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印度之二:罗马与印度,孟买,印度文化圈.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6941529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8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印度之二:罗马与印度,孟买,印度文化圈  2011-08-17     中文=恒河,印度梵语=Ganga(河流女神),英文=Ganges两大流域粉色:梵语=Bramhaputra(梵天之子,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藏文=雅鲁藏布江黄色:Ganges两流域汇合形成宽度350 公里的世界最大三角洲    两千年前印度与欧洲的贸易图:公元1 世纪罗马帝国《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录》(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这个航海记录作者不详,原作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帝国当时的科技中心),现存多个同样的手抄版本,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版本欧洲与印度贸易历史悠久,因为“直到18世纪,印度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厄立特里亚海(Erythraean)=红海+波斯湾+印度洋的希腊统称    航海记录(Periplus)=拉丁化希腊语,包括路线人名地名货物名等腓尼基人,希腊罗马人曾用这个词    公元1 世纪罗马与印度贸易点遍布印度南部沿海在相册里可以下载大尺寸原图:购自印度的货物包括玛瑙=agate,红玛瑙=carnelian,布料=cloth,钢铁=iron steel,香料=spices等。

      图中明确标注了恒河(Ganges)    中国秦朝汉朝史料都未提到与罗马贸易,只提到与印度贸易    但是,罗马海航记录提到中国,原文翻译如下:    再向北方的大海结束的地方,有一块土地叫作Thys,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内陆城市叫作Thinae,从这个城市,原料丝纱和丝绸布料从陆路经过Bactria(阿富汗)运送到(印度的)Barigaza(第64章)从这里再向前去,非常困难,因为冬天很长,气候很寒冷(第66章)    说明:    在这个罗马航海记录里,中国=Thys,长安=Thinae,途径的Bactria=中国称为大夏,现阿富汗和伊朗东北部    罗马人提到的印度Barigaza=现代印度的Bharuch 港,现约一百多万人口,位于古吉拉特邦(Gujarat,右图),孟买的正北方历史上多次更名    穆斯林兴起后,逐步封锁或垄断了欧洲与印度的贸易线路欧洲人被迫“大航海”,首先发现了南北美洲当时哥伦布错误的把当地人称为为印度人(Indian,中译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沿用至今    然后,各个欧洲国家继续航行,最终在15 世纪,从东西两条海路,再次抵达印度,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贸易    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真相:欧洲主要与印度贸易,其中一种商品丝绸,不是印度出产而是中国出产的,所以人们建立了一条道路专门运输丝绸。

      后来中国的纸张不错,这条贸易路线的大部分(原文70%)商品曾经是中国的纸张    中国也进口了很多:印度的棉花水稻香料,伊朗的小麦,欧洲发现美洲之后的玉米土豆辣椒等       公元1 世纪罗马帝国《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录》(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之后1500-1700年,欧洲人再次在印度建立了贸易和定居点,再次遍布印度沿海各地: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先后来到印度建立殖民和贸易据点最后英国人独占了印度(含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等)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他欧洲国家的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结束时间,如下:    1602-1798: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1616-1846:丹麦东印度公司(Danish East India Company)    1628-1633:葡萄牙东印度公司(Portuguese East India Company)    1664-1769:法国东印度公司(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    1731-1813: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孔雀王时代之后,印度长期分裂1500 多年,莫卧儿帝国时代仍然没有真正统一。

      西方学者认为:印度地区气候和物产极其丰富,从孔雀王时代的公元前2 世纪直到18世纪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约占世界财富的1/4-1/3这是印度不必要大统一的经济原因,也是穆斯林和欧洲人几百年不断入侵的内在动机但是,没有具体数据     印度,输出的不仅仅是物质产品,还有精神产品    大约公元前2000 年左右,诞生印度史诗《Mahabharata》(梵语意思:婆罗多王朝的伟大故事)和《Ramayana》(梵语意思:罗摩王子的传奇)开始,印度人一直没有停止精神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下面,介绍印度的几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印度人精神探索的古代圣地    孟买附近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两千年前孟买周围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英国在1600年进入孟买地区,迄今已经400 多年了    孟买,印度最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孟买,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不仅直接联系着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金融中心,也直接联系着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枢纽,阿联酋迪拜的金融中心    孟买,英属印度时代建造的街头喷泉英国把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文明引进印度次大陆,并把印度金融体系与欧洲北美等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英美迪拜都与孟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阿旖陀石窟(Ajanta Caves)    地点: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右图)    时间:始建于前200 年前,孔雀王朝(前324-前185)时代阿育王的第五个铭文记载:向马哈拉施特拉邦地区派出了佛教传播使团    官方语言:马拉地语(Mahathi),英语和印地语也流行    孟买,印度第一大城市是这个邦的首府,也是印度金融中心    梵语Maharashtra 的意思:Maha=伟大,rashtra=国家或民族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梵文意思:伟大的国家,或伟大的民族    公元前开始,这里就与希腊罗马进行国际贸易    公元前200 年,这里开始建造佛教石窟群:寺庙与研究和讲学场所    莫卧儿帝国时代:马拉地帝国(Maratha Empire,1674–1820)与莫卧儿帝国征战不息,1760年马拉地帝国巅峰时期占领了10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印度次大陆的1/3    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1858)在1775-1818年连续发动三次英国马拉地战争(Anglo-Maratha War)    在1817-1818年的第三次英国马拉地战争中,英国出动110,400 人的军队,击溃20多万马拉地军队,彻底结束了马拉地帝国的统治,只留下一些半独立的土邦,直到1847 年印度独立。

