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矢量网络仪的误差和处理.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310793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7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误差分析和处理一、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误差来源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的误差主要有漂移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这三大种类1、漂移误差漂移误差是由于进行校准之后仪器或测试系统性能发生变化所引起,主要由测试装置内部互连电缆的热膨胀特性以及微波变频器的变换稳定性引起,且可以通过重新校准来消除校准维持精确的时间范围取决于在测试环境下测试系统所经受到的漂移速率通常,提供稳定的环境温度便能将漂移减至最小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且不能通过误差予以消除,然而,有若干可以将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减至最小的方法,以下是随机误差的三个主要来源:(1)仪器噪声误差噪声是分析仪元件中产生的不希望的电扰动这些扰动包括:接收机的宽带本底噪声引起的低电平噪声;测试装置内部本振源的本底噪声和相位噪声引起的高电平噪声或迹线数据抖动可以通过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来减小噪声误差:提高馈至被测装置的源功率;减小中频带宽;应用多次测量扫描平均2)开关重复性误差分析仪中使用了用来转换源衰减器设置的机械射频开关有时,机械射频开关动作时,触点的闭合不同于其上次动作的闭合在分析仪内部出现这种情况时,便会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在关键性测量期间,避免转换衰减器设置,可以减小开关重复性误差的影响。

      3)连接器重复性误差连接器的磨损会改变电性能可以通过实施良好的连接器维护方法来减小连接器的重复性误差3、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分析仪和测试装置中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系统误差是重复误差(因而可预测),且假定不随时间变化,可以在校准过程中加以确定,且可以在测量期间用数学方法减小系统误差决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校准过程的局限性而总是存在某些残余误差,残余(测量校准后的)系统误差来自下列因素:校准标准的不完善性、连接器界面、互连电缆、仪表反射测量产生下列三项系统误差:方向性、源匹配、频率响应反射跟踪传输测量产生下列三项系统误差:隔离、负载匹配、频率响应传输跟踪下面分别介绍这六项系统误差,其中提到的通道A为反射接收机,通道B为传输接收机,通道R为参考接收机1)方向性误差所有网络分析仪都利用定向耦合器或电桥来进行反射测量对理想的耦合器,只有来自被测件(DUT)的反射信号出现在通道A上实际上,有少量入射信号经耦合器的正向路径泄漏并进入通道A(如图1)这类测量误差称为方向性误差,它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1(2)隔离误差在理想情况下,通道B测量的只是经被测件(DUT)传输的信号实际上,有少量信号经分析仪中的各种不同路经泄漏进入通道B的接收机(如图2)。

      信号泄漏(也称为串扰)是隔离误差,它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2(3)源匹配误差在反射测量中,理想情况下,通道A测量所有从被测件(DUT)反射的信号实际上,一部分由被测件反射的信号再次由Port1(端口1)反射而未在通道A内测量(如图3)这类测量称为源匹配误差,它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3(4)负载匹配误差在传输测量中,理想情况下,入射信号经被测件(DUT)传输并在通道B内测出实际上,一部分信号被Port2(端口2)反射而未在通道B内被测量(如图4)这类测量称为负载匹配误差,它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4(5)频率响应反射跟踪误差反射测量是通过将通道A(反射通道)内的信号与通道R(参考通道)内的信号进行比较来完成,这称为比值测量对于理想的反射测量,通道A和通道R的接收机的频率响应应完全相同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引起频率响应反射跟踪误差(如图5)这是所有测试变化的矢量和,其幅度和相位随频率而变这包括由以下因素引起的变化:信号分离器件、测试电缆、适配器、参考路径与测试信号路径之间的变化此误差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5(6)频率响应传输跟踪误差传输测量是通过将通道B(传输通道)内的信号与通道R(参考通道)内的信号进行比较来完成。

      对于理想的传输测量,通道B和通道R的接收机的频率响应应完全相同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引起频率响应传输跟踪误差这是所有测试变化的矢量和,其幅度和相位随频率而变这包括由下列因素引起的变化:信号分离器件、测试电缆、适配器、参考路径与测试信号路径之间的变化频率响应传输跟踪误差可以用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减小图 6二、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系统误差模型矢量网络分析仪中测量待测件各项S参数所用的微波电路最早是按反射参数和传输参数分别将之接入两个单独的测试单元中,将分离出的参考和测试信号各自加到两路接收机的谐波变频器,然后进行幅相测量后来为了免除两次换接之繁,将反射/传输测试单元合为一体,除送出公用参考信号外,将反射或传输的测试信号用电动微波开关换接到两路接收机以依次测量S11和S21有的为了代替改测S22和S12时手动倒换被测件接入方向之需要,也用电动开关改变信号源的输入方向,以便能全自动地选测4种S参数完全免除手动改接被测件虽可免除接头重复性的影响,但微波开关的加入也会引起一些缺点和问题在接收机电路成本允许情况下,新式网络分析仪中宁愿将接收机的信道数由两路扩增为三个或四个独立的信道,以尽量免除设置微波开关的需要。

