识无意识地侵犯病人隐私的十种形式: 1、医生询问病情隐私被候诊患者或他人“旁听” 2、化验单随时公开引出各种有关隐私被泄露 3、医学观摩未经病人同意隐私变成活教材。
4、床头卡曝光病情泄露患者疾病隐私 5、以书面形式(撰写医学论著、科研论文等)公开病人隐私 6、少数医务人员非法触摸、窥视病人隐私部位 7、少数医、技、管人员以口头形式宣扬病人隐私 8、病案管理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病案损坏、丢失、被盗而发生病人隐私泄露 9、电子病案技术的应用,由于网络系统不完善、操作人员不注 意保密,密码被他人窃取进入医生、护士工作站,病人隐私被泄露 10、少数院外办案人员调阅、复印病历,窥探到与本案无关的病人隐私内容,予以宣扬 三、强化法律意识,树立维护病人隐私的观念,加强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的学习及宣扬,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法律素质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四、强化法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区分正常介入隐私和利用职务之便侵犯患者隐私的界限,医务人员应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不仅执行职务的程度和方式必须合法,而且介入患者隐私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合法即介入患者隐私的行为完全是基于诊疗患者疾病的目的,如检查女性患者必须有女护士在场:一般性体检没有必要裸露身体,特殊检查的确需要病人裸露检查时,必须向病人说明原因,并要求其他医护人员在场;在诊疗中与治病无关的事不做,与诊疗无关的话不问。
五、强化保密意识,提高职业自律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为患者保守保密,不准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执业医师法》明文规定医师在职业活动中 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隐私”的义务,病案管理人员对病人的隐私了解较多,工作中对病人的隐私要有个保密,守口如瓶,不的外泄,不得宣扬、任意传播;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 六、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病人自我保护能力为了便于医生准确诊断,应积极主动配合,讲清有关个人秘密同时,患者应懂得自己享有的一些权利,如要求医务人员为其保密,有权拒绝回答与诊治疾病无关的询问;当需要患者在就诊时协助医院完成教学或可研任务,并且在此过程有可能涉及患者隐私时,必须明确告知患者,并且要经过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患者必须有知情同意权,医院应该履行义务告知权对医务人员干涉、侵害自己隐私权的行为患者有权利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要求处理;对严重侵犯自己隐私,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七、加强就医环境的改造、设施更新,使病人隐私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立单独诊室、急救室、注射室、换药室,男女病人分开。
男医生检查女病人隐私部位要有屏障遮掩且要有女护士在场检验人员要妥善保管好病人化验单,核对好被检验者后方发给其检验结果单为了不暴露病人病情隐私,床头卡片内容只填写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等加强病案管理与监督,提高病案使用者保护病人隐私权的意识认真落实病案借阅制度、病案的外调、复印制度、病案保密制度,不得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公开病案中的隐私 保护患者隐私权具体措施 1、设立专人窗口和人员发放报告,患者须凭自己的病历和有关单据才能取到报告,如患者病情不允许可先签署授权委托书后由授权委托人代领影像科、检验科不能把患者做的检测报告单随意挂在科室门前的指定场所,让患者和家属自己去查找和领取 2、为患者做诊疗查体、行导尿术,灌肠,会阴冲洗等处置,以及超声、心电等辅助检查时可以通过诸如进行屏风遮挡,床单位间进行活动帘隔离、严格就诊区与候诊区划分、医护人员与病人交谈时的语言轻柔等措施来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3、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患者享有不公开自己的病情、家庭史、接触史、身体隐私部位、异常生理物征等个人生活秘密和自由的权利,医务人员不得非法泄露,如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为诊疗或学术报道需要,需先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方可拍摄、报道 4、医务人员未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病人史公开 5、当患者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比如,被查出传染病的病人,医生有义务和权利按照规定上报,并告知与病人亲密接触的人 6、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不得违反国家法律 篇三: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一、为落实患者隐私保护,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全院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的规定,并告知病人他们的相关信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将被作为机密得到保护,并告知病人法律、法规要求公开或/和要求保密的信息情况,如法律、法规不允许公开的信息,在未征得病人同意时,医院不得向他人公开病人的信息 三、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在不对病人造成精神心理伤害的前提下,由主管医生选择适当的时机如实告诉监护人,特殊情况下应对病人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后告知。
四、当医护人员在诊疗中发现病人患有性病、传染性疾病等隐私性疾病时,应只向监护人说明疾病性质及程度,未经监护人同意,不要向他人泄露病情在特殊情形下,如属国家规定必须向卫生防疫部门上报的传染病,医生有义务遵守国家规定,及时上报 五、对有特殊生理结构的病人或生理缺陷、残疾的病人,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得在公开场合谈论或宣扬 六、在为病人做检查、治疗时,应关门工作,实行一室一医一病人制度(如为异性患者,则需有护士在场)病史的询问、血、尿、便及其他标本的采集均应在隐蔽的场所进行 七、男医生在为年长女童检查胸、腹、外阴等隐蔽部位时,应有女护士或监护人在场 八、住院病人一览表放于隐蔽处,严防非医务人员查看,严禁向未经病人授权的人透露住院信息 九、医生应为病人保守秘密,未经病人同意,不要向他人泄露病因病情当病人不愿与他人共同进行就诊、检查、操作/治疗及转运时,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医护人员不要将应保密的内容张贴在病房门上或护士站,不要在公众场合(食堂、电梯等)讨论与病人有关的问题 十、在做治疗或手术时,不得谈论与病人无关的事或说笑,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十一、除涉及对病人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病人的病历。
十二、电子病历书写完后应及时退出病人病历界面避免其他人看到,需病人签字确认的知情同意书等纸质部分由医院统一保管病人需要时可凭相关证明复印病历 十三、打印出的住院病历统一保管在带锁的病历车内,医护人员使用后立即放回车内,以防泄漏病人信息和丢失病历 十四、定义 隐私: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向医生公开的、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或私有领域,如可造成病人精神伤害的疾病、病理/生理上的缺陷、有损个人名誉的疾病、病人不愿他人知道的隐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