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后感1500字.docx
2页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后感1500字作者:易中天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江南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后感这套书对于读者有门槛要求,准确说,易大师这套书对于读者有门槛要求因为不是翻译古史书,再根据每一段历史自己发挥易大师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述说历史的变化,理清历史和制度、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关键点所以如果没有明朝历史基础的人读起来不如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津津有味同样,由于是通俗读物,面对一般民众,又不能如学术论文一样深入论述,枚举符合自身的观点的论据造成给人匆忙、零碎的印象有很多转折和变化是默认读者能自行推导出来的,而没有深入论述因此综上所述,本书就变得很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不过易大师写这书的目的,嗯我还记得几年前他开始写这书时的序言所说,为的是寻根,而不是给读者讲历史。
所以以政治、文化变迁为主线,去芜存菁地摘录关键历史事件,似乎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不过易大师其实对国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也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就如一些评论所说,为什么不像两汉两罗马一样引入国际观来看看中西政治和文化的演变对比呢?其实这一阶段西方正值启蒙运动,也是开始出现思考者那样的,从神到人的转变是否世俗化对于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是一个必定关键点,也是一个必经阶段呢?我感觉易大师也是这样想的,不然不会在最后李贽死时会说大明王朝最后的一丝光亮暗下去,但皇帝和大臣们却不觉得痛…好吧,言归正传,跟明朝那些事儿不一样,本书前半段其实详细论述了明清的政治制度的变化以及来源和原因明清承金元,而且由于朱元璋和朱棣,造成政治制度更趋集权,且思想本质上已经与唐宋不一样,不再是共治,而是独夫独裁伴随独裁而来的,就是由于统治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由于不安而形成的特务制度同时,又得益于太祖出身贫困,成祖曾为藩王接触人间烟火所以太、成二祖奠基的明朝政治对于民间仍然是开明的这就造成大明王朝在官方政治和思想形态乏善可陈,但民间经济和文化均有所长的情况虽然不如唐诗宋词,但实际明的小说一直影响后世甚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说明文化不如唐宋,其实单小说就足以给予肯定,更别说一系列戏曲的出现。
不过易大师的书里虽有王守仁出场的戏份,但没评论心学从程朱理学到心学的变化是民间人心的潜意识自主选择还是在文化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嬗变,还是异类只能作为个案单独谈这些都没有说本书对于朱明王朝这种快到近代,而且史学、野志也还没散逸的朝代的评论似乎不是一两本书可以说完的看到下一部是想专门写严嵩和张居正那是不是应该也把哲学方面的也过一下,再出部跟西方同时代的对比书呢?易大师本书中诸多没有展开的观点是否还另外著书细论?期待下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