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畴县抗旱应急工程建设结构设计说明.doc
80页西畴县抗旱应急工程建设结构设计1项目区基本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畴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斜坡地带,位于XX省东南部,XX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偏南,东南与麻栗坡县山水相连,西南隔盘龙河与马关县相望,西靠XX县,西北与砚山县毗邻,东北以达马河为界和广南县接壤县境东西长63.6km,南北宽59.0km,地跨东经104°22′19″~104°58′ 43″,北纬23°05′30″~23°37′40″,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全县总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西畴县政府所在地西洒镇距省会XX487km,距自治州首府XX87km20XX西畴县抗旱应急工程主要有兴街镇老街片区配套抗旱应急工程、新马街乡迷牛水库配套抗旱应急工程及西畴县抗旱应急备用井工程兴街镇老街片区配套抗旱应急工程为兴街镇老街片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新马街乡迷牛水库配套抗旱应急工程为迷牛水库至新马街驻地及管道沿线一带村寨供水工程,2014西畴县抗旱应急备用井工程共在全县建设10眼备用井,分别布置于西畴县6个乡镇需建村寨,即鸡街乡王家塘村委会水井村、法斗乡三元井村委会三元井村和董有村委会山格拉村、董马乡新寨村委会龙洞村、新马街乡坪坝村委会柏木箐和金竹树村、兴街镇磨合村委会磨合箐和三光村委会团坡村、西洒镇骆家塘村委会骆家塘村和布摆村委会布摆村。
1.1.2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南缘斜坡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岩性、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明显影响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西北部分水岭三光大山,山顶高程1818米;海拔最低点位于南东角附近,高程1110米左右,相对高差150~700米区域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畴阳河干流区内由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关系,其地貌形态各有差异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侵蚀和溶蚀作用是区内的主要营力近现代侵蚀作用以河流迅速下切、溯源侵蚀为主,高原面受到强烈破坏溶蚀作用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性上升的影响,表现为多期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岩溶地貌景观区内主要山脉、河流与构造线展布方向一致测区呈现出构造侵蚀低XX和岩溶峰丛洼地地貌类型碎屑岩地区:一般地形较完整、连续,山脊大多呈锯齿形、鱼背形,山坡坡度20°~40°,冲沟发育,沟谷切割较深,溪流多呈树枝状,河谷与山顶相对高差较大,反映为构造侵蚀剥蚀低XX地貌,主要分布于区域以东一带碳酸盐岩区:一般地形不连续,地表地形破碎,岩溶发育,山顶大多呈波状、浑圆形,表现为峰丛洼地、落水洞、漏斗等,为岩溶峰丛洼地地貌主要分布于测区以西主要地貌形态1.1.3水文气象西畴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的山地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节分明,冬春旱、夏秋涝,地型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
冬半年〔11—4月〕为旱季,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季节,年年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夏秋季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年平均气温16.0℃,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73.8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达1741.6小时,最少年为1265.5小时蒸发量为774.2mm左右,最大蒸发出现在4~5月,最小为11~2月,年平均降雨量为1277.9mm,年总来水量为19.04亿m3年平均无霜期340~362天空气湿度大,月均相对湿度为78—86%,年均相对湿度为87%水库流域地处低纬度地区,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和孟加拉湾暖湿气团及太平洋季风环流控制,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其明显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冬无严塞、夏无酷暑,地型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3.0℃降水由于流域面积不大,因此降水量在全流域变化不明显,其年降水量为1100mm左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3%左右11~4月为旱季,降水年际变化不大,Cv值一般在0.20左右流域蒸发量为850mm左右,最大蒸发出现在4~5月,最小为11~2月。
流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6%左右,年内各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差不大流域内多东风、静风,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18m/s,风向WNW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3.0℃1.1.4地震根据《XX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图》,拟建工程所处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属于稳定区据有关资料,XX境内及其附近从1965年10月至1993年7月间,共记录到M<4级地震868次,其中3.0~3.9级地震154次,2.0~2.9级地震479次,1.0~1.9级地震457次,均为弱震和微震在公元1332年~1993年的661年间,历史上未出现过M≥5级的地震记录,其间最大地震发生于1960年10月16日,震级为4.8级,震中分布于西畴鸡街附近20XX8月13日,XX县境内西北部〔北纬23.5°,东经104.1°〕发生里氏5.3级破坏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马塘、秉烈、红甸三乡镇结合部,极震区烈度为6度,XX城区有强烈震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按云建抗〔1993〕第44号文,西畴县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区,区域稳定性分级属稳定区。
