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某地区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46页申报材料,注意保密!第一章项目摘要1.1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廿技术负责人:建设地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镇大亚湾南岸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概述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试验车间3000 M2,池塘改造60 亩,实验室1000 M2,管理用房100 M2,购置仪器设备30台 套1.3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概述本项目总投资为780万元,其中:试验车间建造投资300 万元,池塘改造投资150万元,实验室及管理用房118万元, 仪器设备采购投资132万元,其他费用42万元,预备费38 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拨款1.4项目建设期概述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1.5产品方案在保存的美国进口的种质基础上,从国内和哥伦比亚等收 集对虾亲虾1000对,进行亲虾培育、促熟利用微卫星技术, 测定对虾个体的亲缘关系,依据对虾个体的亲缘关系建立半 同胞家系200个,养殖到紡虾,测定每个家系个体的生长、 抗病、存活率等各种性状,再评定每个个体的综合育种值 根据综合值的高低筛选第一代优良对虾10000尾,进行优良 苗种培育,筛选第二代优良亲虾30万尾,生产苗种10亿尾 供应市场。
1.6运行费用及效益分析经测算,本项目每年运行费用约需150万元所需经费 由本所科学事业费拨款、相关科研项目经费以及中心自筹资 金三方面途径解决项目建成后,依托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和深圳基 地等科研设施,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采用现代育种技 术,开展南美白对虾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南美白对虾优良品 系,为南方乃至全国的海水养殖业提供优质南美白对虾种苗, 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渔民经济收入,为社会 主义新渔村建设服务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20多年来,我国渔业产业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逐步改变了过去依赖海洋捕捞的传统渔业产业结构,确立了 以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因而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 科技创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虾高密度池塘集约化养殖、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贝类工厂化养殖、贝 类深海吊养、贝类浅海底播养殖、藻类网帘(延绳)吊养 等多种新型的养殖方式的相继兴起和发展,使我国在短短 的20年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在水产养殖中,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是单种养殖面积最大、产值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的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秘鲁、厄瓜 多尔和墨西哥湾等地,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等 特点20世纪80年代,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洪都拉斯、 厄瓜多尔,南美口对虾是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我国于1988 年首次引进南美白对虾,并于1994年突破人工繁殖难关, 之后在全国广泛养殖,并不断从美国进口无特异病原(SPF) 亲虾用于虾苗生产中国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从海 水到淡水,南美白对虾成为中国人多数地区的主要养殖品 种2002年中国南美口对虾产量36. 8万吨,其中广东省的 南美白对虾产量9万多吨,占全国的1/4广东在南美白对 虾养殖业中所占地位由此可见但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 养殖病害频繁,已对其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2004 年,上海南美白对虾养殖仅6-9月就发病近10000亩,损 失数千万元,近1/3的养殖户颗粒无收如今南美口对虾 的养殖已进入引进-退化-病害,再引进-再退化-再发病的 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种质的问题美国卖给我们的是 很小一部分选育的纯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低,不具备再选 育的潜力根据我们的分析,引进的南美白对虾选育品种, 每繁殖一世代,体重生长变异增加10%,生长变慢,大小差 异增加,个体大小参差不齐。
而且每年从美国大量引进SPF 亲虾,不仅浪费人量外汇,增加养殖成本,加上各国出于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国外严格限制原种亲虾的出口,我 国目前进口亲虾的受精卵为杂交种,子二代将出现性状严 重分离,不宜作为亲本进行繁育,因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 特性,必须依赖于别人,因此我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存 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遗传选 育机构,从源头开始,构建南美口对虾的基础种群,开展 优良品种选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本项目旨在利用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和设施,在 广东深圳基地建立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开展南美白 对虾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为我国华南沿海乃至全国的水 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南美白对虾亲虾和苗种,推动我国水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 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海洋渔业研究机构0—,为国家区域性综 合性海洋渔业科研机构,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 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研究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渔业 产物资源的开发,高附加值的渔业生物制品的研制,重点承 担其它类型水产科研机构无法承担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 性、方向性垂大水产科技任务,是社会公益性和基础性国家 级非营利性科研创新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本部驻地广州 市新港西路231号,院内土地29. 