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营利性大学运营特征探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27308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国营利性大学运营特征探究   摘要:营利性大学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层面得到认同营利性大学在一些国家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准公共产品”特征,二是由于几乎所有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都存在短缺问题本文以美国营利性大学为分析对象,目的是对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的基本运营特征做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美国,营利性,大学,运营  公共教育制度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的约束,特别是高等教育,导致了高等教育组织在许多领域存在着运作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高等教育组织单纯强调公益性,没有核算机制的约束,造成投入资源大量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对本国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式进行了多元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借鉴企业模式的方式来运作大学的组织运营,而企业运作的核心机制,就是营利性  一、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动因  营利性大学的范畴仅限于私立大学,与一般私立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是营利性私立大学发起设立的方式是按公司的治理结构设计的;二是营利性大学的营利性经营活动是以学校法人直接实现的(而一般私立大学的营利活动并非由学校法人完成的)  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地发展只是近十几年的事。

      大学的起源是教会、个人和机构以信仰或慈善为宗旨而创办的大学的起源性质决定了大学一直以来成为高度受政府财政补贴的行业,教育成本远在学费收入之上高等教育的起源也决定了大学存在的核心价值是服务于社会的公共利益,包括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本、培育良好的公民、“增进社会平等”等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除了私人慈善事业外,其他机构和私人资本不被认为是大学的合适参与者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新的私营化浪潮的主导下,由于财政拨款的削减,大学组织开始面临一种全新的挑战作为回应,大学开始从管理走向经营,产业化、私营化与市场化开始成为大学组织改革的新目标其中,市场化着眼于大学组织制度的创新,以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来改革和运作大学组织成为大学组织创新的新特征在私营化与WTO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进一步推动下,在大学的分类方面,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大学组织形式,即私立营利性大学伴随着私立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公立大学与传统的私立高等教育组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起来,在传统公立与传统私立之间,出现了新公立、新私立以及混合型等各类高等教育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美国出台的《高教法案》是推动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法案主要规定了学生贷款的种类和学生奖学金的直接资助方法,该法案的最大受益者是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在实施该法案的1973~1974年间,7%的佩尔奖学金给了营利性学校的学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该比例上升到接近30%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在1992~2002年间,授予学位的营利性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册人数增长了56%,总数达到了665,006人;而同期公立高等院校仅增长5%,非营利性私立高等院校仅增长9%在这10年间,按照学生在册人数计算,营利性高等院校的市场占有率从2.6%增长到8.5%从来不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主流的营利性高等院校,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美国营利性大学运营的基本特征  1.资本集中度及发展规模的寡头垄断特征  美国营利性高等院校的股东机构具有寡头垄断的突出特征这一特征是20世纪90年代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美洲银行在200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将美国最大的7个营利性高等教育控股集团统称为“G-7集团”:即阿波罗集团(凤凰城大学的拥有者)、职业教育集团、柯林斯集团、戴维瑞集团、教育管理控股集团、ITI教育服务控股集团和史蒂亚控股集团  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产业资本50%以上垄断在“G-7集团”之手而在“G-7集团”之上,即对“G-7集团”控股的财团,又主要集中在忠诚管理投资公司、巴克利全球投资者公司、普特曼投资管理公司、巴伦资本管理公司4家财团手中。

      这4家财团相对个人股东,机构法人控股的比例集中度非常之高,即“G-7集团”大多数成员中的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都已超过70%(见表1)  2000年“G-7集团”的学生注册人数占营利性高等教育的42.3%,而到2006年增长到了62%戴维瑞、史蒂亚和凤凰城大学这3所营利性院校所颁发的文科学士(BA)学位占了全部营利性院校的80%;而凤凰城大学和凯勒管理学院这两所大学所颁发的文科硕士(MA)学位占了全部营利性院校的80%  2.从资本市场融资经营的特征  大学组织进入资本市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私立营利性大学的出现;其二,传统公立、私立大学的运作由管理向经营方面转化就私立营利性大学的出现而言,市场的力量与资本的逻辑是很明显的原因在于,在组织性质上,私立营利性大学更接近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根据资本寻利性的内在逻辑,私立营利性大学进入资本市场,或资本市场介入私立营利性大学,都是不难理解的  在美国,私立非营利性大学介入资本市场只是间接的,即大学的发展基金通过投资管理公司或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到资本市场购买股票,构成大学主体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并不与资本市场发生关系而营利性大学介入资本市场的方式与目的与前者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方式上,从大学购买股票到学校直接上市;在目的上,则从完全公益性发展为“直接追求营利”从1994年阿波罗集团股票上市至2006年,美国已有268家教育类机构股票上市,389次增股,共筹集到36亿美元的教育资本资本市场成了除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以外的又一重要的高等教育资本来源教育公司上市还只是刚刚开始,美国教育产业在1.5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中还只占0.22%的比重摩根大通金融集团2005年关于教育市场的统计报告:全世界的教育和培训市场约为8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7,400亿美元(约占美国GNP的12%)在美国的教育和培训市场中,高等教育约占市场份额的32%,而营利性高等教育又占32%中的11%  3.机构组群模式的发展特征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往往是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组群,而非单个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所谓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组群,就是指由几家较大的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一组机构,如“G-7集团”),在这些机构法人股东中,有一些是著名的投资机构,如Fidelity Contrafund Inc是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它的影响力足以将机构投资者凝聚在一起由于机构投资者一般都持有多家机构的股份,可以使不同的投资对象之间在公司治理上相互借鉴。

