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类学习资料.doc
13页3 月月 25 日爱鸟周活动借用鸟类标本名单日爱鸟周活动借用鸟类标本名单1 1、、 小白鹭小白鹭鹳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 羽,背、胸均披蓑羽分布范围广泛,从欧洲南部经欧亚大陆南方,包括南亚次大陆、东 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一直到日本列岛,整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 加岛等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 湖边窥视食物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 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 羽毛: 成鸟夏羽:全身羽毛纯白色;繁殖期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 悬垂于后颈;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枝特别松散而延长,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冬羽:全身羽毛纯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胸的蓑羽或矛状羽均消失 虹膜黄色;眼先裸露皮肤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嘴黑色,冬季下嘴基部黄绿色;胫与 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爪黑色。
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 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呆立不动时,常一脚踏地,一脚缩于腹下,头 缩成“S”状,或漫步走动不时伸长颈部,昂头环顾四周,一有危险,就立即飞走繁 殖前期有飞向较远的湖泊、河川觅食习性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 食性:以 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 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觅食,晚上 休息常飞至离栖息地数里至数十里的水域岸边浅水处涉水觅食,有时亦守候在一定地方 等待食物和跟随牛群活动或在附近草地上觅食,偶尔也见栖息于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 生虫2 2、、 普通翠鸟普通翠鸟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中文别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 秦椒嘴 是人们最熟悉的种类身长 16 - 17 cm,翼展 24 - 26 cm,体重 40 - 45 g,寿命 15 年引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 普通翠鸟人们最熟悉的种类,寿命 15 年上体金属浅蓝绿色, 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
眼 下和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 杂有翠蓝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颈侧 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 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雄鸟上 嘴黑色,下嘴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 色(雌鸟);脚-红色普通翠鸟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 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 1 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 片 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 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 4 趾与第 3 趾大部分并连,与第 2 趾仅基部并连 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 4 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单独或 成对活动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 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 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 以捕鱼本领很强3 3、、 白头鹎白头鹎是雀形目鹎鹎属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 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 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 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 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小型鸟类,体长 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 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 头顶至枕全黑色) 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 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 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 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额至头顶纯黑色而 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 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 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 枕环,额至枕全黑色) 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 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 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 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4 4、、 草鸮草鸮草鸮是中型猛禽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
似仓鸮,面盘 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 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黄 色;脚-略白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栖 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白天,草鸮躲在树林 里养精蓄锐,夜间却非常活跃草鸮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都适应于黑夜捕捉老鼠分布于澳 大利亚,中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 亚,菲律宾,日本,越南 中国西南及华南,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草 鸮在中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5 5、、 大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体型中等(24 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
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叫声‘jen-jen-’ 6 6、、 树麻雀树麻雀树麻雀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 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多有 分布栖息地海拔高度 300-2500m,在西藏地区甚至可达 4500m麻雀栖息环境很杂,但 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 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 2-3km 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 旁的树林中性喜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有时集群多达数百 只,甚至上千只一般在房舍及其周围地区,尤其喜欢在房檐、屋顶、以及房前屋后的小 树和灌丛上,有时也到邻近的农田地上活动和觅食每个栖息地都有较为固定的觅食场所 如场院、猪圈 、牲口棚和邻近的农田地区,活动范围多在 1-2km 内在屋檐洞穴或瓦片 下的缝隙中过夜,也有在房舍或村旁附近的岩穴、土洞和树上过夜和休息的。
性活泼,频 繁的在地上奔跑,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较为嘈杂若有惊扰,立刻成群飞至房顶 或树上,一般飞行不远,也不高飞飞行时两翅扇动有力,速度甚快,大群飞行时常常发 出较大的声响性大胆,不甚怕人,也很机警,在地上发现食物时,常常先向四周观看, 无危险,才跑去啄食,或先去几只试探,然后才有更多的鸟陆续飞去,稍有声响,立刻成 群惊飞7 7、、 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绣眼儿,粉眼儿,白眼儿,白日眶,粉燕儿体小而细弱,全长约 11cm上体草绿色, 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喉及上胸淡黄色,下胸及两胁苍灰,腹部中央近白,尾下覆羽淡黄 性活泼喧闹,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似“滑儿,滑-儿,滑-儿”,婉转 动听栖息于平原至山地的阔叶林、针叶林及竹林非繁殖季节亦有集群之习性,冬季能 达 50~60 只,在树冠的枝叶间寻找昆虫、小浆果及花蜜3~8 月繁殖,多在南方,巢呈 浅杯状,悬挂于阔叶树、针叶树及灌丛的细枝分杈处、隐蔽在枝叶之间,每窝产孵 3~4 枚, 浅蓝绿色或纯白色,平均重 1g生境: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 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
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 2000m 左右的针叶林,冬 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习性: 常单独、成对或 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 50-60 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 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 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8 8、、 珠颈斑鸠珠颈斑鸠小型鸟类,体长 27-34cm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 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 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前额淡蓝灰色,到头顶逐渐变为淡粉红灰色;枕、头侧和颈粉红色,后颈有 一大块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似 的细小斑点,上体余部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 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 的白色端斑翼缘、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蓝灰色, 其余覆羽较背为淡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颏 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粉红色;两胁、翅下覆 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色雄鸟羽色和雄鸟相似, 但不如雄鸟辉亮、较少光泽。
虹膜褐色,嘴深角 褐色,脚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常成小群活动, 有时亦与其他斑鸠混群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 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觅食多在地上,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快速,两翅扇动 较快但不能持久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 ,反复鸣叫珠颈斑 鸠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前后大约差一两天约两星期后,小斑鸠就会同一天破蛋而出 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 必须离巢9 9、、 画眉画眉雀形目 > 莺科 > 噪鹛属,俗名:金画眉 描述:体型略小(22 厘米)的棕褐色鹛特征为白色 的眼圈在眼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顶冠及颈背有偏 黑色纵纹台湾亚种 taewanus 无白色眉纹,灰色较 多且纵纹浓重海南亚种 owstoni 具白色眼纹,但 下体较淡,较亚种 canorus 下体多橄榄色 虹膜-黄色;嘴-偏黄;脚-偏黄 叫声:鸣声为悦耳活泼而清晰的哨音,令爱鸟者备 加赞美 分布范围:中国华中及东南、台湾、海南岛和印度 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中、华南及东南的灌丛及次生 林,高可至海拔 1800 米。
习性:甚惧生,于腐叶间穿行找食成对或结小群 活动 注:大陆的亚种 canorus 已在台湾立足,部分鸟与亚 种 taewanus 出现混交1010、、 黑脸琵鹭黑脸琵鹭鹳形目 > 鹮科 > 琵鹭属,俗名:匙嘴鹭,哈日其来太-哈勒,黑面琵鹭,琵琶嘴鹭描述:体略大(76 厘米)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黑色而形似琵琶似冬季的白琵鹭但嘴全 灰,脸部裸露皮肤黑色且少扩展,形成鲜明的“黑脸” 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及脚-黑色叫声: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