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自然辩证法看可持续发展观.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391590652
  • 上传时间:2022-09-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自然辩证法看可持续发展观姓名:刘兰静 班级:3 班 学号:122012000498 摘要: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提出正是针对旧的发展模式的缺陷,而在这一新的战略构思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通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 可持续发展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现代与未来的关系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哲学层面上来理解可持续发展 的意义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传统的发展概念是按照经济的增长来定义的,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 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于是在50-60年代出现了全球范 围的“经济增长热潮”然而,经济的增长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能源危机、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等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到目前为止, “地球上热带森林的面积已经 损失掉1/ 3 , 平均每年有260 亿吨表土流失或被侵蚀,每年的水污染造成200 万人死亡, 数亿人患病这一切表明, 人 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 环境退化正在加剧; 人类在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经济产值和商品增加的同时, 也陷入了一种以任意消耗自然资源, 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中。

      因此, 人类的发展处于面 临多种危机的恶性循环状态面对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新特点, 人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工业化就一定意味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吗? 物质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了可持续发展” 是20世纪70 年代提出的, 此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在1987 年召开的“地球的未来”国际会议上, 以挪威前首 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该报告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为了把 可持续发展纳入实际行动轨道, 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或政府总理参加的“环境与发展 大会”, 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准则会议通过的一系列纲领和文件, 详 尽而深刻地阐明了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丰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供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 为人 类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从此,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在21 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和一面时代的旗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第一, 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发展空间具有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全球性经济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往 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和“协调发展观”都是以一国或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可见, 可持续发展关怀的问题更深刻、 更高尚第二, 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时间具有持久性该理论要求人类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第三, 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 是指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人类不仅要建构一个既有 利于经济有效增长, 又有利于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体制; 而且要从当代人和未来人的需要出发, 从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 出发,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第四, 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一个全新的价值追求, 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这种公平包括了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 第五, 可持续发展迫使当代人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遵循人类已经发现的经济发展规律, 更要遵循生态自然 演化规律, 按照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共存互生等规律, 重建人类与自然之间循环制衡、生态经济和经济与社 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观作为人类根本性的观念之一,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循环增长观。

      古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一种在天时控制下的、周而复始的、增长极其缓慢的生产活动 由此决定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观是一种循环的增长观2) 无限增长观近代工业革命之后, 科技的创新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物质财富大大增加, 因此人们认为经济增 长是无止境的, 而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财富增加和人类文明, 从而使人类社会无限进步与发展尤其是20 世纪30 年代 之后, 凯恩斯经济学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核心、评价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和衡量国民生活水准的 依据这种无限增长观又表现为对GNP、对经济高速增长的狂热追求3) 增长极限观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 随着工业化的扩张,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同时发生尤其是发达国 家的“八大公害事件”向狂热追求经济增长的人类敲响了警钟罗马俱乐部等学术组织深刻地批判了以单一的GNP 为衡量标准的“增长癖”的工业发展观, 并发表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但该观点从悲观的角度出发, 主张停 止发展和增长, 是错误和不明智的4) 协调发展观单纯的经济增长或许可以创造许多财富, 但忽视社会公平、资源控制和环境保护, 社会总体福利可 能并未增加, 相反有可能减少, 使社会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恶增长状态。

      因此, 从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一些组织和 个人提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目标, 即实现经济、社会、科学、文化、自然等的协调发展这显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5) 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发展观解决的是传统工业体制中暴露的问题, 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则是针对工业经济发展 中暴露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恶化而引起的一系列恶果, 目前已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之一可持续发展决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 使人口、资源、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使经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显然,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一 项重要内容, 即自然界, 尤其是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的客体可持续发展重视自然界, 并着力研究资源,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研究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问题这显然承认了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此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首先是唯物的其次, 可持续发展将研究的客体———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自然和社会等要 素视为一个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系统, 以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 充分地使用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以及数学(函数、曲线分析) 等多种方法, 闪烁着辩证法的精神。

      可见, 可持续 发展是架构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主要研究在人的因素的参与下, 自然规律有哪些 变化, 如何控制它的不良影响,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比如由于人类的野蛮生产使得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气候、温度、 生态等偏离了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就根据这些新情况, 提出解决方法, 缓解消极影响当然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消极 地治理, 而是在建设的同时积极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上述分析可知, 自然界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客体之一, 这 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客体是一致的; 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又不仅限于此, 还包括许多与自然界有关的社会因素 或者说人的因素, 这实际上也正是自然辩证法所关注的内容因为研究自然界本身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希望的是通过 研究自然界找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 提高利用自然和驾御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相继出现的诸如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伦理学科,就 是建立在对人类发展的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尽管这些学科本身有其不足之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贡献,那就 是它们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在实践中“能够做” 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发展本身向伦理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建立“可持续 发展”的伦理基础我认为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 可持续发展 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 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 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离不 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 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 根本基础因此, 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现代与未来的关系现代与未来的关系是关系到发展的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正是传统的发展观念中所 缺乏的传统的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它把社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把经济增长过 程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毫不顾及自身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对后代人发展的影响,缺乏在发展过程中 所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感在这种片面的传统发展观的鼓励下,市场经济的主体(个人与企业)的短视效应——即 一味地追求当前的利益最大化——是造成当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内在 地包含有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的价值标准,这也是社会公平理念的一部分:代际之间的公平 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 有这些权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 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笔者认为,只要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 并积极 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必能达到协调人与自然及现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1、 教育部社科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于 新.我国可持续发展资源战略的哲学分析J ] •吉林地质,1998,17 (1) : 67.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 曾国屏.系统进化观与可持续发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 (2) : 27.5、 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北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 张 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1999. 65.7、 黄选平.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J ] •甘肃环境与监测,2000,13 (1) : 52 - 5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