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白的游历生涯.ppt

12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50673538
  • 上传时间:2018-08-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的游历生涯雄奇俊逸的游仙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是其孜孜不倦的实践与追求李白曾满怀 虔诚的为公主献上精心撰写的《玉真仙人词》与李白关系最为深厚 的是元丹丘,李白与其不仅相交弱龄,而且长期同游,共修道业 李白作《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凤笙篇》 二诗相赠,提醒他“弱龄交光景”,莫忘“荣枯同所欢”此时 正是李白游泰山之际李白自泰山返任城后接诏入京所以 与李白结交甚厚,又是第一个编辑李白诗文集的魏颢说: “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人翰林, 名动京师”(《李翰林集序》)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煌煌巨星他的光芒一直辉耀着古代诗 坛,被誉为“诗仙”他以天纵之才,谱出雄奇瑰丽、豪壮奔放的诗篇,反映着盛唐的时代精神 天宝初年,他来到泰山求仙访道,寻奇探胜,并隐居徂徕,留下了奇丽的泰山诗文,也留下了他在 那一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成为泰山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 •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任城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 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游览逗留,并写下了一批关于泰山的作品。

      有《游泰山六首》,及《梁甫吟》 、《拟恨赋》等 • •李白游泰山之后,即于初秋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这是他第三次到徂徕早在开元二十四年冬,他 到任城刚刚半年,即到徂徕山,结识了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秋,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隐居 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于徂徕山,酣歌 纵饮,时号竹溪六逸竹溪遗址在徂徕山乳山之下,今尚留有李白“独秀峰”题刻孔巢父字若 翁,孔子三十七世孙,自幼勤学,长期隐居徂徕山据《旧唐书》本传载:“永王璘起兵江淮,闻 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知其必败,侧身潜遁,由是知名看来他的政治判断力远高于李白李 白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 • •李白关于泰山的诗篇,既是雄奇俊逸的游仙诗,又寓于深刻的现实含义,是反映李白思想的重要资 料,纵观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是其孜孜不倦的实践与追求少年李白 是在当时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他家乡昌明县境内的紫云山、戴天山均为道教名山 蜀中道风繁盛,一些著名的“道门龙凤”多在幼年即入道李白“弱龄”时就结交了著名道士元丹 丘,其最早的诗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约就是赠元氏之作。

      道教典籍是李白启蒙教育的重要 教材 • 李白的政治报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 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 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 (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 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 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 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42至45岁): 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但李白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 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 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 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其间结识了杜甫理想的破灭 、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安史之乱时 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次年应聘参加永 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白身 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李白与泰山 •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隐居庐山屏风叠永王璘东巡 ,招人幕府后永王在与肃宗李亭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下狱,被流放夜郎 (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行至巫山,遇赦东归上元二年(761)秋, 李光弼率军抵抗史朝义,李白入幕府请缨杀敌,途中因病返回金陵,投奔任当涂县令 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冬,李白逝于当涂,享年六十二岁临终以手稿付李 阳冰,阳冰编为《草堂集》,并为作序 • • 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任城其时李白的 六叔父为任城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近世族祖李辅为鲁郡(今兖州 )都督,从祖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族弟李幼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李白在此 结交各地名士,与杜甫、高适漫游齐鲁山川名胜,多有其游踪足迹。

      • •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浏览逗留,并写下了一 批关于泰山的作品泰山诗篇•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 泰山诗篇•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 缅彼鹤上仙,去天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观。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歌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怳忽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星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泰山诗篇《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淮公 入门不拜聘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 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调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泰山诗篇•《拟恨赋》: • • 晨登泰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坟毁,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于是仆人本壮夫,慷 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没。

      • •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西漂昆仑,断蛇奋旅,扫清国 步,握瑶图而倏 ,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 •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 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何归 • •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 而死 • •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 思君王之有违 • •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揪听江风之 ,闻岭 之啾啾永埋 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 及夫李斯受戳,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执爱子长别,叹黄 之无缘 •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 • • 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 兮共尽,莫不委骨同归 • 泰山名人——李白 •李白的泰山之游,正是他具备了一定声望与条件,尚在待机进身的特殊时期进行的 此游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开阔眼界,追溯历代帝王先贤遗踪。

      另一方 面也是为现实功利计,期冀与神仙异士际会,得到高士名师指点这一目的强烈吸引 着李白,使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到“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再到“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一气住了四个多月这种长时间的 独往独来的畅游,是李白游历生涯中罕见的 •李白在泰山的浏览和创作大大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容:经春历夏的泰山寻仙,留下令 人缅怀的足迹遗踪《游泰山》把诗人的理想抱负与求仙访道完美的结合,是继屈原 的香草美人形象之后,开创了以神仙道化寓政治理想的崭新的新手法,显示出“诗仙”的 非凡手笔他创造的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奇丽意象和旷达境界,那种与天地往来的自 由放逸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拟恨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察 照人生,直抒胸臆,令人耳目一新隐居徂徕,“竹溪六逸”的诗名传播深远,慷慨激昂 的《梁甫吟》传唱有人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悠远的思考与回味李白游历时的挫折•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话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 ,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 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 ,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 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 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 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 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 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 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 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 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 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 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 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 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 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 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 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 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