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观众记忆中的郭德纲.doc
21页老观众记忆中的郭德纲老观众记忆中的郭德纲老观众记忆中的郭德纲最近看了一些老观众回忆郭德纲的帖子,觉得很有意思还有一些新纲丝想知道当年的情况,所以我想把我当年的所闻所见写下来,以便大家了解当年的艰辛先写一段,有愿意听的我再继续我是02 年开始听郭德纲相声的,那时郭德纲在广德演出,成员有郭德纲,张文顺,张文良,李菁,王蕙和赵桐光基本上固定人员就是上述这几位了到了 03 年初,又加上了刑文召,何伟和徐亮当时每周一休息,周三,周五,周日是鼓曲相声综合场周二,周四是相声大会我还记得为了招揽生意,郭德纲派一个广德的工作人员,穿上黑大褂,黑袜子,黑鞋,把脸,脖子,手全涂黑了,在那里装雕塑,时不时地动一下,往里边招人再说说演出顺序,当年我主要是为了听鼓曲,所以鼓曲场去的多,相声场去得少先说说曲艺综合场,一般是张文顺老先生开场说单口,那时台下最多也就 20 多人,大多数是老年人,看得出和张先生是老朋友了,张先生上来就有碰头好,张先生一般说半小时左右的单口,然后是王蕙的白派京韵,那段时间常听的主要有:探晴雯,黛玉焚稿,哭黛玉,孟姜女这些段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演员太少,所以每个节目都要尽量演长一些,所以王蕙经常黛玉焚稿和哭黛玉连在一起唱,这样一唱就是40 多分钟。
对演员的气力嗓子都是很大的挑战王蕙下去,一般是李菁的一段板子,之后王蕙再来一大段京韵然后就是压轴了,郭德纲,张文顺的相声那时郭德纲的相声比现在规矩,没有现在这么霸气,可能比现在还坏些因为台上台下太熟了,经常拿台下 za挂郭德纲一段说完,肯定有花篮的,按规矩,只要有花篮,演员就要返场谢花篮,所以当时我经常拿 100 块钱,叫服务员分 5 次送,这样可以多听几个返场那时郭德纲一般只翻 2 个,再有花篮,他会上台说:后面还有赵桐光老爷子的京韵,我就不多耽误时间了,您想听下次再来吧大轴一般都是赵桐光老爷子的刘派京韵,赵老爷子也很有意思,我听了整整 1 年,老爷子就是 4 块活,来回翻着唱:闹江州,博望坡,罗城叫关,华容道而且老爷子还塌中,所以当时一直在想,要是他不是大轴,老郭再说一个多好赵老爷子下去,所有演员上来谢幕,那时谢幕不想现在德云社这样站在台上谢有点像现在张伯鑫他们那样,把观众送出园子,还一直不停的说:您破费,您有空再来说的人心里暖暖的先说这么多吧,要是有人喜欢看,我再接着写,能聊的还有很多,比如郭德纲当时邀请了很多曲艺名家来演出;台下老观众挑刺,郭德纲巧妙的化解;王月波他们来帮忙;何伟,徐亮首次登台。
再说说演员吧 张文良:报幕,检场后来为何伟捧哏 郭德纲,张文顺:不必多说了,张老爷子也兼说单口和帮其他临时演员捧哏李菁:快板,当年广德没开夜场相声大会的时候,李菁就是快板和单口快板不错,单口基本没法听后期何伟来的时候,李菁也不是跟他捧哏的,合理合作是华生天桥时期的事了我印象里,只见过李菁给一个女演员捧过福寿全,而且是很多次那个女演员还兼唱河南坠子和京韵大鼓,是曲校的学生王蕙,赵桐光:京韵 王月波:那时大胖子也经常来,一周基本能见到 3,4 次基本是给郭德纲捧哏或者自己逗,张文良捧徐亮:早期只唱单弦,那时他还没大学毕业,纯粹玩票,每周来 1,2 次所以他说自己是德云社的创造者,纯属往自己脸上贴金后来广德每周 2,4 加了相声大会,实在人手不足,除了王蕙,赵桐光,其他人基本上都上场说相声了,徐亮也就拜了张文顺,正式以徐德亮的艺名登台说相声,那时也是和一个唱快板的曲校小姑娘搭档,我听过他们的黄鹤,说实话不够一卖,也就是票友水平何伟:当时介绍,郭德纲的弟子,那时的何伟台风比现在好得多,活脱的马志明,大家都说高峰想少马爷,其实在我看,当时的何伟才是完全学少马爷,而且是 100%的克隆因为我非常喜欢少马爷,他的段子基本都能背下来了。
