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共育质量提升策略浅谈.docx
6页家园共育质量提升策略浅谈 彭丽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根教育,决定着幼儿未来的生长和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幼儿发展所以,幼儿园必须重视家长的培训和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家庭和幼儿园才能联起手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我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生态化,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彼此秉承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合作原则,才能共促幼儿发展为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梳理了当前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家园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一、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师与家长双方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存在差距只有具有共同的认识和理念,双方才能同频共振,相互配合但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双方对家园共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各种培训和宣传的增多,广大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彼此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例如,教师比较关注的是日常教学及孩子的健康安全等问题,对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却涉及较少:而家长虽然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园所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时参与度较低,甚至是不愿意参与,如此自然无法和幼儿园教师“共育”教育理念的不同自然导致教师与家长无法保持教育行动的一致,园内教育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延续,这就是造成“5+2=0”(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的根本原因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我们都知道推进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是沟通,有效的沟通就意味着合作成功了—大半但是在实际中,家园沟通不畅,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是制约家园共育工作、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的难点尽管当下各种新的沟通媒介不断涌现,但是在促进和提升家园沟通质量方面并不显著在现实中,家园双方沟通主要是围绕着孩子展开,包括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以及在园生活情况,很少涉及幼儿在家的教育和生活情况,更难以满足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这种沟通是单方面的,是教师单方面的“独白”,无法获得家长有效反馈,更不要谈什么主动参与和配合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每一个幼儿都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之中,成长状态和家庭教育背景是不同的,自然家长和家庭的诉求也是不同,在这种一对多的“劣势”局面下,幼儿教师难以满足全体幼儿家长的诉求,自然无法保证和每个家长的沟通效果。
三)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正确的方法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保障,缺乏科学的教养方法,幼儿的未来不可想象尽管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不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简单地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更有甚者认为幼儿园不过是幼儿玩的地方,与学习无关,更不必谈认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了在这些家长的意识里,幼儿园时期只需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健康等问题,而真正的教育是上小学才开始;还有部分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养方法,不知道如何参与家园共育另外,还存在不少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的现象,如溺爱、过分保护、打骂等情况这些都是当下家园共育工作需要克服的难题四)教师缺乏指导家长开展家园共育的经验和方法教师是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家长、组织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园共育工作搞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年轻,缺少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知识和经验,更缺少实践指导经验,自然无法承担起指导家长的责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是导致家园共育工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五)幼儿园缺乏系统的家园共育体系当前,常规的家园共育工作方式主要有家访、专家讲座、家长开放日、园所主题活动等,但是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再好的家园共育理念如果没能成为可持续性的体系就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更无法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
构建系统的家园共育教育体系是家园共育工作亟待突破的问题三、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的几条策略(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家园共育的质量要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就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家园共育水平首先,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园长要带好团队,做好教师的心理建设,培养家长科学的家园共育理念,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三者在家园共育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在培养教师家园共育的专业能力方面,以我园为例,我园制订了系统的家园共育培养计划,开展了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学习,引入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专业理论水平除此之外,我园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小组,引领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设计符合本园课程的家庭活动方案、亲子活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反思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实践能力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主张爱的教育,教师在推进家园共育中充满爱心、责任心等,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引领家长,让家长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感知教师的爱、理解教师的用心,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桥梁除此之外,我园还通过线下讲座、、、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理论水平,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园共育,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二)提升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也是配合教师开展好家园共育的重要参与者要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就必须提升家长的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我园制订了系统的家庭教育计划,每周五定期开展线上专家讲座学习,向家长普及育儿理念,丰富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提升指导能力我园还根据节气、节日的特点定期开展家庭主题开放日、家长主题讲座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此外,每周发布亲子育儿活动让家长形成良好的常态陪伴,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園共育指导能力三)创新沟通方式,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提升家园共育质量,还必须重视家园沟通的有效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能只是局限于常规的、、家长会等单一的联系形式,这样的联系方式缺乏相互交流,易形成教师单方面主观信息传递、家长被动接受信息的层面,无法达成积极有效的交流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很难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意图,教师也很难了解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真实想法我们不断要求教师创新沟通交流方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更新发布园所通知、班级动态、亲子活动、睡前故事等信息,让家长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更好地理解幼儿园及教师,更好地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四)丰富园本文化活动,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幼儿教育是丰富的,游戏性强,活动多姿多彩,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家园合作的形式,不仅要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也要让家长感受到家园共育工作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五)促进家园共育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决定了家园共育工作必须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如此,家园共育工作必然是幼儿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而不能搞“狂风暴雨”式的运动,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积极投入其中,家园共育工作质量才能更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力量,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家园共育指导水平,才能够引领家长、推动家长积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参与者、推动者、提升者如此,家长和教师二者才能联起手来,共同为幼儿成长建构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全文完-。
