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扬无咎的介绍.pdf
3页关于扬无咎的介绍 扬无咎 (1097 ~ 1171) 南宋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自称为 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汉族,清江(今属江西)人北宋哲宗绍 圣四年(公元 1097 年)生于清江 (今江西樟树) ,后寄居豫章 (今南昌)他诗、 书、画兼长, 墨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在当时也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 匹”之说个人履历 扬无咎 (1097 ~1171) 南宋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自 称为草玄 ( 扬雄 )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汉族,清江 ( 今属江西 ) 人北宋哲宗绍 圣四年 ( 公元 1097 年) 生于清江 (今江西樟树 ) ,后寄居豫章 ( 今南昌 ) 他诗、书、画兼长,墨 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在当时也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 价不下百千匹” 之说 扬无咎清高自守,生性耿介,不慕荣利,不俯仰时好他并不是个专攻花鸟的画家,据 宋人邓椿《画继》记载,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水墨人物画,师法北宋大画家李公麟,下过一番 功夫,梅竹松石不过是他的文人游戏笔墨,但墨梅却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标志性题材,大约正 是因为梅花“傲骨凌霜”的品格,激发了艺术家人格上的共鸣吧。
人物生平 年轻时,扬无咎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如数间屋”的老梅树,苍皮藓斑,繁花如簇 他经常去对着梅树临画写生,大得梅花真趣因此,在梅花画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形成了自己的画法正当年轻,雄心勃勃的他也曾将自己的梅花图进献于宫廷,却不得宫廷 的赏识,被当时的徽宗皇帝斥为“村梅” 来自宫廷的嘲讽,却并没有影响扬无咎对自己艺 术风格的坚持 从此,他干脆在自己的画上题以“奉敕村梅”, 既是一种自嘲, 也是一种自傲 他继续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钻研墨梅艺术 扬无咎非常善于学习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时,有一位以画墨梅著名的画僧叫仲仁,他 居住在衡州 ( 今湖南衡阳 ) 华光寺由于酷爱梅花,仲仁在寺院中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 开放,便“移床其下,吟咏终日”正当月夜,见窗纸上花影横斜,非常可爱,就取出笔墨勾 画其形状,别具风致,这就是华光一派墨梅画法的由来后来,华光寺的僧人来到清江慧力 寺,也将华光的墨梅画法带到了这里,扬无咎经常前往交流,仲仁的画法给了扬无咎极大的 启发, “补之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在这难得的艺术切磋中,扬无咎结合自己的艺术经 验,将前人的墨梅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徐沁在 《明画录》 中说: “,, 华光一派, 流传至南宋扬补之,始极其致。
’ 除了善于师法前人、师法造化,扬无咎墨梅艺术成就的取得,也是于他全面的艺术修养 分不开的 他是一位诗、 书、画兼长的全能艺术家书法方面, 扬无咎宗法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 率 更) ,他曾在自己所藏的《邕禅师塔铭》帖上题字:“予于率更为人室上足”据说,当时江西 的碑碣多为扬无咎所书,足见其书法成就之高他的小字书法尤其清劲可爱他还长于诗词, 诗词格调很高,无绮罗脂粉气著有《逃禅词》1 卷, 《洞天清禄集》中说他的“诗笔清新, 无一点俗气” 如此全面的艺术修养是难能可贵的,刘克庄曾说: 艺之至者不两能, 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不工画,,, 扬补之,其墨梅擅天下, 身后寸纸千金, 所制梅词柳梢青十阙,不减花间、 香奁,及小晏、 秦郎得意之作, 词画既妙, 而行书姿媚精绝 ,, 虽然由于画名的彰显, 扬无咎在书法和诗词上的成就往往不为人知,但全面的艺术修养, 却大大滋养了他的墨梅艺术 画境与诗词意境相通,扬无咎墨梅以清逸见长,高洁清幽,不沾尘俗,这正是其诗词境 界的另一种展现; 而书法艺术对于扬无咎墨梅艺术的影响就更显见《洞天清禄集》 中说: “临 江扬无咎补之,学欧阳率更楷书殆逼真,以其笔画劲利,故以之作梅,下笔便胜花光仲仁。