      见表2)这些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在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向机构投资者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组群进行投资的特征,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资本实力、资本寡头特征、教育投资的资本密集型特征和在美国资本界的影响力,也反映出它们对所投资的教育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4.产权清晰、权能完整的产权制度特征  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进入资本市场除了要受到来自各级政府、认证机构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重外部限制外,产权制度安排也是影响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能否进入资本市场顺利融资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产权制度安排是营利性大学从制度设计上保障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这里的所谓“产权”,一般意义上将其定义为对财产的所有权利,它包括人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至于收益权,则是实施各种权能而获得收益的权利,基本上是与“四权”联系在一起,是与各种权能孪生的这些权利构成了一个权利体系,规定着产权主体和客体之间、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按现代公司制模式运行的阿波罗集团的产生,标志着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进入了一个完全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进行管理和经营的时代。

      阿波罗集团之所以作为分析的典型,是因为其具有代表性的、完全按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的产权清晰、权能完整的新型营利性大学的产权制度阿波罗集团为提高机构的经营效率,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在制度设计上将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为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集团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公司法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公司中各方利益代表的所有相关的责、权、利的关系其董事会将经营者的报酬与股价相联系,采取股票期权、经理层持股等形式,以此来激励和制约经营者,从利益机制上防范管理者短期经营行为的出现股东的物质资本与管理层人力资本的最佳结合,是新型营利型高等教育机构制度设计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美国营利性大学运营对我国大学组织形式创新的启示  在20年前的美国,公众对营利性高等教育与教育的“公共产品”的兼容性是高度怀疑的,而如今,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已被广泛地接受中国教育资金短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瓶颈营利性大学的发展使私人资本和资本市场成为教育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如果办教育可以获取暴利,本质上说明教育资本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不仅不能成为阻止营利性教育出现或发展的理由,反而是急需开放营利性教育的依据。

      美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营利性高等教育是在对人力资本投资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下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在中国也呈现出初态,社会产业进程的演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社会产业形态的变化在我国,以前是绝不允许教育营利的,现在发展到允许独立学院投资人有条件地营利随着中国在WTO方面对世界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逐步兑现,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放开产业资本进入的闸口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一旦中国对营利性教育的限制发生松动,我们应该预见到中国会发生美国10多年前出现的营利性高等教育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但是,美国并没有因为营利性教育发展初期的问题而禁止其存在和发展,而是采用了以完善立法为主、充分利用认证机构的办法迫使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严格自律  不仅在美国,目前营利性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现象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新加坡等,在法律层面都允许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存在从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运营特征来看,发展营利性大学对我国大学组织形式变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满足大学组织更大的社会公益性引入了吸收社会更广泛资源的创新机制,特别是能使大学资源配置效率和方向对教育市场需求变化反应一致、更加灵敏。

        组织性质创新会使大学在解决经营、管理问题上设计出比目前国有公办单一体制更有效率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伟江等.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拓展与运营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靳希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 [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 张健.教育产业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李方兴.教育产业论文集 [C]. 北京:教育博士文库,2006,126.  [6] 刘禹锡.国际教育资本研究 [C]. 上海:教育产业研讨资料汇编,2006,121.  [7] Orley Ashenfeher and David Card,The Causal Effect of Education on Earnings,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Amsterdam,2006.232.  [8] Heckman,James J. & Xuesong Li,Comparative Advant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