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云***
  • 文档编号:119954080
  • 上传时间:2020-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清远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题秋兴八首①(其七)杜甫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②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织女:指昆明池中的织女石③菰米:多年生水草草本植物,又叫茭白,呈黑褐色,可食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B.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C.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D.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15.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6分)14.【答案】A(3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A项中“汉时功”“武帝族旗“不是写汉武帝时期,而是借指唐朝曾经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15. 【答案】 “虚”和“动”①“虚”有“空对”之意,(写“虚对”或“搁置”等意都对)(1分)写出了昆明池中的织女(或“织机、织物”)空对夜月、辜负清秋月色的情景1分) ②“动”即“抖动”之意,(写“摆动”“晃动”“波动”等意都对)(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让静的事物有了动态感1分) ③两个字一静一动(或以动写静),描绘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也暗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2分),共6分  (学生写出两字,但没分析不给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

      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秋兴八首(其七)》参考赏析 这一首由曲江头写到昆明池是“故国思”的内容之三,以精丽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抒发了自己旅居夔州欲归不得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借汉指唐,用想象中的威武场面颂扬了盛唐的强大,昆明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汉武帝为了操练一支水军,仿照云南滇池而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甚为壮观,玄宗亦曾置船于此这两句表面上是咏史,实际上借汉指唐,亦古亦今,从自古带到本朝,是对唐朝昔日国力的美好追忆 颔联二句笔锋一转,想象今日昆明池的荒凉景象,抒发怀古伤今的悲痛心情写昆明池的贵重文物织女指织女石像,鲸鱼指石刻鲸鱼,石雕的织女安闲不动地贮立在池边空对着月夜,这个形象,不仅渲染出昆明池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而且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

      虚夜月动秋风”把实在的事物转化为若现的景象,内涵深广,总有无限伤时之感,昔盛今衰之情尽在其中 五六两句由历史写到现实,由池边写到池中,表面上写菰米荷花盛多,实际和前面两句一样,都是以盛写衰运用华丽的词语来表现秋景的凄凉菰米皮黑褐色,因为菰米之多,所以说稠密浓黑如乌云莲房就是莲蓬,秋季莲花初结子的时候,花蒂褪落,因此称为“坠粉红”这两句既是对昔日昆明池絢丽秋景的回顾,也是作者对今日昆明池风光的想象,有着无限怀念眷顾之深情 末联两句又回到现实的夔州,关塞指夔州的山川,极天指极高,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唯飞鸟可通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无所归依渔翁是杜甫自比这两句以对仗作结,无限凄恻之意寓于其中 这首诗在用词方面,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烘托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乎和诗的意境不同,但他们在诗人巧妙的构思下,更有力的烘托初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武帝旌旗,织女机丝”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广州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尉佗楼 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14.【分析鉴赏】(3分)B(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

      15.【鉴赏评价】(6分)答案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每点3分不表明观点扣1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揭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中的“文章达”“羽翼高”赞美王录事年轻时文章通达、志向高远B. 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C. 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D.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15.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9分14.C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 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 15.(1)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2)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3)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4)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给6分)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期末联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通“浥”,沾湿④莱(li):草名,即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

      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15. 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答案】14. D 15. ①联想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③动静结合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④多角度描写(嗅觉、听觉、视觉相结合)。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描写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是从嗅觉的角度;流水打击溪石,叮咚有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回环流转的细流,是从视觉的角度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宁静清新的环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含蓄委婉”错误,从诗中来看,“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意思是“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这是直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应是“直抒胸臆”故选D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后人评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我的高二时代——启程我的生涯准备- 高中主题班会设计.docx 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doc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学生版).doc 2022届福建省高三下学期4月诊断性测试英语试题(教师版含解析).docx 中考语文专题15 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学生版).docx 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学生版).docx 2021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题型归纳与训练 专题6.4 数列求和与数列综合(学生版).docx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 2021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政治试题(学生版).doc 2021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义(北师大版)第2部分 板块1 第1讲 谓语动词.doc 2017-2018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卷含答案.doc 2022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学生版).docx 2022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英语试题(教师版含解析).doc 【BSD版春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5讲:确定圆的条件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docx 2021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义(北师大版)第3部分 层级2 第3讲 整齐和谐的并列句.doc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七下期中联考试题.doc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专题09 二次函数抛物线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学生版).docx 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