综上所述,拟建片区历史地震活动不频繁,震级小,属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1.1.5水文地质条件一、董马乡井点董马乡位于西畴县东部,地处北纬23°22′00″~28′42″,东经104°47′46″~58′45″之间,西与法斗乡相接,东、南均邻麻栗坡县,北接鸡街乡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全乡国土面积128.9 km2,乡政府驻地董马,距县城公路里程32km,交通便捷全乡辖9个行政村234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瑶、傣、回、蒙古等八种民族20XX末总人口2.1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092万人,农业人口1.93万人,农村劳动力1.1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69.90人/km2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55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1.32亩,20XX末粮食总产量896.46万kg,亩均产量351.00kg,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境内多年平均降水1615.3mm 董马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多处是石漠化荒山,怪石磷峋,无法保住雨水,形成了"天降大雨,地面无水"的奇特现象,加上全乡境内的水源点少之又少,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老百姓全靠收集雨水解决饮水问题多年来,董马乡经济社会发展饱受石漠化和地面严重缺水的困扰。
本次初步确定的龙洞井点位于董马乡新寨村委会的北部,距乡镇府驻地约6km,属于陡坎—瓦厂断裂北侧的丘峰谷地地貌间管状岩溶水小区,地面标高1175m左右,据坝达河下游排泄基准面水平距离约10km,地势相对高差达350m,为岩溶水深埋的难采区本次设计井点开采的含水层为二叠系吴家坪组〔P2w〕、下统〔P1〕及其下伏石炭系威宁组〔C2w〕、马平组〔C3m〕岩溶水中等含水层,为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暗灰色中厚层状、块状灰岩,灰白及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白云岩,含深灰色及灰黑色厚层状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和团块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绿色含铝土质泥岩岩层处于断褶构造内的小型丘峰谷地,地表岩溶形态以溶隙、溶沟及石芽为主,并且在选址处形成溶洞据XX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董马附近的探采孔,孔深200m,涌水量为1661.8 m3/d本次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初定孔深168m,预计出水量80m3/d该井点的位置详见附图二、法斗乡井点法斗乡位于西畴县东南部,距县城26千米东邻董马乡,东南与麻栗坡六河乡、八布乡接壤,西南接柏林乡、兴街镇,西靠蚌谷乡,北与鸡街乡、西洒镇毗邻年均降雨量1605毫米,年均气温15-16℃,无霜期280天,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适宜发展多种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种植及水产品养殖全乡总面积221平方公里有耕地20025亩,其中:田3648亩,地16377亩全乡辖9个村委员会23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傣、回、蒙古等八种民族20XX末,全乡总人口2.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农民人均产粮460公斤1、法斗乡三元井井点 本次初步确定的三元井井点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北偏西约8km的三元井寨村委会,附近常住人口838人,有耕地总面积869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烤烟等农作物分布有小学,本次抗旱备用井选择在三元井村小组及学校周围,地面标高1460m左右,属溶蚀丘峰谷地地貌浅埋管状岩溶水小区,开采的含水层为古木组〔D2g〕: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和厚层状白云岩不等互层厚度92~327m,其富水性强~中等,原地面有溶蚀天窗,因气候变化及人口增多,水位下降,通过部署抗旱备用井,可有效应对特殊天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旱灾本次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初定孔深120m,预计出水量100m3/d该井点的位置详见附图2、法斗乡山格拉井点该井点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侧约12km的董有村委会,附近常住人口122人,有耕地总面积375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烤烟等农作物。
有小学分布,本次抗旱备用井选择在山格拉村小组周围,地面标高1380m左右,属溶蚀丘峰谷地地貌浅埋管状岩溶水小区,开采的含水层为永宁镇组〔T1y〕、个旧组〔T2g〕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其富水性中等,因气候变化及人口增多,水位下降,地表泉点基本枯竭本次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初定孔深220m,预计出水量80m3/d该井点的位置详见附图三、鸡街乡井点鸡街乡地处西畴县境东北部,西与西畴县相接,东邻麻栗坡县,北接广南县,南连董马、法斗乡全乡国土面积245.6 km2,乡政府驻地鸡街,距县城公路里程40km,交通便捷全乡辖9个行政村286个自然村20XX末总人口3.6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77万人,农业人口3.56万人,农村劳动力2.0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50.01人/km2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78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0.78亩,20XX末粮食总产量1381.1万kg,亩均产量496.44kg,农民人均纯收入1815元境内多年平均降水1200-1480mm 本次初步确定的水井井点位于鸡街乡王家塘村委会的北部,据乡政府所在地西侧约10km,附近常住人口372人,地面标高1280m左右,据坝达河下游排泄基准面水平距离约3km,地势相对高差达250m,属溶蚀丘峰谷地地貌浅埋管状岩溶水小区。
开采含水层为个旧组〔C1d〕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其富水性中等据XX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董马附近的探采孔,孔深200m,涌水量为1661.8 m3/d本次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初定孔深250m,预计出水量100m3/d该井点的位置详见附图四、西洒镇井点西洒镇为西畴县政府驻地,国土总面积175.78km2,耕地总面积2.730万亩全镇辖9个村委会265个自然村,20XX末总人口4.5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78万人,农业人口3.08万人,农村劳动力1.82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56.80人/km2全镇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0.89亩,20XX末粮食总产量978.0万kg,亩均产量354.24kg,农民人均纯收入2332.00元境内多年平均降水1285.4mm 1、西洒镇骆家塘井点该井点选址位于县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约5km处的骆家塘村委会,XX—西畴二级公路南侧,地面标高约1450m,属溶蚀丘峰谷地地貌浅埋管状岩溶水小区地表现无任何水源,附近常住人口518人开采含水层为泥盆系上统个旧组〔D3〕灰色、深灰色、灰黑色含泥质灰岩、鲕状灰岩据XX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