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潼南的建县之始和历史沿革考.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1683916
  • 上传时间:2023-11-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潼南的建县之始和历史沿革考一、 潼南的建县之始公元372年7月己末日,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病逝,同日他的六子孝武帝司马曜继位后之分德阳县设晋兴县,县治在今玉溪镇青石坝故公元372年,为潼南县境内建县之始二、 潼南境内置县演变简表县 名年 代治所(驻地)备 注晋兴县公元372年(东晋孝武帝继位年)今玉溪镇青石坝辖今县境涪江一带,琼江一带为益州键为郡资中县地始兴县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今玉溪镇青石坝晋兴县更名为始兴县,隶遂州怀化郡,领今潼南涪江一带青石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今玉溪镇青石坝改始兴县为青石县,县境分隶普州安居、遂宁青石两县隆龛县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 今崇龛镇瓦子堡,升隆龛镇为隆龛县,辖今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遂宁县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下县坝(今潼南县大佛寺东北面)分青石县置遂宁县,遂宁县名自此始崇龛县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今崇龛镇瓦子堡 为避玄宗李隆基讳,故把崇龛县改为崇龛县铜梁县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今塘坝昆仑山728年合州铜梁县治移于东流溪坝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铜梁县治迁至巴川镇(今铜梁区城)玄宗开元16年(公元728年)东流溪坝(原汇集乡戴场坝)东安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今梓潼街道隶川北道潼川府潼南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今梓潼街道 因东安县名与直隶、湖南、广东等省县名重复,故改名为潼南县,隶嘉陵道。

      三、 潼南县名的定名时间 民国元年(1912年),由蓬溪县划出下东乡11个场镇,遂宁县划出上安里、中安里、下安里17个场镇,取东乡及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成立东安县,治所梓潼镇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与直隶、广东、湖南县名重复,所以必须更名由于其地处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之南,遂更名为潼南综上所述,潼南县的定名时间应该是民国3年,即公元1914年四、 潼南县的历史沿革在历史的沧桑演进中,潼南县名经过了近10次的变更,隶属关系,行政区划也经历了若干次演变 潼南县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周代,今四川地区分割为巴、蜀两国,潼南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西汉高帝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广汉县武帝时,今潼南琼江一带属犍为郡  三国蜀汉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德阳县,琼江一带仍属犍为郡   东晋孝武帝(372~396年)在位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县治在今玉溪乡青石坝,为潼南境内置县之始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为始兴县,隶怀化郡  北周改西魏东遂宁郡为石山郡,始兴县隶石山郡,领今潼南涪江一带北周另置安居郡,今潼南琼江一带隶安居郡柔刚县。

      后周置隆龛城(今崇龛镇),隋为隆龛县,之后废隆龛县隋初,废郡置州,始兴县隶遂州,柔刚县隶普州;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刚县名安居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为青石县,今潼南县境分隶安居、青石两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崇龛镇瓦子堡),辖今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普州武德三年(620年),复置隆龛县,隆龛县隶普州唐中宗景龙(李显的年号)元年(707年),分青石县置遂宁县,治所在下县坝(今大佛寺东北面)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龛县名为崇龛县(避玄宗李隆基讳)玄宗开元16年(728年)合州铜梁县,移县治于东流溪坝(原汇集乡戴场坝)唐代,今潼南县境为青石、遂宁、崇龛、铜粱四县辖地,治所均在潼南境内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降崇龛县为镇,并入安居县(县治在今遂宁市安居坝),隶普州安岳郡神宗熙宁六年(170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复置青石县宋代,今潼南境地为青石、遂宁、安居、铜梁等县辖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铜梁县治自戴场坝迁巴川镇(今铜梁区城),原铜梁所属戴场坝一带划归遂宁县。

      至元十九年(18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县治在今遂宁市船山区),隶遂宁州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遂宁县,隶潼川州潼南全境为遂宁辖地洪武十年(1377年),并蓬溪县入遂宁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分置蓬溪县遂、蓬分县,今潼南县境涪江左岸地域属蓬溪,涪江右岸地域留遂宁  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十七年(1660年),复分置遂宁县蓬、遂再次分县,划界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民国元年(1912年),由蓬溪县划出下东乡11个场镇,遂宁县划出上安里、中安里、下安里17个场镇,取东乡及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成立东安县,治所梓潼镇,隶川北道潼川府民国3年(1914年),因东安县与直隶、广东、湖南等地县名重复,鉴于其地处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之南,因此更名为潼南县,治所置于今梓潼街道因川北道改名嘉陵道(道治阆中),所以,当时的潼南县隶属于嘉陵道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废道府建制,潼南县由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年),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潼南县隶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遂宁)。

      1949年12月5日,潼南解放后,隶属关系变更五次:1950年,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2年9月1日,四个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潼南县隶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10月18日,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潼南县随之隶四川省绵阳专区1977年,潼南县由绵阳地区改隶江津地区1981年7月江津地区改名为永川地区,潼南县随之隶永川地区1983年4月,撤销四川省永川地区行政公署,永川公署所辖区域划归重庆市,潼南县随之隶重庆市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潼南县隶属重庆直辖市管辖1999年7月9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潼南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驻地由梓潼镇正兴街27号、23号、34号、59号迁至梓潼镇(今桂林街道)莲花村拟建的行政中心内2002年1月17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及相关部门陆续迁入行政中心—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108号(县委、县政府)、106号(县人大)、 110 号(县政协)办公潼南县人民政府刘发科 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04:21本文参考文献 一、 民国四年(1915年)版《潼南县志》二、 1993年版《潼南县志》三、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词条四、 唐中宗《李显》词条五、 唐玄宗《李隆基》词条六、 《西魏恭帝》词条七、 著名哲学家、宗教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的《陈抟里籍考》八、 重庆政协《文史之窗》:《潼南设县考略》九、 时事政治学习网《重庆市潼南县慨况》十《遂宁的历史沿革》十一、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1999]123号)文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