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刘静.doc
9页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刘静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刘静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采自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前面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生物的基本类别: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当程度地了解充分体会到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关于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生态系统的这个本源性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在这节课中,我将就这个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该节内容所在的第十九章整体都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可以这样说,第十九章学习之后,学生关于地球的生物知识体系才算初步建立起来,那么本节作为本章的开篇——本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上现存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初步的生物相关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即将完成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本节课的内容,由于联系到一些学生在初一就学过的知识,所以相对前几章内容来说,知识层次比较遥远、有些生疏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讨论法、活动法的方式展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本节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三、 教法设计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关于这个问题学生不可能亲自去探究,但是学生可以做到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逐步地了解这个问题因此,对于该节课程,我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思考、去讨论、去学会自行推导结论四、 学法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法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食物链、食物网中生物捕食关系的猜想和讨论,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 (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对知识短片的观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物富集问题的探讨(日本水俣病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精神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教学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七、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态系统的组成手工粘贴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八、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新课引入看图猜俗语: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提问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气氛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食物链和食物网启发学生这些俗语包含在生态系统中,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学习 活动一:学生通过对所猜俗语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的认识,讨论如何用箭头的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些俗语(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树→蝉→螳螂→黄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教师指出不足师生共同进步启发学生总结,书写规范的食物链的要点:1. 起点:绿色植物2. 箭头:符合取食关系3. 箭头方向:由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教师在之前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要点启发学生提出食物链的概念练一练:下列食物链的表述否正确1.阳光 水稻 害虫 青蛙2.水稻 害虫 青蛙3.水稻 青蛙 害虫通过一道题目及时进行知识点掌握情况反馈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食物链和食物网合作学习 活动二:分组完成课本103页讨论1.按取食特点将图中生物分类。
2.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合作学习 活动三:分组讨论刚刚完成的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8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 ,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我们称之为食物网教师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请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食物网的链接讨论后请学生叙述PPT配合显示8条食物链并提出食物网的概念生物富集教学内容学生观看日本水俣病视频小组讨论 活动四:1.你能有刚学过的知识解释水俣病吗?(重金属汞随食物连进入人体)2.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触?(人类的不当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保护生态 人人有责看课本104页,明白这就是生物富集学生活动那么人类社会中存在食物网关系吗?当然,播放视频和学生一起总结提出生物富集概念及其伴随食物链发生的特点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组成观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视频合作学习 活动五:1. 完成手中的材料粘贴2.请尝试以第一人称介绍手中材料的作用黏贴手中材料(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粘入生态系统中,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粘入生物成分中,将阳光、空气、水等粘入非生物成分中)请学生手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的纸片教具,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
合作学习 活动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以箭头形式标明各成分之间物质与能量的关系)顺理成章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那么我们一直在提生态系统,到底什么是生态系统,以视频引入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讲解粘贴及原因在随机抽取一组学生以第一人称叙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的作用PPT配合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快速判断以下图片是否是生态系统:热带雨林、非洲草原、元阳梯田、青海湖、花园里的一朵月季花、图片中的鱼缸展示PPT通过快速判断检测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小结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四、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展示PPT带动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内容习题判断一下成分其中提到蚯蚓,以此讲解分解者的概念(并不全是微生物)在习题中补充蚯蚓是分解者的知识要点作业布置课后学生课后完成,加强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九、 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 食物链和食物网树→蝉→螳螂→黄雀二、 生物富集伴随食物链 越富集越多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十、 课后反思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到参与式教学中来,只是我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我认为参与式教学不是拘泥于表面的参与,开展学生活动是一方面,能够巧妙的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进行参与,也应该是我在今后教学活动当中注意的方面再就是本节课才用了颠倒教材的授课方式,个人认为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我个人的教学习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