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451.pptx

451页
  • 卖家[上传人]:sat****105
  • 文档编号:342910076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0.44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语文第一章诗歌 2 过渡页TRANSITION PAGE诗歌鉴赏导论01诗歌概说诗歌的特点欣赏诗歌的方法 3 poem一、诗歌概说我国是诗歌发达的国家,先秦至今,诗歌的创作与欣赏活动从未间断过,它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精练、形象、富有情感和韵律节奏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就是诗歌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题材分为田园诗、山水诗和咏物诗等基本常识 4 poem二、诗歌的特点基本常识1感情真挚浓烈1 “诗本在情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是诗歌的生命,也是诗歌最本质的特点诗中的情感,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事物的有机统一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总是把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诗中“我”的情感实际上是带有当时社会普遍意义的情感,这是许多优秀诗篇能够穿越时空,感动古今读者的魅力所在5 poem二、诗歌的特点基本常识形象鲜明感人2 诗歌中的思想情感,不是用抽象的语言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的,这是诗歌艺术最主要的特点6 poem二、诗歌的特点基本常识语言精练准确3 诗歌在短小的篇幅里,既要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又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这决定了诗歌的语言必须精练而富有表现力。

      诗歌语言的精练准确主要表现在对字、词、句的锤炼上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7 poem二、诗歌的特点基本常识韵律节奏和谐4 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题材的一个显著特征没有韵律与节奏,就不成为诗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停顿和间歇,以及韵律的洪亮、悠扬、低沉、短促等的恰当配合,使诗句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8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疏通字义句意,理解诗歌内容1 诗歌由于创作时受韵律、平仄、字数等限制,有的用词生僻,修辞方式特殊,古今词义差别大,理解起来更难些要克服这些困难,首先要借助工具书疏通字义其次是理清词语在表意上的顺序还有,诗歌的创作者为使诗句形象、生动感人,常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不弄清这些修辞手法,就很难正确理解这些诗句其实理清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至于被人称为“诗眼”“词眼”等表达思想内容、展示诗歌形象的关键词语和精警句子,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就更应该细细咀嚼品味,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品味起来都回味悠长9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进入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2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强调“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描绘具体景物与生活画面;“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了情景交融,构成诗歌的意境意境在诗歌创作中有特殊意义,它是用精练的语言、恰当的手法创造出清新、深远的意境来感染读者10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把握诗歌风格,体味诗歌情趣 3 刘勰认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体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读李白诗觉其神思飘逸;读杜甫诗见其忧国忧民;读韩愈诗见其爱才若渴;读苏轼诗见其嬉笑怒骂,风流儒雅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体现出来的风格是不相同的总之,从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出发去阅读与欣赏诗歌,是体味诗歌情趣的重要途径11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正确领会主旨 4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写的,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诗是不存在的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诗中虽没有直说旅途愁苦,但诗人描绘的图景不仅表明了愁苦,也生动地再现了途中朝朝暮暮的愁苦之状,这是借景言情的好诗,它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写的都是愁苦心情,但当我们了解这两首词各自的写作背景后,就能体会到同是一个“愁”字,分量的轻重却有天壤之别。

      12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 5 诗歌自产生以来就与音乐密不可分韵律的和谐、节奏的鲜明是诗歌音乐美的基础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意境,得到美的享受要将诗歌诵读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关键是正确地把握诗歌中语音的高低、轻重、停顿13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 5 诗歌,节拍数不一样,格律诗中的五言诗一般是每一诗行两个节拍,即23式七言诗一般是每个诗行三个节拍,即223式23式223式 14 poem三、欣赏诗歌的方法基本常识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 5 格律诗还要讲究韵律,即声调的平仄格式和句末押韵的规则格律诗语音的高低是以平仄的交替来表现的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5 过渡页TRANSITION PAGE诗歌精品欣赏02 16 poem 国殇 屈原 17 poem国 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操吴戈兮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躐:践踏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援玉枹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18 poem国 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天时坠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忽:渺茫,不分明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首身离:身首异处诚:诚然,确实终:始终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19 poem国 殇 赏析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十分高强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肃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20 poem国 殇 赏析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区别:q国殇不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表达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21 poem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22 poem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美的田园诗这首短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点归园田居其三 23 poem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由于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于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后因厌恶官场,退隐农村,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其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南山:庐山稀:稀少理:整顿荷(h-):扛着愿无违:不违背自己的志愿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4 poem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25 poem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26 poem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此二句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其三 27 poem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28 poem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9 poem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描绘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这首七言古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诗歌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由此生发出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这样良辰美景里却天各一方的叹惋之情但诗人的叹惋之情并不颓废与绝望,反而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对重逢的美好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