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共15页).doc
15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科学》七年级上 知识点整理科学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分四个单元,其重点和难点多集中在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整个复习计划需要课时量30节,分配如下,第一章5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7课时,第四章12课时下面列出了全书知识点,也标注出重点和难点内容,具体实施复习计划时,还需要配合一定的典型习题来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典型习题在其他文档予以列出第一章 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认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其用途和存放条件2、实验室安全守则,常见危险警告标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3、常见实验操作:物品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少量液体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放大镜的使用等1.3 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用心观察,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4、科学结果的记录和整理1.4 科学测量(重、难)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1、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 微米 =10的九次方 纳米2、 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 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4、 累积法2、体积的测量(重、难)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米、分米、厘米、升、毫升单位换算:1米=1000分米 1分米=1000厘米 1升=1分米 1毫升=1厘米2、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上密下疏3 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 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 ⑤替代法3 温度的测量(重、难)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2、 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4、 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5、 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1.5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第2章 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 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2.1 细胞(重、难)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液 泡:含有细胞液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重、难)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②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③镜壁:是握镜的地方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⑤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⑥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⑦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⑩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 物镜转换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和动物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重、难)2.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1、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数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2、受精卵 ——→ 分裂、分化、生长 ——→ 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3、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4、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5、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7、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2 组织1、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2、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3、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着保护作用表皮是植物的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可以看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它们能输送从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物质4、人体内有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5、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6、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7、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8、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9、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3、器官和系统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2、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3、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4、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5、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推向食道)→食道(推向胃)→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2.4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除此以外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牛蛙等)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