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新理论.ppt

4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606498001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44.50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吴宝余,沃生(美国),克里克(英国),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理论),一、,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教材P41,图6-5),左面为立体图,右面为平面图,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4种)(教材P40,第一段),(1)碱基,(4种),1)腺嘌呤(A),2)胸腺嘧啶(T),3)胞嘧啶(C),4)鸟嘌呤(G),(2)五碳糖,:脱氧核糖,(,3,)磷酸,思考题1(新学案P95,例1),1、下列4种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D,G,T,A,U,思考题2(新学案P96,选1),2、下列能正确代表,脱氧核苷酸,结构的是 (),D,A,B,C,C,思考题3,(新学案P96,选2),3、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有(),A、20种,B、8种,C、5种,D,、,4种,D,思考题4,(新学案P108,选4),4、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磷酸、脱氧核糖之间的,连接顺序,是(),A、鸟嘌呤磷酸脱氧核糖,B、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C、脱氧核糖腺嘌呤磷酸,D、尿嘧啶脱氧核糖磷酸,B,磷酸脱氧核糖碱基,思考题4,(新学案P108,选6),4、如图为核苷酸结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a为磷酸,b为五碳糖,B、DNA中的b为脱氧核糖,C、人体内c共有5种,D、噬菌体内这样的结构有8种,a,b,c,D,噬菌体只有DNA,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2,、脱氧核苷酸的命名法,碱基名称+脱氧核苷酸,3,、,DNA,双螺旋结构,(向右螺旋上升的梯子)(教材P40,第二段、第三段),(1)四种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一条,多核苷酸链,(2)两条多核苷酸链聚合成,1个DNA,(,3,)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对,的氢键连接,(4)“,扶手,”: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5)“,踏板,”:碱基对,(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

      7)螺距为10对碱基,4、,DNA分子,的化学成分,(示意图),(1)氢键,(2)胸腺嘧啶,(3)脱氧核糖,(4)磷酸,(5)胞嘧啶,(6)腺嘌呤,(7)鸟嘌呤,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教材P41,第一段),A与T配对,C与G配对A-T,;,C-G),一条链上碱基序列可由另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来决定A,1,T,1,C,1,G,1,A,2,T,2,C,2,G,2,多核苷酸链,1,多核苷酸链,2,思考题7,(新学案P97,选9),7、双链DNA分子中,含有,35%腺嘌呤,,则该分子含有的,胞嘧啶的比率,是(),A、15%,B、30%,C、35%,D、70%,A=T,C=G,A=30%,2C+2A=100%,C=50%-A,C=50%-35%=15%,A,思考题8,(新学案P97,选10),8、在DNA的,一条单链中,当(A+G)/(T+C)=0.5,时,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是(),A、0.5,B、1,C、1.5,D、2,D,(1)已知(A,1,+G,1,)/(T,1,+C,1,)=0.5,(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2,+C,2,)/,(A,2,+G,2,)=0.5,(3)(A,2,+G,2,)/,(T,2,+C,2,)=1/0.5=2,A,1,T,1,C,1,G,1,A,2,T,2,C,2,G,2,思考题9,(新学案P97,选11,),9、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一条链中,A和T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数目也相等,B一条链中,G的数目为C的2倍,另一条链中,G的数目为C的0.5倍,C、一条链中,A:T:C:G=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的碱基比例(A:T:C:G)是2:1:4:3,D、一条链中,G:T=1:2,则另一条链中C:A=2:1,D,一条链中,G:T=1:2,则另一条链中C:A=1:2,*思考题10,(新学案P96,选6,),10、某DNA分子中有,400个脱氧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占20%,,则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共有几对,(),A、80对,B、120对,C、200对,D、240对,A,1,T,1,C,1,G,1,A,2,T,2,C,2,G,2,(1)G=20%(占双链),G,1,+G,2,=20%(占双链),G,1,+C,1,=20%(占双链),(2)G,1,+C,1,=40%(占单链),(3)A,1,+T,1,=100%-(G,1,+C,1,),=100%-40%=60%,(4)400个脱氧核苷酸,即200对碱基,(5)“AT”碱基对=60%200=120,B,6、DNA的组成,组成素,:C、H、O、N、P,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单链,脱氧核苷酸双链,(DNA平面结构),双螺旋结构,(DNA立体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总结,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1)碱基(4种),,(2)脱氧核糖,,(3)磷酸,2、脱氧核苷酸的命名法,碱基名称+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3、DNA双螺旋结构,(1)四种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一条多核苷酸链,(2)两条多核苷酸链聚合成1个DNA,(3)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对的氢键连接,(4)“扶手”:磷酸和脱氧核糖,(5)“踏板”:碱基对,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A与T配对,(2)C与G配对,思考题1,(1)依次写出编号1-4的碱基代号_、_、_、_。

