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效应.ppt
4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效应,水俣病,痛痛病,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水俣病,水俣镇是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属熊本县管辖,全镇有4万人,周围村庄还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由于西面就是产鱼的不知火海和水俣湾,因此这个小镇渔业很兴旺1925年,一个资本家在此建成一个小工厂,叫日本氮肥公司1932年又扩建了合成醋酸工厂,1949年开始生产氯乙烯1956年产量超过6000吨,这个企业由此而发家,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猫自杀”,但没有人研究这事当后来得知这是一起公害事件时,有人称为“自杀猫事件”1953年,在水俣镇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但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1956年5月,又在医院出现4个这种病人,得这种病而没有入院的患者还有50多人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学院一些人的注意在调查中,把猫死人病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初步找到吃鱼中毒这个共同受害的根源。
1963年,熊本大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水俣氮肥厂乙酸乙醛反应管排出的汞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CH3HgCl)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了典型的水俣病症状对水俣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也发现大脑、小脑细胞的病理变化,均与CH3HgCl中毒的脑病理变化相同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的鱼、贝造成的1979年3月23日上午10时,在熊本地裁刑事二部对原氮肥公司经理吉冈喜一(时年77岁)和造成水俣病的工厂原厂长西田荣一(时年69岁)进行公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甲基汞具有脂溶性、原形蓄积和高神经毒3项特性首先甲基汞进入胃与胃酸作用,产生氯化甲基汞,经肠道几乎全部吸收进入血液(无机汞只有5%被吸收);,然后在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中的巯基结合,随血液输送到各器官进入脑细胞,还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脑中脑细胞富含类脂质,而脂溶性的甲基汞对类脂质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所以很容易蓄积在脑细胞内甲基汞分子结构CH3-Hg-Cl中的C-Hg键结合得很牢固,不易断开,在细胞中呈原形蓄积,以整个分子损害脑细胞,这种损害的表现具有进行性和不可恢复性。
我国也发现松花江及邻近河流渔村儿童因食甲基汞污染的鱼类而影响神经肌肉随意运动功能,使握力降低,眼手协调功能下降,记忆力较差等因此,对含汞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0.05mg/L(按汞计)以下方可排放,地面水及饮用水汞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01mg/L,粮食为0.02mg/kg,薯、蔬菜、水果、牛乳为0.01mg/kg,肉、蛋(去壳)、油0.05mg/kg,鱼0.3mg/kg(其中甲基汞0.2,mg/kg),痛痛病,起源于日本富士县1931年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 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骼萎缩、关节疼痛。
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镉米事件,新世纪周刊:中国10%大米存镉污染,中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而且,污染土地上产出的污染稻米,绝大部分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上市流通这导致污染稻米产区以外的城乡居民也有暴露危险,而危险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尚缺乏研究,干电池,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和镉,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兽药残留,(veterinary drug residue),指给畜禽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代谢产物和杂质药残种类,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 素、链霉素,磺胺类:,SM2、SMD、SMM、TMP,呋喃类:,呋喃唑酮、呋喃西林,激素类:,已烯雌酚、已烷雌酚、双烯雌酚、雌二酚,抗寄生虫药:,马杜霉素、伊维菌素、有机 磷、苯硫咪唑类,硝基咪唑类:,甲硝唑、二甲硝咪唑,猪:克仑特罗 喹乙醇 有机砷 镇静剂(氯丙嗪、安定)等 鸡:喹乙醇 抗球虫药 抗菌药 有机砷 鱼:己烯雌酚 喹乙醇 呋喃唑酮氯霉素 奶:抗生素 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 蛋:氯霉素 磺胺类 氟喹诺酮类 牛羊:阿维菌素 同化激素 有机磷类,兽药残留现状,休药期,(withdrawal time),指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许可上巿的间隔时间。
最高残留限量,(maximun residue limits,MRLs),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允许存在于食品表面或内部的残留药物或其他化学物的最高含量或浓度,mg/kg或mg/L表示慢性毒性,肝肾功能损害,血液循环系统障碍,激素样作用,(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对动物(人)雌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有显著的干扰效应临床上以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肓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癌症为特征人类:生殖障碍、发肓异常及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水生生物与野生生物:贝类、鱼、鸟和哺乳类生肓力下降;鱼 和鸟类的性别变化,引起去雄性化、雌性化或双性化;鱼、鸟和爬虫类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也可使子代存活力下降而使有些物种灭绝,特殊毒性,致突变、致癌、致畸“三致”作用,硝基咪唑和硝基呋喃类,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已烯雌酚等甾体激素,引起女童早熟、子宫癌、肺癌、肝癌及男性的女性化,苯骈咪唑类抗寄生虫药 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对胃肠道菌丛的影响 长期使用抗菌药,破坏了胃肠道菌丛的正常平衡,影响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影响到机体的免疫能力病原菌耐药性 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耐药基因相互传递,日本明治制药1996年资料:沙门氏菌中耐药菌比例,药物 禽(146株)猪(85株)牛(113),四环素(%)10 58 85 链霉素(%)8.8 44 34,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按其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氯,有 机磷,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砷,有机汞,氨基甲酸酯类。
另外还有氯化苦、磷化锌等粮食熏蒸剂农药在生产和使用中,可经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占进入人体总量的,90%,左右其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1、喷洒作物:,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污染食用作物,但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 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 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植物根部吸收:,据研究证实,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土壤中农药污染量越高,食物中的农药 残留量也越高,但还受植物的品种、根系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长时间随雨雪 降落到土壤和水域,也能造成食品的污染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 物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尤其是一些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等这种食物链的生物浓缩作用,可使水体中微小的污染而导致食物的严重污染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可使农药的残留浓度提高至数百倍到数万倍,如果河流中的,DDT,为,1,,,水生植物体内的,DDT,就可达,265,倍,,小鱼体内达的达,500,倍,,大鱼体内就会达,80000,倍,,水鸟体内则高达,850000,倍。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 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使用高毒禁用农药,浓度过高或用药过量,不重视蔬菜上市前的安全间隔期,蔬菜病虫抗性增强,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