7亩,总建筑面积39620 平方米,其中试验大楼两座,分别为4378平方米和4300平 方米位于广州新洲的中试车间占地2.7亩,总建筑面积 3611平方米有应用于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大型专业仪器设 备价值6000多万元现在职职工309人,其中专业科技人 员198名,其高级职称62名、中级职称72名;博士 10名, 硕士 26名,博士、硕士生导师28人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有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3人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 人才工程,有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所以来,获得了 17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目,三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1项, 三等奖21项,为我国水产事业发展和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以来,全所承担科研课题228项,开 发项目近60余项近年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研究专项项目/ 课题近20项,取得了口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南海水产研究所设有水产养殖与生物技术研究室、渔业 病害研究室等6个科研业务部门,在深圳市龙岗建有海水养 殖试验基地,在海南三亚设有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所本 部建有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渔业环 境及水产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南海区水 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和水科院水产养殖种质资源 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价值6000多万元在海水 增养殖、南海区种质资源研究、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病害防 治,特别是海水种苗繁殖领域具有优势力量,承担了国家“十 一五”对虾和珍珠贝的遗传育种863项廿和科技支撑计划等 重大科研项目,在遗传育种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海水养殖种苗繁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为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过程中的繁育提供了 良好的技术保障我所是我国南方最早开展海洋水产经济种类的繁育与 开发的科研单位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先后取得 了海马、合浦珠母贝、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 长毛对虾、短沟对虾、新对虾、斑节对虾、乌头鳍、真鯛、 黑鯛、平鯛、黄鳍鯛、石斑鱼、中华乌塘鳗、大珠母贝、 杂色鲍、军曹鱼、文蛤、西施舌、东风螺等重要经济种类 的人工繁殖成功,其中“大珠母贝人工繁殖与插核育珠技 术” 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人工繁殖研究, 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建立了基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尤其是多种对虾、合浦珠母贝和杂色鲍等繁育技术的成功, 直接推动了这些养殖主导品种的产业化发展2、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 南美白对虾的亲虾养殖与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南方对虾工厂化无 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2004DA526B0202),广东省重 大科技兴渔项目《大规格优质成品对虾养殖技术》 (B200201A01),广东省重大攻关项目《微生物工程技术 在规模化养虾中的应用》,广东省重人科技专项《集约化对 虾养殖废水(物)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研究》(A30501001) 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虾精养环境优良微藻藻相 构建与培养研究》(5003485),围绕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 生态环境控制、微生物工程技术、池塘微藻生态人工调控 技术、养殖环境监测、养殖排放水无害化处理、对虾健康 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南方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 技术体系开发与应用等几个方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 建立了优质南美白对虾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包括:南美 口对虾集约化池塘养殖基础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生态环 境调控技术;南美白对虾体内营养免疫调控技术;优质南 美白对虾养殖集成技术;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与养 殖工艺;南美白对虾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养殖废水无 害化处理技术。
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健康养殖产品,中请 专利5项,为南美口对虾亲虾培育、选育品系养成奠定了 雄厚的基础研制的主要产品包括: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粤饲添字(2001 ) 001001 );枯草芽砲杆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 添(2006) 0711);预混料饲料添加剂(饲预(2006) 2199); 加强型利生素(粤饲添字(2006) 001006);利生活菌(粤饲添字(2006) 001004);利生健(粤饲添字(2006) 001005);苗康达(粤饲添字(2006) 001002);利生添宝(粤饲添字( 2006) 001001 );对虾预混和饲料(粤饲预字( 2006)003002)o3、熟练掌握了南美白对虾的苗种培育技术和SPF苗种 生产技术,为南美白对虾的遗传选育奠定了直接的技术基 础我所海南和深圳基地近年来开展了人量的南美白对虾 人工育苗生产工作,其种苗生产是基地大部分收入的重要 来源通过南美白对虾苗种的生产,培养了人工繁育的技 术人才,熟练掌握了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和SPF苗 种的生产技术,为南美口对虾的遗传育种奠定了良好的技 术力量4、在国家科技部种质资源平台项目和我所“中央级公 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助下, 为南美白对虾的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费保障。
通过国家科技部“水产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子项目“南海水产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的实 施,活体保存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繁育世代的南美白对虾 种质资源(见水科院种质资源平台网站)为南美白对虾选育 奠定了重要基础我所是国家公益性科研创新机构,创新编制160人,每年有480万元的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南美白对虾的遗传 育种研究已列为重点项目计划并上报水科院为南美白对 虾的遗传选育提供了经费保障5、对进口南美白对虾及其不同繁育世代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南美白对虾的遗传选育 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对从美国进口的亲虾繁殖的第一代到第四代每代 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 代苗的生长变异与美国培育的亲虾相同,体重的生长变异 分别为10% (第一代)和9.9% (美国亲虾),但后代每代 体重变异系数增加10%,表明生长性状随着逐代繁殖而日 益分化,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而在 遗传多样性方面等位基因数量不仅呈逐代下降的趋势,而 且远远低于原产地野生虾的等位基因数量,但每代的杂合 度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这一分析表明,进口亲虾不 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加上遗传资源非常有限,不具备遗 传选育潜力,因此开展南美白对虾的遗传选育有必要从原 产地进口野生亲虾资源。
6、开展了斑节对虾、珍珠贝和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