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通讯稿六要素.docx

35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4428296
  • 上传时间:2022-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39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通讯稿六要素篇一:通讯稿的写作要素 ★通讯稿 一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 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 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四 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 确立明确的主题; (2) 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范文: 让心灵沐浴朝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10日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活动由调查开始,小分队队员走访了秦淮区小西湖社区、岔路社区、大众书局以及网吧等公共场所,并在这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并把问卷结果反馈给了心理咨询部门接着队员们到新街口等繁华地段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的签名征集活动小分队还引起了几位外国游客的关注,他们不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主动帮小分队进行宣传?? 小分队还来到了聋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和这些特殊学生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团队心理活动,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最后,小分队在小西湖社区给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从航天概论到电脑操作再到心理知识,无一不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够长期开展类似活动另外,此次活动得到了《现代快报》的关注 ●普通通讯稿三步走 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 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 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采访技巧 一 常用的提问方式 1 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

      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2 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记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外部神态自然轻松,然后发挥磨功,与采访对象闲泡 ,力争做到: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 3 正面激问式就是平常所说的激将法,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二 提问的注意事项 俗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除了突发事件要靠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对非突发事件采访前,作为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考虑好向被采访对象提问什么,在采访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时,尽管一时难以弄懂深奥的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一些术语或行话应有所了解,否则采访也难以到位。

      如果有可能,应该详细列出提问的问题,特别重要的采访更应列出采访提纲,并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出应对措施,以防卡壳陷入被动例如,对于出租车套牌车问题,如果记者在事先不懂何为套牌车,也不做任何了解就向有关部门什么是套牌车,不仅浪费时间不说,记者的职业素养恐怕也会被别人打上问号 提问要简洁通俗,要具体试想,被采访对象连记者提问的问题都没听明白,他的回答又怎么能够令人满意有时,提问的问题过于笼统,或不着边际,令被采访对象也难以回答,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泛泛回答的现象特别是有的被采访对象,尽管讲不到点子上,但侃侃而谈的劲头不小,如果没有抓住核心问题的明确提问,很容易导致采访跑题、偏题 另外,在采访结束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最后复述或征求一下被采访对象的意见,一方面确认一下,另一方面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以便于被采访对象补充、解释提问,就像出租车司机离不开方向盘一样,是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提问技巧进行有效的采访,才有可能在新闻报道中写出到位的稿件,才能实现新闻采访的目标 三 技巧 1.“登门”之计 “登门”之计又叫“得寸进尺”,意思是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 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

      就好比登门槛,只要对方乐意稍稍打开一个门缝,让你登了门槛,就 有可能进入室内因此,也有人称做“登门槛效应” 应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不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保持稳定一致 的形象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前提记者的“登门”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比如, 有些被采访者可能身居要职,一时难以接近;有些可能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接触媒体;有些不 事张扬,不善言辞,如此等等如果记者一见到他们就单刀直入地进行采访,不仅会显得比较 唐突,也容易被拒绝;但如若先和他们聊身体,聊健康,聊热点,“拉家常”,引他们打开话 匣子,往往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被采访者话匣子一开,也就不自觉地“卷”了进去, 记者趁机按照采访提纲进行采访,他们为了不破坏自己刚刚建立的亲切、和善形象,也就不好 回绝,这样,在不经意间,记者就有可能轻松地完成采访任务 2.“后转弯”之计 “后转弯”又叫“保面子”,意思是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保面 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谁都不想“得罪”别人拒绝别人的要求,都会心存歉意这个时候一旦别人再提出什 么条件,为了挽回面子,也就不好拒绝。

      记者的“后转弯”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 心理一般来说,记者都愿意对名家、名人来一个独家采访,但名家、名人资历深,头衔多, 人不好见,稿不好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要想达到采访的目的,不妨直接向他们提出采 访的要求,他们公务忙,社会活动多,自然不好答应这时,记者趁机再提出一个预谋已久的 小要求,比如,不接受采访也罢,能否告诉我近来忙些什么,这两天的日程安排怎样等诸如此 类的小问题,对方也就不好拒绝了据研究,如果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 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 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就是“门面”效应 3.“因人而异”之计 “因人而异”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思是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在实践中,记者要采访的对象,应该说是一个五花八门的群体,其中有领导干部,也有 一般群众;有“大红大紫”者,也有初出茅庐、刚刚“得道”者他们的职业、地位、性格、 气质不同,对记者的采访,也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或合作,或不合作因人而异”之计 就 是根据对象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讨好”对策。

      至于“放大”多少,“收敛”多少,记者 要因人、因事、因环境、因需要而定,不能过了头,变了味,给被采访者造成造作、虚假的印 象 四、接近采访对象 1、寻找和采访对象的接近性 记者要把握各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做一个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 2、咬住不放,敲开拒绝之门 一旦得知采访对象的行踪或线索,紧随其后,咬住不放,直到敲开拒绝之门 3、采取迂回战术,获取有用信息 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记者必须从旁边寻找突破点,通过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让其自动放弃戒备之心,或是通过旁敲侧击,以此获取有用信息 五、善于提问 1、提问要具体 “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此类笼统、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2、提问要有特点 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3、把问答变为交谈 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4、学会刨根问底 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篇二:通讯稿结束语 通讯稿写作指导 普通通讯稿三步走: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 重点,必要时要分点;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一、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3、叙述清晰有条理, 描写具体生动形象;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二、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确立明确的主题; (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 切忌记流水账; (2)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3、首段: 明确要写什么,怎么写及如何展现它的价值?所谓的价值主要有两个,会议的价值和通 讯报道的价值,会议的价值是通过新闻报道体现出来的,而通讯报道的价值则是通过好的通 讯就是你的条理性决定的写清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人参与,由谁引起的但最好不要超 过两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