何伟的一举手一抬足,完全是电视上少马爷一模一样 (说几句题外话后来在华生天桥期间,郭德纲收了曹云金,潘云侠,和张云雷何伟也就改名叫何云伟了,那时候何伟因为已经在广德演了大半年了,还真有个大师兄的意思,水平也远超同门可惜后来德云社火了,女粉丝越来越多,一帮人拼命的夸何云位表情可爱,什么 Q 版相声,结果弄得他在台上越来越小丑化,水平就差多了 )刑文召:单口开场,当时还是用本名:刑克昭说实话,刑爷的活收不上好,这可不是我说的,台下的老观众基本他上来就开始聊闲天了,而且不止一次的听见他们嘀咕,怎么还没完呀,不可乐呀当时广德基本就这些人了,大家来其实就是捧郭德纲,张文顺,王蕙和赵桐光的,其他人也就是聋子的耳朵–陪衬罢了我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我拍郭德纲马屁,是有事实根据的,当时数码相机还不是很普及,可是每场都有老观众给上述的几位照相,然后洗出来,下次带来送给演员只有上述 4 位表演的时候,才有观众照相其他人演的时候,聊天喝茶,上厕所的居多大家这么欢迎,我就继续了上面说了常驻演员,再说说特约的演员广德就是郭德纲的买卖,所以约演员也是他的工作之一了,为了解决演员过少的困难,老郭可算是费尽了心了演员来了又走,除了上述的几位,没几个能常驻的。
每周都能见到 1,2 个新面孔,老郭在台上隆重介绍,还没等大家熟悉他们呢,就又消失不见了为了增加观众,经常特邀一些大牌演员来演出,我估计老郭为这个赔了不少我记忆里在广德见过的名家有京韵名家胡全琛,李树盛,说评书的张金山,还有几位北曲的单弦名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弦师是北曲得名弦师马小祥说起马小祥知道的不多,他父亲就是著名评书演员马增祥(马岐),姑母马增芬、马增蕙那都是赫赫有名的曲艺名家了除了这些名家,曲校的学生也经常来演出我印象里有 2 个小姑娘(不好意思,年头太长,只记得小姑娘了) 一个唱快板,一个唱坠子,大鼓还记得一次很有意思的小差错,报幕的张文良上来报幕,下边有请xxx 表演京韵大鼓“子期听琴” ,小姑娘上台鞠躬,响弦开唱,一张嘴就是“连环计” 直到一落儿唱完,红着脸解释:对不起,这段本来是为返场准备的,上来一紧张先唱了,下面给大家至至诚诚的演唱“子期听琴” 台下都乐疯了还有一次,一批老观众要求郭德纲约一个名家来唱大鼓,郭德纲好不容易约到了,没想到另一批观众表示,就烦这个名家,他要是来演出,我们再不来听了当时就那么固定的 10 几 20 个老观众,真要是不来几个,买卖就没法干了郭德纲只能在台上抖包袱:下次爱听他的这几位观众你一定来,我保证下一场有他,不爱听他的也没关系,您也照样来,我保证您几位见不到他。
为什么呢,我在那边开一个小屋,把这位大鼓演员和爱听他的观众请进去单听我说一个吧,我是从 04 年底 05 年初开始听德云社的(当时叫北京相声大会) ,所以不敢自称老观众印象中最深是一场事故大概是05 年底 06 年初的元旦,就是何、李在相声大赛夺魁之后举行的几场庆祝活动那天我去晚了,没进去第一个节目都开了所以我只能买站票了(当时站票还是不太多出现的) 我记得当时是孔云龙和赵老六检票,我跟小孔说,都满了吧,给我来个站票吧,小孔说,人太多了,您改天来吧,不好进了,我说我道远,来回不容易,能听见就行小孔也挺为难,一个劲嘱咐我别上包箱里了,找一地听得了就这样我进去了里面是第二个节目了好像是张德武和张文顺说的《杂学唱》 ,一边说着一边还有人进直到说完了,老郭和谦爷的《我要幸福》上了,进来一哥们喝多了,一身的酒气,进来先找座,看都没有了,就自己嘀咕,那哥们就站我旁边“怎么没座啦,怎么安排的…”他想往前去,可人太多,跟本过不去于是声就大了老郭和谦爷一边说,一边得听他的那哥们开始鼓倒掌,叫倒好,全在腮帮子上这时能看出来,台上两个开始注意他了可也搭理他他更来劲了开始骂街了这时前面的观众也听不了了,开始看他。
