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docx
4页选择题1 .《淮南子 原道训》记载:“稣(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A .宗法制逐步形成B .分封制雏形形成C.夏朝疆域基本固定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根据关键信息 “ 鲧 (禹的父亲)”,可知当时是原始社会末期 , A、 B、 C 三项均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合 , 排除 “城以卫 (护)君 ,造郭( 外城 ) 以居人”,说明国家机器雏形产生,故选D 项2 .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 .是历史的大倒退C.是国家形成的标志D .阻碍了社会进步解析 :选 A 国家是暴力专政的工具, 其标志是政治管理秩序的确立, 监狱、军队等统治工具的设置 , 故 C 项错误 B 、 D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经济决定政治 , 政治权力传承方式的 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故 A 项正确3.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B .商朝统治者很迷信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 .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囚” “开"鼻『’等可以看出当时阶级压迫非常残酷,故A项 符合题意4 .周初先后分封了 71 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 人,姬姓立国者 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A .等级B .血缘C.嫡长子继承D.世袭解析: 选 B 从材料内容可看出 , 被分封的 71 国中 , 同姓的亲族占了 55 个 , 可见同姓的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体现了分封制下血缘与政治结合的特点 , 故答案为 B 项 A 、 C 、 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典礼中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 “授民”这反映了 ()A .周天子用最高的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关键是准确判断材料, 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策命典礼, 由司空 “ 授土 ”, 司徒 “ 授民 ”, 以表明鲁国诸侯的土地和人民由天子授予 ,故 B 项正确 A 项说法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并不是接待鲁国国君; C 项说法错误, 鲁国国君应臣服于周天子; D 项没有从本质上反映材料信息。
6.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A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解析: 选 A 关键信息: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 怀抱殷宋 (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把握西周如此分封与布局的目的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A 项正确; B 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 C 项说的是表面现象; D 项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 , 但不是题干所强调的 , 排除7.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解析: 选 A 本题是问 “根源 ”, 即根本原因首先D 项可排除 , 因为从 “ 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 可知不是 “ 散漫自私意识 ” B 项 “ 血缘亲族团结” 与 C 项 “ 家族观念流行 ” 只是对题目材料现象的概括。
A 项 “ 社会宗法观念” 正是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8.“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这句话体现了西周大宗、小宗的关系对此制度,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 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C.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D.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解析:选A宗法制在家族内部体现的是血缘远近亲疏继承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地位的等级制度,在经济上就涉及了土地和财产的分配问题,故选择A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2: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3: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 “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 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材料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情况。
第(1)问从材料信息显示的等级秩序可判断是分封制;第(2)问从嫡子、庶子的叙述可知是宗法制,最大特点从爵位继承方面思考;第(3)问结合课本知识综合回答即可答案:(1)分封制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一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教材 P4)1 .提示:应当看到, 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 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而氏族制度的历史, 则至此宣告结束2 .提示:有或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有下列特征:使用金属器具、产生贫富分化、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二、自我测评(教材 P7)提示: 政权与族权合一 ,血缘关系渗透到政治领域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7)提示: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 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朝 , 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 并非要全面退回到西周不过, 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 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