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doc.docx
9页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篇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整理 “统计与概率”板块梳理 一、内容联系及特色 (一)教学内容关系梳理: (二)教学内容编排特色: 起点低、分布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 二、教学内容安排情况: 第一学段目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 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 含信息 侧重于统计直观的培养 第二学段目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 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4.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 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 简单的统计图表。
6.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 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 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侧重于数据统计过程和可能性,是一种理性思考的培养 篇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学习概述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学习概述 在小学数学中增加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意义在于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的构成主要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第一,知道数据在描述、分析、预测以及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的价值;第二,学会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的能力;第三,会解读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第四,认识一些随机现象,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来预测这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学习的基本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内容目标是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种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与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
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从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或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包括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通过丰富实例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结果为整数的简单的平均数;初步能体验到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而且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的描述;第二学段(4~6年级)内容目标是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导,并能根据实际问题 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直观和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解释统计结果;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同时会求出并解释实际结果的意义,还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按要求设计一个方案;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篇三: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结构梳理 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结构梳理 一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 《统计》 目标: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统计已经发生的数据里的信息。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 注意两点: 一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是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数出各种动物的个数,再进行排列,看图填数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不要出现象形统计图、统计表等名词,更不要讲图表的构造经历统计过程,感受统计思想是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统计》 目标:1、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本单元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如抛圆片等 2、学生要学会用符号分类记录信息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还要激励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培养统计意识 二年级上册 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内容: 1、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2、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目标:1、用方块表示统计的数量,,并连接起来,感知条形统计图 2、用画“√”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内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3、在不确定现象里,学生能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来表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统计》 目标:1、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 2、要根据存在于同一事件里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计数方法 3、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目的,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能力,体会统计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目标:1、通过摸球游戏( “正”字法记录摸球次数)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 2、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三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统计》 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1、为什么求平均数 2、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学生能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 四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内容:1、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目标:1/(1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正” 字法),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 2/(1)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500km? (2)能利用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
(3)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多种形式,竖条、立体、横条 3/(1)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或不等的基础出发,引导学生把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提升到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评价上 (2)学生能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四年级下册 第十二单元《统计》 目标:1、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 2、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会进行描点、连折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 4、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五年级上册 第十单元《统计》 内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 2、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图上画不同标记的直条表示两组数量 3、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统计》 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目标:1、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 2、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可能性》 目标: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六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统计》 内容: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 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图中的百分数,并用其进行相关的计算 3、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 4、感受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 5、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并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6、感受什么情况用中位数比较合适,什么情况用平均数比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