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doc
24页1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相交处有一方天工造化的山水,叫桃花潭桃花潭因诗仙李白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诸姓子孙临潭而居,为桃花潭文化添砖加瓦,尤以桃花潭水东翟氏后人为甚!今读桃花潭,一缕缕缥缈神奇的晨雾细诉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文风昌盛 渊远流长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有“三阳之地”之称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此地置陵阳县,东晋咸康四年(公元 338 年)改陵阳为广阳,隋炀帝时讳“广” ,改广阳为南阳唐武德 8 年(公元625 年)后并入泾县至今未变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dí)国,后被晋所灭,遂以国为姓称翟(dí)氏,融入晋后改称翟(zhái)氏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翟氏多居魏国,其族翟璜曾为魏相,汉成帝时璜之后裔上蔡翟方进位至丞相,封高陵候,以“清廉”名垂史册王莽篡政,翟方进之子翟义以东郡太守之职聚兵讨莽不幸翟义事败被杀,翟方进被戮尸其后人据康熙四十六年重修《翟氏宗谱》记载:“先人原居歙邑,转徙泾川,南建积善吊隐之台 ”其后人才辈出:西晋时有丞相翟文选,东晋时有吏部尚书翟酭,宋有内阁中书翟起云府教翟阳其宗祠名为“孝义堂”一直保存到解放后吊隐台下有潭名“白云潭” ,其上为谁垂钓而建台已无可考。
嘉靖三十一年修毕的泾县志记载“晋之隐者陶渊明、宗雷、陆修静辈2等十八人曾结庐于此,弃官钓鱼 ”遥想当年,群隐围坐叩天问地;今朝盛世,众访齐议探幽悟情有诗为记:“多事羊裘子,姓名留滩水汉能遂其高,客星危甚矣超然似此台,遗构谁者始但许识钓徒,终不示居里遥遥去冥鸿,想像难以指长此揖清风,高山动仰止”后有万氏、汪氏、李氏、陈氏、文氏等感“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相继庐居此地隋开皇年间(公元 581—600) ,万氏后人建会馆之鼻祖“扶风会馆”于桃花潭畔唐贞观五年族人万晏(公元 631 年)受旌 “义门” ,倡其五世同居之礼其五世孙万巨与诗仙神交已久,李白在今距桃花潭二三十里路的今泾县章渡(古名漆林渡) ,曾赋诗一首: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峣岩汪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靓清光,相欢咏佳句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唐天宝十四年,诗仙李白受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咏千古佳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所赋其他诗句仍为后人传诵。
“震山山水真奇哉,钟英毓秀多良才松岗翠色何崔巍,中洲之水清潆洄” 3震山为桃花潭一山名,一代名相文天祥秋日曾过震山送当地文孟渊、季渊兄弟进士:我为宣州守,秋暮登泾邑白发二疏翁,坐语共夙夕千里雁书杳,一宗鱼契合震山开学谱,丹灶忆仙迹友爱情思久,俄忽杯酒别黄菊落残英,露滴根头湿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多少名人慕名而来:宋代第一教育家胡瑗也曾畅游桃花潭“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水东翟氏 得姓续祖元末明初,群雄并起张定边和堂兄张定畿以及陈友谅起兵反元公元 1359 年陈友谅称帝,立国号为“汉” ,定都江西九江陈友谅拜张定边为太尉,张定畿为大将引兵攻打吴都南京朱元璋依康茂才之谋,困陈友谅于龙湾,大将张定畿掩护陈友谅突围不幸战死于江东桥陈友谅念张定畿之功,留其子祐保宫中寄养并1363 年 7月 21 日陈友谅募兵 60 万与朱元璋 20 万水军战于鄱阳湖,事败陈友谅战死。