      2)图中编号5表示一个_分子,此图中共有_个编号6表示一个_编号7所指的化学键是_3)不同的DNA分子中,图中编号6所示部分的_和_不同G,T,C,A,4,3,2,1,7,6,5,C,A,G,T,脱氧核苷酸,8,碱基对,氢键,数目,排列方式,思考题1(新学案P95,基6、7),1、DNA的基本单位为,它是有一个,、一个,_,、一个,_,组成其中DNA分子中的含氮碱基有,种,它们分别是:,(A)、,(G)、,(C)、_,(T)_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即,_,、,、,_,、,_,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4,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思考题2(新学案P95,基8),2、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生物化学家,建立了,_,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脱氧核苷酸聚合成多核苷酸链,其中每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分别以,与_,相连接每个DNA分子由两条,_,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通过_相连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_与,配对,_与,配对配对的碱基之间以,相连接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磷酸,脱氧核糖,互相平行,碱基对,A T,G C,氢键,思考题4,(练习册P8,第1题),4、如果将DNA,彻底,水解,产物是(),A、,脱氧核苷酸,B、核酸、,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C、核酸、,磷酸和A,、,U,、,C,、,G,四种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D,DNA,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思考题5,(练习册P8,第4题),5、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的碱基比例,(A:T:C:G)是 (),A、1:2:3:4,B、4:3:2:1,C、2:1:4:3,D、1:1:1:1,C,(1)A,1,:T,1,:C,1,:G,1,=1:2:3:4,(2)T,2,:A,2,:G,2,:,C,2,=1:2:3:4,(3)A,2,:T,2,:C,2,:,G,2,=2:1:4:3,A,1,T,1,C,1,G,1,A,2,T,2,C,2,G,2,思考题6,(练习册P8,第5题),6、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有,碱基T312,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6%,,则此DNA分子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率和数目,为(),A、26%,312个,B、24%,288个,C、24%,298个,D、12%,144个,B,(1)A=T=26%,(2)C=G=50%-26%=24%,(3)312/26%=y/24%,(4)y=288个,*思考题11,(新学案P109,选9,),11、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25,,上述比例在其,另一互补单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A、0.25和0.75,B、4和1,C、0.25和0.25,D、0.75和1,B,(1)已知(A,1,+G,1,)/(T,1,+C,1,)=0.25,(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2,+C,2,)/,(A,2,+G,2,)=0.25,(3)(A,2,+G,2,)/,(T,2,+C,2,)=1/0.25=4,(4)DNA双链中,A=T,C=G,所以,(A+G)/(T+C)=1,二、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1,、,DNA,的特性,(教材P44,第一段),(1),稳定性,: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特异性,:,对于一个具体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多样性,:DNA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A,T,C,G,A,T,C,G,A,T,C,G,A,T,C,G,A,T,C,G,(一个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可能有4,100,种44444=4,5,思考题12(新学案P96,选7),12、有,120个碱基,组成的DNA片段,可因碱基对的组合和序列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A、4,20,种,B、120,4,种,C、4,60,种,D、60,4,种,C,DNA的一条链中碱基数为60个,思考题13(新学案P97,选8),13、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 (),A、外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稳定性,B、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有两种,C、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D,2、基因(教材P44,第二段,图6-9),(1),基因概念,:带有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功能结构单位)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思考题14,14、,遗传信息,的含义,正确,的是(),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RNA分子的核糖核苷酸序列,D、核酸的核苷酸序列,A,(1)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3、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教材P44,第二段、第三段),(1)生物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生物学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2),基因具有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3)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蛋白质来体现的,思考题15(新学案P97,选13),1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生物的性状,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四、染色体、DNA、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教材P44,图6-9),(1)一般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2)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3)每个基因由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思考题18,18、下列物质或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A、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B、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C、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D、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D,4、蕴藏在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总结,1、DNA的特性,(1)多样性: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排列方式不同,(2)特异性:对于一个具体的DN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