可见,扬无咎将书法中的用笔结合融人墨梅创作中,大大拓展了笔墨的艺术表现力 绍兴年间,朝廷曾多次要扬无咎做官,但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坚辞不就他一生生活 于民间, 不求闻达, 但画名却不胫而走虽然善画, 但他并不以作画求名逐利他喜欢饮酒, 醉后往往不管什么场合都能挥毫、泼墨而如果没有兴致,想求得扬无咎一幅画,却很难 据说,扬无咎曾乘兴在临江的一家倡馆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折枝梅,吸引了不少往来的文人士 大夫,倡馆一时生意兴隆,但这块画了折枝梅的屋壁后来居然被人窃走,使这家倡馆顿时车 马稀少,门庭冷落扬无咎艺术的魅力于此也可见一斑 扬无咎最著名的传世花卉作品是《四梅花图》( 又叫《四清图》) ,这是他晚年的作品, 画分四段,可分可合,每段自成一幅,有独立的内容和章法,从自跋中可知作者创作此图的 初衷是要完成一位挚友的命题:“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均各赋 词一首 这个独特的命题激发了画家的兴致,使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应有的大家手笔画梅花“未 开” ,在疏枝斜干上突出描绘了花苞的聚五攒三,以少胜多;画梅花“欲开”,在枝干上布了 些整朵梅花,花瓣清晰可数而不露其花蕊,以求含蕴;画梅花“盛开”,则极写其雨浴脂浓, 烟笼玉暖之致;画梅花“将残”,则堕溷飘零,偃蹇自嗟。
即使留在枝上的残梅,也是蕊托外 露, 已无一瓣可寻 ! 四段梅花图, 将梅花的盛衰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经过仔细的揣摩观察, 是无法具备如此准确传神的表现力的 《四梅花图》 ,花用线勾,不设色;枝干不用双勾,以运墨中的自然枯、湿变化,表现老 干新枝的差异 在构图上, 四幅图都以疏朗自然取胜,瘦枝冷蕊, 清气逼人, 写出梅花真魂 而每幅枝干的穿插取势不同,枝梢的趋向也不同,显示出画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高妙的构图 能力 《四梅花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集中展现了艺术家的诗、书、画三绝,画幅上四首寄 调《柳梢青》的词作,既表达了画家对梅花品格的感受,又扣紧画意;扬无咎以他广受称道 的清劲小楷,录下这自谱的四首梅花词,还题上一段作画缘起的自述这种在画作上留下大 段题画文字的做法,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是十分罕见的, 无疑是一种章法和观念上的创新 扬无咎的墨梅在我国绘画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历代仿效他的人很多南宋花鸟画家赵 孟坚,扬无咎的从子季衡、外甥汤正仲、汤叔用等都是他的传徒后代的花鸟名家王冕、徐 禹功等都是他的嫡系个人作品 扬无咎的词今存 170余首,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 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 者 。
虽多为献寿的词,但喜作情语有的词在应酬、颂扬的同时,还能以 当中 兴护我边陲, 重使四方安堵 ( 〔二郎神〕 《清源生辰》 ) 相激励,并流露出对于当时 朝家息马休兵,享逸乐,嬉游太平 ( 〔柳梢青〕《步观察生辰》 )的不满他有些反映文 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作品,如〔水龙吟〕 《木樨》、 〔水调歌头〕 《次向芗林韵》等, 抒发了 衣敝貂裘 、 青云失意 的感叹尤其是一些小词,如〔柳梢青〕 茅 舍疏篱 、 〔生查子〕 秋来愁更深 等,抒情委婉,风流清丽,还常常杂以俗 言俚语,显然受柳永词风的影响其作品仅存有《逃禅词》1 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 诗 词、书画均享盛名,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尤擅画梅,下笔便胜华光水墨梅竹、松石、 水仙笔法清淡野逸,尤擅画巨幅, 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芬芳, 敷如玉雪, 豫章人视如拱璧 尝游临江始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为时人称赏所居庭中“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 繁花如簇”, 大得其趣创用水墨线条圈出花瓣之法,变前人画梅以墨或彩色点瓣来表现花朵, 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时好,故其画有“孤标雅韵” 之风相传徽宗见其画梅,戏曰其所画之梅为“村梅”。
因其在画卷上自署“奉敕村梅”,故 名亦能画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侄扬季衡、甥汤正仲、弟子刘梦良等均传其法传世作 品有乾道元年(1165) 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雪梅图》卷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 卷末有南宋海野老农题诗并识,现两画藏故宫博物院;《墨梅图》纨扇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注】扬无咎: “扬”一作“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