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科学教育计划.doc
20页发展科学教育计划一、规划实施情况我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全市教育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强市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业绩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共撤并初中、小学及教学点170余个在山区,新建、修缮校舍7万㎡,建成标准高、功能全的寄宿制学校12所在平原,先后完成了城关中学整体搬迁、新城四小、新城五小整体新建、新城一中、新城二中增容、职专综合楼、实训楼、象山中学四平教学楼、标准化塑胶运动场、象山中学补习学校、司马迁中学北教学楼、女生公寓楼建设工程,全市校舍面貌大为改善,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合格实验室建设达标工程”、“教育信息建设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出率达到了100%,“农远资源”实现了全覆盖、校校通、堂堂用我市在市率先高标准通过了省“普实”复查验收,先后被评为省“普实”工作先进单位、省“农远工程”先进集体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在农村公办初中、小学全面实施“蛋奶工程”,惠及学生近1.9万人,占全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50%。
扎实实施“双高普九”工程,实现了义务教育的高位普及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全市初中、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9.6%和100%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x年3月份,我市成功承办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并作为全省唯一的市(县)代表,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统筹规划治薄扶弱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介绍三)、高中教育整体优化继象山中学之后,xx年、xx年,西庄中学、司马迁中学相继步入了省标准化高中行列,我市高中教育实现了整体优化xx年,省、市分别在我市召开了高中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我市的经验xx年12月31日,象山中学成功创建为“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实现了由“标化高中”向“示范高中”、由“名校”向“三秦名校”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我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12%四)、职成教育全省领先全市累计完成职教招生10000余人,职教毕业生安置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累计培训8000余人扎实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培训新型农民20万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8000千余人职专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办学综合水平位居全省县域职业学校第一。
我市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先后应邀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黄山论坛”上介绍了实施“人人技能”及发展职业、成人教育的工作经验五)、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全市先后涌现出实验小学、新城一中、象山中学等40余所“学有特长、教有特点、办有特色”的学校在中、省组织的艺术、体育、科技制作等竞赛活动中,我市40余次荣获竞赛先进集体,800余名学生荣获中、省、市表彰奖励投资1200余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青少年搭建了现代化的校外活动平台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省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和市第五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举办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六)、幼儿、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幼儿园教育管理,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先后涌现出新城幼儿园、状元街第二幼儿园、蓝欣幼儿园等一大批条件优、质量好的幼儿园全市举办幼儿园78所,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一类幼儿园32所,幼儿入园率稳步提高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发展民办教育,形成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互竞争、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七)、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百名中小学校长专业知识培训等,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岗位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有6.5%、65%、94%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取得了高一层学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毕业生滚动上山服务”制度,公开招录聘用师范本科毕业生320人,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选派143名城区优秀教师赴山区支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精良的教学艺术、饱满的工作热情送到了农村,受到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市教育工作的又一新亮点xx年9月份,教育局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表彰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八)、教育科研推陈出新全市共承担国家级教研课题12个,省级研究课题26个,市级课题1个,已结题课题16个教研室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中,13名教师被评为课题实验优秀教师,6名校长被评为课题实验优秀校长,334篇论文、62篇教学设计、21节录像课、6节汇报课、29册校本教材分获课题实验一、二、三等奖,130件教研成果在课题研讨会上进行了展示交流教研室先后被评为市标准化教研室、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和全国优秀实验基地九)、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建立了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完善了学校、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了教育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我市教育工作先后荣获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及30余项市级荣誉十)、教育强市水平进一步提高xx年4月份,我市高质量高水平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教育强市复查验收省政府《教育强市复查验收报告》认为:“教育强市命名以来,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又有新的显著提升,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多项指标仍然处于全省县域教育前列同时,向全省总结推广了我市七项教育工作经验二、“十二五”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教育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一)、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任务艰巨二)、教育快速发展与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三)、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新教师补充渠道不畅,结构性缺教矛盾突出。
五)、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六)、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深层次突破,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民办教育总体办学水平还不够高,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八)、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教育环境还需优化三、“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和《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韩、人才强市”战略,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全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着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特色和突出优势的现代教育体系,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到xx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学前教育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全市建成2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镇(办)建成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
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教育2、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在100%;小学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巩固率提高到99.6%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到93%以上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目标3、高中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6.5%推动普通高中由标准化高中向特色高中、品牌高中迈进4、职业教育建成职教专业性实训基地1-2个、职教精品(特色)专业1-2个,使“双师型”职教教师比例提高到50%将职专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将职教中心建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力争我市迈入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县)行列5、民办教育使80%以上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做优、做强民办教育,鼓励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健全完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互竞争、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三)、发展战略1、均衡优质战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2、创新提升战略: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3、人才强教战略:落实“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中小学教师管理政策,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管理按照“省考县选”的办法,招录一批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着力解决好结构性缺教问题吸引、招聘、培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搭建人才潜心治学、安心从教的良好平台,形成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不断涌现、接替有序的局面,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4、品牌引领战略:践行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名师,积极创办特色学校,全力打造名牌学校,引领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四)主要工作任务1、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推进合校并点工作,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将初中从现有的32所合并到10所左右,将小学(含教学点)从现有的90所合并到35所左右,将农村初中和小学适当向城镇集中,实现每个山区镇办好一所九年制学校、每个平原镇办好一所初中和一所中心小学的目标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xx年,确保中小学校舍全面达到安全标准;到xx年,力争7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标准。
加快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重点实施并完成职专、新城四中、东庄初中、龙门镇初中、桑树坪镇初中及下峪口二小等学校建设项目2、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电脑、电视及现代互联网络进入教室和办公室,提高校园现代设施配备水平提高学校“生机比”,实现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目标加快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建立职业学校学生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中小学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3、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工作思路,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教育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健全幼儿园准入制度和督导制度,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