4张祐保在其叔张定边护卫下避至今泾川桃花潭,过继给水西钓隐台老翟家为继子,更其姓为翟氏因翟家辈至“忠和爱敬” ,张祐保为此家“敬”字辈第六子,故称翟敬六,或曰“敬六公” 因为张祐保为汉将张定畿之子,汉王陈友谅养子,故有人称其为汉王陈友谅遗孤为昭示后人不乱世系,张定边特撰文以理翟敬六公之身世:余从兄名曰定畿,字琼山,乃吾叔仲公之资子也生于元至元丙子(1336 年)世居贵溪,后廷居临川,宋末庐于沔阳自留候(张良)至今未考其世矣兄与陈友谅友善,同为县吏,因群雄并起,同陈友谅起事于蕲黄因惑康茂才之祚,不幸吾没于王事,遗侄祐保汉王留为养子汉王鄱阳事败,余偕侄匿数载,避至泾川,遂依翟氏,赘于李(祐保娶李氏催真为妻) ,更名为翟敬六是以传信将来,俾表所考焉是为引录于清咸丰七年《水东翟氏宗谱》公元 1375 年(洪武八年) ,此地突发洪水将自汉以来的千年翟氏基业荡涤殆尽,至今当地仍保留着昔日民谣:“淌翟家带顷田,淌到水口园里吃早饭五百年前第一家,五百年后水淌沙翟敬六幸免于难,后娶当地旺族之女李氏催真为妻,生三字丑关公(公不幸早殁) 、李生公、再生公翟敬六壮年辞世,催真含辛茹苦,百折不挫,抚李生公、再生公成人,繁衍九孙三十六重孙 108玄孙。
家道日兴的翟氏后人尊和二公为始祖,以敬六公为一世祖为与钓隐台翟村区分,称钓隐台翟村为“老翟村” ,称翟敬六公后人的翟氏为“新翟村” 因新翟村在水东桃花潭畔,故又称“水东5翟村” 水东翟村几经发展遂成旺族,600 多年来,翟氏子孙已遍居中华大地,散迁海外多个国家2009 年水东翟氏后人智慧地将得姓始祖酺公像从芜湖湾址请回,从南阳古镇走来,走进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仪式,在时空隧道中,感受着我们先祖的荣耀与智慧 (酺公为泾川老翟氏始祖,水东翟氏之姓从他而得 )十四两甲 “忠孝”传家 翟氏后人尊和二公为始祖,以敬六公为一世祖敬六公二子李生公其后代被称为十甲,三子再生公其后代被称为四甲因抗粮杀差,翟氏为免灭门,使后世子孙逃亡在外得以相认,将十、四二甲字派作了细致调整十甲细述敬六公(敬字辈)二子李生公(德字辈)生三子德缘公、报缘公、荫缘公(缘字辈) 其后人被称为十甲德缘公生一子:换孙公(孙字辈) ,换孙公生六子(新字辈)(1、焕新公、2、焵新公、3、焕新公、4、焅新公、5、炜新公6、煉新公)德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前份祠堂人报缘公生四子:长子嵩孙公(孙字辈)嵩孙公生三子(新字辈)1 、焆新公 2、燦新公 3、煵新公报缘公次子崇孙公(孙字辈)嵩孙公生三子(新字辈)1、6爖新公 2、煇新公 3、燉新公报缘公三子邦孙公(孙字辈) (注:邦愿为山、一、田合字,惜电脑不能输入)生五子(新字辈)1、烨新公 2、爌新公 3、炤新公 4、火宾新公 5、火友新公报缘公四子峑孙公(孙字辈)生一子(新字辈)1、爝新公报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中份祠堂人。
荫缘公生五子:荫缘公长子嶨孙公(孙字辈)生四子(新字辈)1、燮新公2、爟新公 3、鹏新公 4、熯新公荫缘公次子嶨孙公(孙字辈)生六子(新字辈)1、爣新公 2、焬新公 3、熖新公 4、火向新公 5、炳新公 6、炫新公荫缘公三子嶅孙公(孙字辈)生一子(新字辈)1、煜新公荫缘公四子啓孙公(孙字辈)生三子(新字辈)1、燃新公2、顯新公 3、火索新公荫缘公岳孙公(孙字辈)生五子(新字辈)1、爖新公 2、煃新公 3、爚新公 4、火曰新公 5、 新公 荫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新份祠堂人十甲子孙经新、俊、安、廷四世后从文字辈与四甲合成统一世派四甲细述四甲世派分布较为复杂,但大致从昌、祥(茂) 、伯(和、然)世后至文字辈与十甲合成统一世派7仁缘公和义缘公后辈字派为昌、茂、伯、世;礼缘公后辈字派为昌、祥、伯、世;智缘公后辈字派宗谱未记不敢妄述;信缘公后辈字派为昌、祥、和、世常安公后辈字派为昌、祥、然、世敬六公(敬字辈)三子再生公(德字辈)生六子仁缘公、仁缘公、义缘公、礼缘公、智缘公、信缘公、常安公(缘字辈) 其后人被称为四甲再生公长子仁缘公生三子:仁缘公长子鑑孙公(孙字辈) ,生四子 1、荣昌公 2、贵昌公 3、玉昌公 4、鸞昌公(昌字辈)仁缘公次子仲孙公其子孙迁至今安徽省巢湖槐林花山和无为县石涧镇濡须村。
