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13归田赋.ppt
17页13 归田赋,教学参考,教学要点 作家作品知识 写作背景 课文题解 思路脉络 艺术特色 译文 思考练习答案,教学要点,认识张衡作为科学家、文学家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 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理想志趣 体会多用典故及平淡清丽、明快流畅、意趣盎然的特点 比较汉大赋与抒情小赋的不同,上 一 页,返回目录,张衡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张衡是著名的诗人、汉赋作家《四愁诗》、《同声歌》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二京赋》是汉赋最著名的篇章之一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纵览张衡一生的经历,主要以治学和仕宦为主。
治学是其毕生追求的崇高事业,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而选择仕宦也多与治学相关作为传统儒学的接受者,积极用世、济世救民是张衡思想、行为的主流但他生在东汉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其时官僚贵族都崇尚奢侈,宦官专政,政治黑暗;他虽有才能,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在朝为官时,因正直敢言,遭宦官馋毁,心情郁抑,一直有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思想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张衡一生终老,也未能实现长期归隐的夙愿,只能借助自己衷爱的文学创作来抒发心中的隐痛和理想上 一 页,返回目录,写作背景,自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永和三年(138),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上 一 页,返回目录,题解,《归田赋》是张衡感到不得志、想要归隐田园时写的一篇抒情小赋(大约作于顺帝永和三年,张衡60岁,时任河间相) 《归田赋》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也是古代文学中第一篇以归隐田园为主题的作品,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时代即将过去,抒情小赋将以独立的体式在赋坛上占有一席地位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当他们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之时,大都会走向退隐归田、洁身自好的道路。
张衡也是其中一例《归田赋》就是张衡为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写的作品 作者借意想中的隐居的境界抒写自己不满黑暗现实、情愿归隐田园的心情,反映了抱负无法施展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矛盾上 一 页,返回目录,思路脉络,文章可分四段第一段叙归田之由作者之所以企慕归隐,原因有二: 一是“仕不得志”,也就是赋开头二句:“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后汉书》本传说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是“永久”二字的注脚 二是对时局不满和忧虑,所谓“俟河清乎未期”“谅天道之微昧”,或显或隐地表达了这层含义顺帝之立,事由宦官,阉党权势,笼罩朝廷,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不怀有义愤与忧虑但事既不可为,便只有远离世事,洁身自保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第二至四段设想归隐后的生活,是文人所向往的心随物外、怡然自乐生活的写照,充溢浪漫气息和情调 先是设想归隐田园后逍遥于良辰美景之中的乐趣作者选取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即“时和气情”、“百草滋荣”的仲春此时春意融融,万物竞吐生机,花草丰茂,百鸟齐鸣,人处其境中,亦自在逍遥,劳心之事抛置脑后,尽情愉悦这里从大地写到长空,上下一体,景观宏大,气象开阔,为作者释放郁闷,潇洒抒情创设了令人心动的美妙空间,景与情相得益彰。
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这种发自内心的归隐之志,唯有期盼得深切,才表达得如此真挚、忘我;也只有阅尽人世纷扰,遍览官场污浊,才会“出淤泥而不染”,以高洁的精神追求超越被俗世束缚的肉体这也是古代文人身为官场所累,意欲放心归隐的矛盾心智的写照暂时的借景抒情——意隐便成为他们安慰和平静心灵的一贴良药,使他们能从片刻的调解中找回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固有的清高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儒士的他,又再次认识到不能一味耽于般游之乐理想的生活应是居蓬庐之中读书写作,“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作者设想罢游归庐,弹琴、读书、著文等闲逸高雅的生活乐趣作为传统儒家的社会政治学说,而将个人荣辱得失置于度外这也说明作者不可能完全从尘世中超脱出来,独自逍遥世外,归隐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而已上 一 页,返回目录,艺术特色,全篇一扫汉大赋的铺采缛文、繁重凝滞,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是以短小精悍的篇制和平浅清新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集中抒写内心的苦闷、不满、追求和志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平淡清丽、明快流畅、意趣盎然的崭新气象开启了汉赋创作的新篇章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等。
这些典故多为人们所熟悉,词句短小、内涵量大,不仅使内容更加充实丰富,而且使语言更显平易清新、雅致精炼上 一 页,返回目录,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上 一 页,返回目录,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说明,上 一 页,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