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周边环境分析.doc
4页总体分析:自然概况: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西南距榆林市约 30 公里陕西省榆林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年均温 6.0-8.5°C,1 月均温-9.5-12°C,7 月均温 22-24°C,年降水量 250-440mm,集中于 7-9 月,占全降水 60%--75%,尤以 8 月为多常年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农作物轻工业发展不利发展) 水资源严重不足,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低,易污染资源: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最终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 全市已发现 8 大类 48 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 2714 亿吨,探明 1660 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而金鸡滩镇的煤矿属国家二期煤碳开采 ——金麻煤田腹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缺少现代工业地质旅游)周边旅游胜地:榆林古城 :榆林建城历史已有五百多载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
现将榆林古城的由来、古城池的沿革与古城墙的建构分述如次:(一)榆林古城之由来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红石峡 :,全长 2000 米,单行线景点 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山水精品廊” 谷里分布“首龙潭” 、 “黑龙潭” 、 “青龙潭” 、 “黄龙潭” 、 “卧龙潭” “眠龙潭” 、“醒龙潭” 、 “子龙潭” 、 “游龙潭” ,构成“九龙溪” 还有“幽瀑” 、 “穿石洞” 、“相吻石” 、 “双狮汲水” 、 “孔雀开屏” 、 “棋盘石”等景观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镇北台:座于红山最高处长城之上的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上最大的一座城台4.榆林青云寺 : 青云寺位于榆阳区东南 6 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5、姜氏庄园 :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 16 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6 榆林沙地植物园:本园共分五个区:搜集引种试验区;沙生旱生植物区;沙地植物示范区;人工生态区;封护区。
均保持原沙丘地貌特征、为无灌溉条件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影响:景观碎裂化景观的退化从形式上可分为景观结构退化和功能退化结构退化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各种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度减少的现象;而功能退化指由于景观异质性的改变而导致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衰退现象[5]矿业活动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都会造成地表景观的改变污染及扩散矿业活动会对周边地区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包括露天堆放的矿产品与废弃物,开采产生的矿井废水和有毒矿物元素等破坏水的过程矿业破坏植被,造成水分涵养下降,破坏了地表径流的下渗过程同时地下开采会改变地下水流的方向,严重会使河溪断流[7]破坏生物栖息生境,生物多样性降低矿业活动破坏了一些地区的原生生境,造成生物迁徙受到阻隔,乡土植物群落受到破坏,影响了内部物种的数量和质量,造成野生物种如鸟类栖息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2 诱发灾害地表植被的破坏,水系的紊乱以及采空区的形成会加剧水土流失,带来极具破坏力的灾害,如泥石流和山洪暴发,更严重可能会加速荒漠化趋势:1、挖掘 场所精神挪威当代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在 60 年代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场所精神是矿业废弃地景观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发现和保护场所精神成为矿业废弃地景观设计重要原则。
矿业遗址和矿业遗产所蕴含的“场所精神”,并非只局限在场地内部它同样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矿业遗产及废弃矿业场地为人们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城市体验城市工业类地段遗留下来不仅是矿业遗产的物质实体,同样还有伴随着工业化过程的城市历史和城市居民所共享的城市记忆这都表现为地段场所蕴涵的无形的精神和意识2、 塑造城市意象的矿业遗产蕴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挖掘整理矿业文明的历史遗存,保留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若干记忆,是对城市文脉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为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城市景观提供了可能性矿业遗存和矿业景观对于塑造城市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强化“区域”景观特质,增强“区域”的可识别性,唤起当地居民的认同和强烈的情感归依部分重要矿业建筑和构筑物还能够成为区域和城市的景观“标志物”矿业景观标志经过改造可以参与并促进城市景观的整合和城市意象的塑造3、 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恢复生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自然生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受到扰乱与破坏以后,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受到矿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生态完全几乎不可能恢复到它的初始状态因此必须转而寻求一种新的生态平衡和景观形态从根本上讲就是重新寻找人与自然的平衡点。
将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留下的痕迹看作是一种具有文化含义的文化景观结合后工业景观设计理念,解决文问题矿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矿业废弃地景观的核心思想就是矿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这是矿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核心内容,现在正是由于意识到了矿业遗迹的价值,从而转向保护和利用矿业景观,这种从矿业废弃物到矿业遗产的转变代表了矿业废弃地景观核心价值观的改变原真性展示原真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第一手的、非复制、非仿造等意思原真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评定的一个标准,在遗产保护领域原真性原则是一条重要的遗产判定和保护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矿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矿业遗迹包括矿业建筑和矿业构筑的历史原貌矿业设施利用方式(1)整体保留 保留原状,包括矿业设施建筑物和设备设施以及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2)部分保留 留下废弃矿业景观的片断,使其成为的标志性景观保留的片断可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工厂性格特征的景观,也可以是有历史价值的矿业建筑或质量好的老建筑3)构件保留 保留建筑物、构筑物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架等构件,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记忆4)废弃物的再利用 一材料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原则。
矿业废弃地上的废材废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资源,可以使这些材料循环利用,让工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改造矿业废弃地最终目的是为衰退景观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寻找出路自然恢复与植被再生在一些游人活动很少的区域,适当的保存轻微的污染物,允许其通过自然进程缓慢的恢复,也是一种方法这样做还可以创造出非同寻常的自然景观因此在一些非活动密集区,适当的保留这些污染物,允许它继续自然回复的进程,不仅有效的减少投入,同时提供了物种和文化景观上的多样性[12]4.3 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未来的发展趋势进入新的世纪后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普及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和本土化的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再生资源的渐趋枯竭,生态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以些国家存在着大量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实践的现实空间及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加,可以断定在这现实的需要必将促进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策略与方法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东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和具体国情的不同,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实践的策略和方法也将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