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游戏中架起写作的桥梁.doc
5页在游戏中架起写作的桥梁在游戏中架起写作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独特个性的作品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以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写得出绚丽多彩的文章呢?笔者以为,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开阔,从而产生一种文字创作的快乐情绪一、在游戏中激发情感只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文章生成之前我们应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堂习作课上,我将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习作之前,我为学生表演了一段精彩的魔术“大米变成爆米花”师:我会变魔术,大家相信吗?生 1:老师会变魔术?我不信!生 2:老师一定会变,她才不会骗人呢生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短短的问话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学生从未见过老师变魔术,因此,情绪特别激动,观察特别认真接下来,我的手在一块方布上不停地抖动着,不一会儿,方布上的大米变成了香喷喷的爆米花。
同学们简直傻了眼生 1:老师,您真是天才!生 2:老师,您收我为徒吧!生 3:哇噻,老师的魔术简直可以与大卫·科波菲尔相媲美了!……(作文,需要有一个真正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在课堂上,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为文章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在游戏中表达情感在习作中贯穿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循规蹈矩的课堂变灵活愉快,还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表达情感,更有创造性地发挥习作功能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在黑板上写了 “大接龙”三个字同学们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纷纷猜测有的猜“成语大接龙”,有的猜“叠词的大接龙”……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 “画画”二字画画也能接龙?”学生的兴致更浓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要求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小组画画接龙比赛为了赢得比赛,同学们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室热火朝天同学们在互帮互助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当我让学生谈感受时,他们的发言特别踊跃,有的说:“我画画不好,轮到我上台时,心砰砰直跳,好紧张哦有的说:“我看到××同学站在讲台前画不出来,急得直跺脚,真恨不得跑上去帮她画。
……学生们通过活动,有了亲身感受,表达的欲望变得特别强烈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不再觉得无话可说 整个游戏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欢乐中有了深刻的感受,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的表达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对作文的兴趣,同时其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三、在游戏中习得写作方法 开展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写好文章在提供写作内容的同时,简单的写作技巧、方法,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学生既有了内容,又有了方法,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在组织游戏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内容和要求,这样才能避免观察的盲目性我在指导游戏《贴鼻子》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进行习作,在活动之前,我直接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观察要求:“一边参与活动,一边留心观察选手以及台下同学的表现这样的要求让学生明确了观察的对象,使他们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地获取写作的素材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当学生在叙述时出现条理不清时,我引导他们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连接词这样,学生叙述起来条理就清晰多了,内容也就更具体了观察是思维的起点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思维,不可能有写作。
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去观察,促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丰富的内容可写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只要充分利用好游戏活动,就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乐于表达,敢于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