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人教).docx
7页《质量守恒定律》阜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胡占仁◆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设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 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能力,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4.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实例,供学生讨论、探究;【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的意义,能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2、体验科学研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素材,导学案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镊子、烧杯(100mL)两只、量筒(10 mL )、胶头滴管、锥形瓶、药匙、小试管、带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胶头滴管、砂纸、抹布;盐酸、碳酸钠粉末、硫酸铜溶液、铁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智慧引领之导入新知 【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纸张燃烧后留下了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都没有剩余,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讲解】几百年前,两位化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因此他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相等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提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是否发生变化?引入本节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二、智慧引领之活动探究 1、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是否发生变化?有几种可能?(不变,增大,或者减小) 2、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根据教师提供的仪器药品,利用导学案上的实验方案,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一(第一、二两组同学)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第三、四两组同学)敞口容器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三(第五、六两组同学)密闭容器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前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实验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实验后总结: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怎样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同时用抓拍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和典型实验现象的图片。
3、实例分析,发现规律 教师展示抓拍的图片,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学生汇报实验情况1)在实验一中,反应前和反应后托盘天平上,称量的是哪些物质的质量?哪些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实验二和实验三中,同样是探究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为什么五、六两组的同学实验反应后天平平衡,而三、四两组的同学实验前后天平不平衡?不平衡的是不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呢?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实验装置应该怎样改进?(3)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4)巩固练习:①点燃4.8克镁,与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8克②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③10克的水受热蒸发变成10克的水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对吗?(5)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你有什么启示?三、智慧突破之深化新知 【想一想】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演示】以电解水为例,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四、智慧提升之反馈检测: 点石(主要成分是CaCO3)成金(Au)是否有科学道理?五、知识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还有什么想弄明白的?请同学们谈一谈六、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完成课本P98页习题3、4 提升作业:密闭容器内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为什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呢?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2、【小测验】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②磷在氧气中燃烧 ③电解水 ④过氧化氢分解 ⑤加热高锰酸钾 活动探究1:我们刚才写了几个反应文字表式,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文字表达式给我们那些信息? 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紊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二、活动探究 【讲解】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活动探究2:找出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不同点,该方程式能提供什么信息?是否简便? 【点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否反应各物质间的微粒关系? 【点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粒子的个数比 活动探究3: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上述反应能否体现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点拨】可通过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归纳】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3)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 学式前的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活动探究4:怎么读?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读出各物质的质量比。
如:每4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后,可生成36份质量的水; 3、读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如: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讨论】结合教材P97页“讨论”的内容,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其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 练习1: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练习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参加该化学反应中、 、的粒子个数比为 练习3:长征系列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2H8N2,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 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练习4:将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回答下面问题:(1)C物质可能是: (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2)X值为 。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举出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还有什么想弄明白的?请同学们谈一谈四、布置作业:基础作业:完成课本P98页习题1、2 ◆ 板书设计提升作业:完成同步练习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量的方面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一读物质、二读微观、三读质量◆ 教学反思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