      下面分别介绍常用的6参数、12参数以及10参数系统误差模型这里的误差模型不是随意给出的,一般可由实际测量电路的信号流图分析的结果加以简化而抽象出来,误差网络流图中的每个系数都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但其实际的测量电路这里并不做介绍1、6参数系统误差模型s21s22s11s12    b0a0b3e30e32e22s22s12s21s11e11e01e001      图 7 6参数系统误差模型各个误差参数的物理意义为e00:方向性误差e11:源匹配误差e01:频率响应反射跟踪误差e30:隔离误差e22:负载匹配误差e32:频率响应传输跟踪误差按照图7信流图可以看出,当被测网络[S]正向接入时,诸项误差参数使S11和S21的测得值变为 (2.1.1 a) (2.1.1 b)仅根据以上两式还不能解出S11和S21以消除误差,必须等到测出S'22和S'12之后才能一起求解将被测网络改为反向接入后,因测量装置本身未变,误差参数不变,故只要将上两式中各S的下标11与22互换,21与12互换即得 (2.1.1 c) (2.1.1 d)有了这4个方程之后,一旦通过校准(方法见后)测定出6项误差参数,连同4个S参数测得值一起成为已知数,便可由上列4个方程联解求出4个S参数的真值。

      其显式解如下: (2.1.2 a) (2.1.2 b) (2.1.2 c) (2.1.2 d)其中2、12参数系统误差模型a0口2口1e00e32s111口3口0b0b3e30e22s22s12s21e11e01     a0口1口2e'00e'32s221口3口0b0b3e'30e'22s11s21s12e'11e'01      图8 12参数系统误差模型12参数误差模型跟6参数的误差模型相类似,但前者不需要手动改变电路便能任意选择4种S参数进行测量图8中上面的信号流图应用于正向传输信号的情况,下面的信号流图应用于反向传输信号的情况这样,在有自动倒向情况下总共便有了12个误差参数(复数)由图8中所示含12个误差的两个信号流图求取被测网络的[S]参数测得值与6参数时相似,正向测得 (2.2.1 a) (2.2.1 b)反向测得 (2.2.1 c) (2.2.1 d)校准方法与6参数时一样,但每个频率点上要在正向时校一次,反向时再照样校一次校准之后,12项误差参数连同4个S参数测得值一起成为已知数,便可由上列4个方程联解求出4个S参数的真值。

      其显式解如下: (2.2.2 a) (2.2.2 b) (2.2.2 c) (2.2.2 d)其中3、10参数系统误差模型e23e33a3a0口2口1e00e32s11e10b0b3e30e22s22s12s21e11e01     e03图9 10参数系统误差模型由图9的信号流图可解出被测网络[S]参数的测得值为 (2.3.1 a) (2.3.1 b) (2.3.1 c) (2.3.1 d)以上4式中分母式子是一样的10个误差参数经校准得出后,联合以上4个方程可求解出4个S参数的真值其显式解如下: (2.3.2 a) (2.3.2 b) (2.3.2 c) (2.3.2 d)其中 (2.3.1 a)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为了能将自动网络分析仪在每个步进频率点上测量结果中的系统误差自动扣除,必须预先在那些频率点上将误差模型参数都测出来存于计算机中,这种误差参数测定过程称为校准。

      校准的方法是在每个步进点上暂时将信号源频率固定不变,用若干个[S]参数已知的标准件接入网络分析仪而测出该件的[S']值,得到足够数目的方程,便可解出误差模型中的全部待校参数1、6参数及12参数误差模型的校准a0口2口1e00e32s111b0b3e30e22s22s12s21e11e01     图10 6参数误差模型的校准为了便于区别,将式(2.1.1)求出的S'11改称为反射测得值MR,S'21改称为传输测得值MT为了校准6个参数,一般需要设计6个测量步骤以得出6个独立的方程1)在口1接全匹配负载,口2也接匹配负载这相当于在图10中接入了一个S11=0,S22=0而且S21=S12=0的标准件于是从式(2.1.1 a)可看出此步的反射测得值MR之值M1应为 (3.1.1)(2)在口1接良好短路器,口2仍接匹配负载这相当于测一个S11=-1,S22=0而且S21=S12=0的已知网络于是由式(2.1.1 a)得此步的反射测得值MR之值M2为 (3.1.2)(3)在口1接长为的偏置短路器,口2接匹配负载这等于测S11=1,S22= S21=S12=0网络的反射测得值MR之值M3为为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可以不改变短路活塞的偏置长度,于是标准网络的S11成为,则上式变为较广义的形式 (3.1.3)经过以上3步,测出了M1 ,M2和 M3的值后,便可联解方程式(3.1.1,3.1.2,3.1.3)得出e00,e11和e01,再继续进行下步。

      4)将两个测试端口直接对接这相当于接入了一个S11=S22= 0,S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