          世界文化遗产,阿旖陀石窟(Ajanta Caves),距离孟买-德里之间的列车干线的Jalgaon 火车站仅59 公里从这个火车站再走大约5 公里的阿旖陀村(Ajanta)附近,就是这个被遗忘上千年的佛教石窟群    阿旖陀石窟主要包括两批雕塑:第一批雕塑创作于公元前200 年孔雀王朝时代,第二批雕塑创作于公元600 年左右,后一批作品包括很多精美绘画作品(现在德里博物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29个石窟被放弃了     阿旖陀石窟的大小29 个洞穴,作用不一这是9 号洞穴的大门:这里可能是学习传授的地方     有的洞穴,作用可能是寺庙     总体上看,阿旖陀石窟好像一个马蹄形1819年,第三次英国马拉地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一位英国军官John Smith在这里打猎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个石窟群:这里已经被人类遗忘了一千多年     阿旖陀石窟1 号洞穴的内部,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感觉    世界文化遗产,阿旖陀石窟的外景阿育王时代的铭文记载:曾经向这里派遣佛教使团但是并不清楚这些佛教使团与这个佛教石窟之间的联系: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   世界文化遗产,阿旖陀石窟   这种类型的佛教石窟建筑,后来流传到中亚,中国等地。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    地点: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也就是说,这个石窟群与上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一样,也位于“伟大国家”邦,并且相距不远所以欧美日本旅行社在组团参观时往往把这两个石窟群都列在同一次旅程里   建造者:Rashtrakuta Dynasty 王朝(753-982)   右图是这个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在其230 年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和传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检索这个王朝的历史   这个王朝的宗教宽容,所以,埃洛拉石窟的34 个洞穴雕塑中包括:   12个佛教(Buddhist)=1-12 号石窟   17个印度教(Hindu)=13-29 号   5个耆那教(Jain)=30-34号   名称:Ellora Kailasanathar Temple,或者Kailash Temple,或者Kailasanath Temple 等日本称为“中央寺院”这些雕塑,全部的创作时间约为在5-10 世纪:在Rashtrakuta Dynasty 王朝之前就开始了创作,在Rashtrakuta Dynasty 王朝之后继续创作   宗教与王朝的兴衰,没有绝对连带关系。

      君王们只是倾向于某一宗教   例如,阿育王的爷爷,Chandragupta Maurya(公元前340-?,在位公元前320-298年=23年),他信仰耆那教,半路出家修行,把王位丢给阿育王的爸爸阿育王的爷爷Chandragupta Maurya 什么时候去世的,至今是一个谜   印度,没有中国那种死守王位不放的绝对君主制思想和传统   在中国的绘画小说中,曾经出现过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绘画:佛祖释迦摩尼所在的圣地的恢宏的综合建筑群这些场景,在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的“中央寺院”,16 号石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个16 号是印度教石窟:印度的各个宗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    埃洛拉石窟全景:34个石窟延绵两公里以上,最大的一个是16 号,印度教石窟    16 号,印度教石窟:又被称为“中央寺院”,建筑场面绚丽恢宏     16 号,印度教石窟:又被称为“中央寺院”,建筑场面绚丽恢宏     16 号,印度教石窟:在国内的佛教描述中,常常见到这种场景     16 号,印度教石窟:又被称为“中央寺院”    16 号,印度教石窟:又被称为“中央寺院”,在国内的佛教描述中,常常见到这种场景。

          16 号,印度教石窟:实际上,这些建筑群的设计理念,旨在印度的内陆地区再现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一个共同的圣地:冈仁波齐峰(Mt Kailasha):三个宗教都有很多故事,联系着位于西藏的雪山,冈仁波齐峰    29 号,印度教石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幅浮雕    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毁灭主神(Destroyer)湿婆(Shiva),与他的妻子Parvati(梵语意思雪山女神,喜马拉雅山的人格化)印度古代史诗《Ramayana(罗摩王子的传奇,旧译:罗摩衍那)》中的反面角色,罗波那(Ravana)正在试图撼动冈仁波齐峰(Mt Kailasha,在印度教中认为是世界中心,湿婆居住的地方)旁边的小的神仙,罗摩王子(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是史诗《《Ramayana(罗摩王子的传奇)》的主线    罗波那(Ravana)在中国被翻译为“罗刹魔王”,他与罗摩王子战斗了八万多年后被杀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