这时老郭实在忍不住了“你说,我说听你的,听我的?“那哥们继续耍酒风“我要坐不听,我没座 ”这时赵老六和孔云龙进来了,赵六一抱那哥们就往外走老郭开始向大家解释了几句“剧场小,没办法,要不你来我这坐来,你来我下去看见小孔,老六进来,老郭让他们把人带到出去,不行到侧门那听去老郭当时还砸了一挂,把身证留下啊,接着老郭拿起扇子转了个花几句话又把观众带回了节目中我觉得这就是角儿能把事故刹时间解决;能几句话把观众带回节目;能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带领、养活一个社团下面说说我第一次听郭德纲的经历当时在大栅栏闲逛,被上文提到的小黑人雕塑吸引了过去,看见了水牌子上写着领衔主演“小万人迷”郭德纲说实话,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也太不要脸了,你是谁呀,还敢叫“小万人迷”?本来是想骂着过去就完了,不过再一看到水牌子,上面还有李树盛的大鼓,李先生的白派可是北京听不到的,而且当天还是李先生的私房绝活“锁麟囊” ,一问票价,才 20块,进去听听吧进去节目已经过了一半了,场上徐亮正在唱单弦“拳打镇关西” 徐良的单弦除了嗓子不太好,味道还是不错的,没有花篮返场,他下去,好像李菁的一个快板,具体演什么记不清了之后就是李老板了,唱的是白派的“活捉三郎” 。
这时徐亮从后台出来坐在我旁边和一个朋友聊天,听见他在骂李老板,说:早听说他要唱锁麟囊,特意把录音机放在音响边上,结果李先生上台看见录音机,临时改活了!!!李老板唱完又翻了一段,就轮到郭德纲张文顺的相声了,那时郭德纲没这么胖,比现在还黑,流着寸头,前边一撮挺长,还染成黄色比现在多了一分匪气,少了一分霸气报的是杂学唱,我本来以为这段没什么包袱,也就学学唱歌什么的(那些年电视上的杂学唱都是学唱歌) ,没想到就这个段子,把我彻底拴在了广德,几乎风雨无阻的坚持了 1 年一上来老郭先拿李先生捉了几个现挂,然后开始 n 长的垫话,当时我是彻底笑疯了,旁边一个人边笑边说:受不了了,什么时候学唱呀我也开始期待正活的学唱,可能是我第一次听的缘故吧,那次的杂学唱我的印象最深,而且很多包袱之后再没听郭德纲和众弟子用过(有些国家领导人的包袱) 具体学的什么记不清了,四郎探母肯定有,还有一些梆子,最可贵的是一段正唱,一段外唱,即显了功夫,又逗乐了观众(后来何云伟的四大须生之类的,唱得好坏暂且不论,基本就是买派他的唱,没有包袱了) 最后攒底的还是赵桐光的大鼓可以说,第一次进广德是冲着李树盛去的,可是真正把我拴在广德的是郭德纲的相声!!!!从此以后,我几乎每天下午从不间断,一直听到第 2 年非典,广德停止营业为止。
再说说当时的观众,当时的观众真的很少,最多的时候也就 30 多人(我每次都数数人,想算算他们一下午能挣多少) 一般也就 10 几个人,每天下午 2 点开场,开场的时候有时就 2,3 个人我当时只有半天的工作,下午没事,每天中午下班,1 点半就到广德了所以几乎每次我都是第一个进场的,然后就盼着多来几个人,倒不是盼着他们能多挣点,而是实在 1 个人坐在台下看节目实在有点别扭演员倒是一如既往的卖力气,可是要是就我一人坐在台下,我还真不敢叫好什么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经常享受 1,2 个人的包场郭德纲上台,经常说的开场白就是:今天又是您几位包场?记得有一次,我有事去晚了,大约 2 点 10 分到的,一进大栅栏,就看见何伟拿这个大包走出大栅栏,再往前走,看见张文顺,张文良老哥俩走过去当时就觉得要坏,走到广德门口一问,因为一个观众都没有,当天演出被迫取消了能说得东西很多,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也可以回帖提,要是我知道的,就优先写出来大致说一下我听郭德纲的时间 02-03 广德,04-05 华生天桥,德云社还没搬到天桥我就出国了,不过好在他们一搬到天桥就火了,我在外国也可以很方便的下载他们的音频了。
还有一段是观众特约的卖布头,因为之前一天就是卖布头,说完了,有个老观众说明天还想听结果第二天老郭特意加演了卖布头,那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一次老郭卖力气不必说了,张先生也铆上了,整段捧得不闪不抢,严丝合缝,而且两个人表演卖布的时候,不光老郭在吆喝,两个人还有身段,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