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编.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2003487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38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新的教学改革明确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它的基本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技巧的前提是理解好地理基础知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合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相关汇编,仅供参考!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时期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南部和华北平原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视力的延伸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 →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二、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1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12 西北地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   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关于沙尘暴   1呈片状分布。

      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2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①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集中 ;交通不便; 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分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