仁缘公三子钮孙公(孙字辈) ,生二子 1、茂昌公 2、旭昌公(昌字辈)再生公次子义缘公,生五子:义缘公长子镛孙公(孙字辈)生一子 1、瑜昌公(昌字辈)义缘公次子钟孙公(孙字辈)生六子 1、璍昌公 2、金昌公3、银昌公 4、禄昌公 5、完昌公 6、岳昌公(昌字辈)义缘公三子镈孙公(孙字辈)生六子 1、铨昌公 2、王夀昌公 3、璘昌公 4、王怱昌公 5、王葵昌公 6、瑀昌公(昌字辈)义缘公四子钿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王尧昌公 2、瓉昌8公(昌字辈)义缘公五子锡孙公(孙字辈)生五子 1、琼昌公 2、環昌公3、琢昌公 4、瑶昌公 5、瓘昌公(昌字辈)再生公三子礼缘公,生二子:礼缘公长子鐤孙公(孙字辈)生四子 1、富昌公 2、森昌公3、珊昌公 4、丙昌公(昌字辈)礼缘公次子铬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晓昌公 2、珎昌公(昌字辈)再生公四子智缘公,生一子:镨孙公镨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瑱昌公 2、琯昌公(昌字辈)再生公五子信缘公,生八子:信缘公长子钧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文昌公 2、通昌公(昌字辈)信缘公次子镜孙公(孙字辈)生七子 1、珷昌公 2、珠昌公3、珏昌公 4、壐昌公 5、璣昌公 6、珂昌公 7、琅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三子锦孙公(孙字辈)生一子 1、夀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四子铬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皆昌公 2、珉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五子鏋孙公(孙字辈)生四子 1、璧昌公 2、堅昌公3、璯昌公 4、瓛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六子铅孙公(孙字辈)生三子 1、璉昌公 2、璲昌公93、瑚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七子末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王途昌公 2、璦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八子盡孙公(孙字辈)生一子 1、王百昌公(昌字辈)再生公六子常安公(缘字辈)生七子:常安公长子铁孙公(孙字辈)生三子 1、璋昌公 2、琨昌公、3、琮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二子鎻孙公(孙字辈)生三子 1、珽昌公 2、玖昌公、3、瑄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三子镇孙公(孙字辈)生三子 1、琥昌公 2、王彪昌公、3、虢昌公(昌字辈)常安公四子錡孙公(孙字辈)生二子 1、瑕昌公 2、珀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五子钦孙公(孙字辈)生一子 1、建昌公(昌字辈)常安公六子餘孙公(孙字辈)生一子 1、科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七子镇孙公(孙字辈)生三子 1、珮昌公 2、珙昌公、3、朝昌公(昌字辈)翟氏十四两甲世派在四世有所分别后共续文、时、尚、思、永、守、一、本、其、宗、大、光十二字派。
清道光年翟发宗、翟松同科进士,大学士潘世恩奖掖后学,为水东翟氏续派二十字:笃、厚、承、庆、纯、懿、洪、昭、10贤、良、济、美、惟、慎、克、恭、允、绥、福、履水东翟氏字派十四二甲虽在新、昌四世中稍有变化,但终归一统四十字派延续至今不论翟氏子孙散迁何地,论字排辈,相敬揖让,共扬祖德,以“忠孝”传家十四两甲合计有孙字辈 36 人 新、昌字辈 108 人诗礼传家 人才辈出“桃花潭以有贤主人得李白一过而胜致,遂永垂以传述至今 ”翟坚昌与翟台水东翟氏第一个文举人和文进士翟坚昌四甲人,其祖父信缘公为再生公五子,其父鏋孙公为信缘公第五子翟坚昌为翟氏第一个举人,曾出任赞皇县丞(赞皇,县名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邻接山西省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年版《辞海》P3774 页)翟坚昌后升通州州判在其任通州州判荣归后与侄儿翟台首创翟氏宗谱,并建翟氏宗祠翟台四甲人,琨昌公三子琨昌公以子台获赠承德郎其祖父铁孙公为常安公长子信缘公为再生公五子翟台,字思平,号震川少时聪明颖异,博览群书,毅然以圣道自任嘉靖 34 年 1555 年乙卯举人,嘉靖 38 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